為什麼孩子問大人問題,答了,他還要重複問很多遍?

陳丫頭687


或者是他沒有聽明白,或者是你沒有講明白,或者是你講得太好了他願意多聽兩遍。


開心的聽診器


你讓我想起之前電視上看過的一個笑話。

父親問兒子:“你看看窗外樹枝上,有幾隻麻雀啊?”兒子答:“3只”。

父親又問兒子:“你看看窗外樹枝上,有幾隻麻雀啊?”兒子不耐煩:“3只啊”

父親再問兒子:“你看看窗外樹枝上,有幾隻麻雀啊?”兒子有點生氣了:“不跟你說了3只嗎,老是問”。

這時,老父親語重心長地說:“你知道,你小時候問我這個問題,問了多少遍嗎?”“嘿嘿,有30多遍哩!”


哈哈,這個笑話側面反映出,一個孩子對於一個問題的執念,得有多深啊!

孩子正是發育大腦的年齡,每天都有數不清的想法。當他有疑問的時候,第一時間是要問父母的,哪怕再簡單不過的事情,他也饒有興致地跑來問你。父母的回答,有時候不一定對得上孩子心裡想要的答案,或者孩子還想聽到更多不同的回答,所以對於一個問題,他可能會問上好幾遍,而且問完了,又要再檢查上幾遍,看看你剛剛說的答案,是不是真的這樣,他需要再三確認。因為他對這件事情,實在是太感興趣了。而且在與父母的互動問答中,孩子也收穫了父母滿滿的關注和他認為的愛。所以,孩子願意讓這樣的時刻給我再來個幾遍。

我兒子就經常有些問題,今天問,明天問,後天還問,反正,再不耐煩,還是要回答滴!


悅爸電商VLOG


為什麼孩子問大人問題,答了,他還要重複問好多遍?其一;擁有強烈的好奇心和巨大的求知慾。其二;不排除孤獨症譜系障礙。 兒童提問大人,大人開始時回答一次二次還樂意,但之後週而復始的時候,的確是對家長耐心的大考驗。最困難的是,不回答好像扼殺了孩子的溝通動機或求知慾,回答又好像是在無限重複,實在不知怎麼才能幫助孩子。其實兒童提問題能力和學習能力是息息相關的。

分析問題的原因; 其一;擁有強烈的好奇心和巨大的求知慾。聰明的兒童, 他首次提問題是出於好奇,想了解一個事物或一樣東西的因果關係。“是啥?”是預習知識階段。 第二次提問題, 他的求知慾驅使他想理解這因果關係中的規律,以便自己以後如何使用這規律。“如何使用?”是複習知識階段。第三次提問題,是想在探索使用這因果關係規律後會有啥後果。“為什麼?”是鞏固知識階段 。當然也不避免調皮搗蛋再問一下。

其二;不排除孤獨症譜系障礙(ASD)重複發問,甚至強迫要聽取答案,是ASD孩子非常普遍的習慣,ASD大腦即傾向靜態智能,弱動態智能。舉例說明;你喜歡吃什麼?你喜歡去哪處旅行?這些問題沒有特定的答案,是因人而異的。我們想要問這些問題,通常是出於想對人有更深的瞭解。這些就屬於動態智能的問題,對ASD孩子來說,通常是不太感興趣的,因為他們優於靜態智能的大腦,對這些動態的事情,實是感到難以掌握。相反,對靜態的,即資料性或知識性的問題,他們就非常感興趣。這些問題的答案几乎永遠一樣,例如太陽從哪處升起?答案一定是東邊。從心理上去理解,其實答案永遠一樣,會帶給人一種安全感和安定感。人對太多的未知,通常產生的是驚慌害怕和不安的情緒。當一個人害怕未知,掌握不到動態常變的東西時,就會更加傾向於由靜態不變的東西去獲取安全感。

所以ASD 孩子會重複發問相同的問題,想得到相同的答案,其實是有原有因的。

解決問題的策略;必須從培養大腦的動態智能入手。 首先;家長減少資料性或知識性的發問及要求回答,溝通改為陳述式語言及描述,及經驗分享為主。

其次;先描述,再回答。家長可以先揣摸孩子的情緒和想法,在答問題之前先說出來。例如:“你有點緊張,很想媽媽回答你讓你安心一些。”先描述的好處,再放慢與孩子溝通的節奏,有益於加強孩子的自我意識。

再者;坦誠相告孩子自己的感受。比如;“我知道你很想我再一次回答你,但媽媽已經回答了三次,覺得很累了。我再最後回答一次,今天就不再答了。”記住當家長已說了不回答,就不要心軟又回答,否則孩子就不知道你的界線了!

最後,利用玩遊戲形式,賽出勝負來回答問題,即把回答問題有創意變成獎賞,過程中讓他增加動機學習其他東西。


用戶Spring


多有趣的孩子呀。

小小的孩子,對這個世界有無限的探索和好奇,什麼問題都會引起他的興趣。他喜歡圍繞在你身邊,張開小嘴,一遍又一遍的問一個又一個的問題,這就是他在探索這個世界的過程。

有時候一個問題我們回答他了,他會繼續來問,多半是因為他對這個世界不像我們一樣有著全然的瞭解和掌握。在他看來這個世界是奇妙的,不可思議的,對他來說是想不明白的。他一遍又一遍的詢問,一遍又一遍的追問,其實是在一遍又一遍的確認。確認你的答案是否正確,確認他的認知是否正確。從這點上看,如果孩子在重複問問題的時候,我們一定要有耐心,一遍一遍的和他確認。這也是培養孩子對他人信任,對世界信任和自信的過程。

當然有時候孩子一遍遍的問問題,也是因為想引起你的關注。他想把他的想法分享給你聽,也希望你能夠傾聽,關注和了解他。

我們瞭解孩子,有時候需要蹲下來,多聆聽多探索,對孩子的成長有一個正確高質量的陪伴。所以,不要煩哦[可愛]





陳小YO


為什麼孩子問大人問題,答了,她還要重複問好多遍?

孩子的理解問題的能力還不夠好,思考問題也比較簡單,大人應該要有耐心講解,最好換位思考一下,要站在孩子的思維邏輯想問題,來解決問題。 有時孩子精力不集中,雖然你在講解中,孩子也有回應,看是在聽你的講解,可大腦早已天馬行空去想什麼好玩的好吃的啦,沒聽進去必然會重複問。 還有就是你給的答案不是他想要的,所以要反覆問,問到你煩後,你問孩子是什麼,孩子才說出他想要的答案。比如為了讓孩子開心上學,你說孩子可以每天帶一顆糖吃,他就會問為什麼不能帶兩顆糖?反覆問幾次大人就煩了,會問孩子為什麼非要帶兩顆糖,她就會說上午吃一顆糖,下午吃一顆糖,隨後就妥協了。這也是小孩的小聰明。最後就是孩子就想和你在一起,什麼說一些天真的話,或者讓你聽她唱歌啊,再或者讓你假裝學生,孩子扮演老師上課等等,不過這些孩子都要先找個藉口接近你,這也是小孩的小聰明。





我是駱哥


他想引起大人的重視



蝸牛0602


孩子總是喜歡重複的問問題。一天問好多遍。1 因為孩子的好奇心特別重。他有自己的思維想法。說明孩子愛思考,這時大人要允許他們大膽的去想象,給予他們鼓勵。或者給他買一些故事書啊什麼的,跟孩子一起尋找答案。這是特別好的事情。2 是他就想引起大人的注意。這個時候大人要有耐心。也可以跟別孩子說些別的事情,轉移孩子的注意力。3 可能因為孩子的理解力不夠,孩子的記憶力很短。剛剛問過了一會兒就忘了。就會再問。家長一定要有足夠的耐心給孩子講解。4 因為孩子處於秩序敏感的原因。不斷的問就有安全感。等孩子度過了敏感期,他的心理發育上了一個新臺階,就不再這樣了。家長要多和孩子聊聊天兒陪陪孩子。也可以把問題拋給孩子,問問孩子是怎樣想的。引導孩子開動腦筋。更利於孩子成長。



清清自話


每個孩子有一個階段是這樣的,就像他反覆讀一本繪本,反覆聽一首歌一樣,這個現象叫"自我意識強化",換句話就是說,孩子在3至6歲時,自我意識開始形成,並逐漸強化,在這個過程中,孩子對很多問題和事物都感到好奇,需要對外界反饋給予自己的物體、興趣點、"答案"等信息進行反覆確認,並逐步強化,最終形成了孩子的自我意識和判斷。這個過程對孩子的智力發育和性格成長很重要,大人千萬不要不耐煩,陪伴孩子也是一種成長。


優質影迷達人


年幼的孩子,對於同一個問題,需要聽多次才能理解。就像大人對於一些難以理解的問題,也是需要一定的重複學習才能真正理解。

當孩子學會了語言表達後,他就通過不斷地問問題來建立對這個世界的認識。在這樣的一問一答中,孩子認識客觀世界的同時會發展自己的思維能力。因此,對於孩子應接不暇的問題,父母最好是能夠耐心地回答。因為孩子在問同一個問題的時候,是在為理解世界、獲取知識、解決問題而努力。

如果父母面對孩子的問題時表現出這個問題是愚蠢的、可笑的,孩子可能會不敢問,那就對世界喪失了好奇心,也讓孩子停止學習新知識了。

面對孩子的重複問題,其實父母不一定都要詳細地回答。引導孩子去思考問題,加深孩子對問題理解的同時,父母也可以偷偷懶哦!也就是如果孩子問了一個重複很多次的問題,父母可以反問孩子是否記得上次父母的回答,然後引導孩子複述、說出不能理解的地方,父母做針對性地解答。當然,父母也可以給孩子買些能夠看懂的百科全書等科普書籍,鼓勵孩子有問題的時候可以自己去尋找答案,然後再與大人分享!


才智寶貝學堂


親,我也有同樣的苦難。

我家老大說姑娘,都說姑娘越大,心越細,這是真的。我感覺她現在就跟玻璃心一樣。

說不得一下下,[流淚][流淚][流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