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岁孩子为什么还粘人?

邱思民


孩子粘人依赖父母怎么办?

孩子非常依赖父母,一般是由两种原因导致的。

一、父母做的过多,替孩子做了孩子应该做的事情,让孩子形成了依赖的习惯。

这种情况需要父母逐步放手,把孩子的自主选择权、决定权还给孩子,让孩子去承担、面对他本来应该做的事情,相信孩子遇到的每一次困难和挫折都是孩子学习和成长的机会。

二、孩子心理营养不足、缺乏安全感。

这一种情况,大多是因为在孩子早期的时候(三岁前),父母给予的高质量陪伴不够,导致孩子内心心理营养不足,缺乏安全感;还有一小部分情况,是因为孩子内在的心理创伤,导致的缺乏安全感。对于孩子因为缺乏安全感,而形成的粘人和依赖父母,有三种解决方法:

1、增加高质量陪伴,提升孩子的心理营养。高质量的陪伴并不是单指陪伴孩子的时间,而是指全身心的陪伴,陪孩子的时候,把所有的焦点和注意力都放在孩子身上,而不是手机、电视或者其他事务上。所以对于因为上班没时间陪孩子的父母来说,下班后更应该高质量的陪伴孩子。

2、催眠、灌输心理营养。父母在哄孩子睡觉的时候,是提升孩子心理营养的一个非常好的机会。每天晚上在孩子似睡非睡,眼皮沉重忍不住瞌睡的时候,柔声细语的告诉孩子“宝贝,爸爸妈妈爱你,爸爸妈妈会一直守护着你、支持你……”

3、加强孩子的运动锻炼,提升孩子内在安全感。通过运动锻炼,让孩子的身体更加健康、强壮,身体的强壮会让孩子越来越有安全感,在这过程中,父母可以陪孩子一起运动锻炼,不仅可以高质量的陪伴孩子,还可以提升亲子沟通质量,从而提升亲子关系。





王怀远2020


孩子为什么这么粘人呢?

❶没有把握好第一个分离焦虑期

在孩子6~9个月时,会出现人生的第一个分离焦虑期,这时的孩子会对父母形成明显的依恋,以及对陌生人产生恐惧。在这个时间段,孩子如果没有明确的第一依恋人陪伴在自己的身边,例如妈妈经常出差或不在身边,经常更换照顾孩子的人,没有给孩子足够的身体接触等,都有可能会加重孩子的分离焦虑。

❷错过孩子的第二个分离焦虑期

第二个分离焦虑出现在孩子1.5岁左右。此时,孩子的心智也成长了,最主要的一个标志是他自我意识的产生。此时孩子可能会通过各种语言和行为反复地确认一个问题:妈妈到底爱不爱我。得到的答案肯定与否,都将对他们将来粘人的“表现”起着关键的作用。

❸没有高质量的陪伴

陪伴的质量会影响孩子粘人的程度。可能有很多妈妈会说:我是全职太太,一天24小时都在带着孩子,可孩子为什么还会粘人?其实呢,归根到底还是因为父母陪伴的质量不高。高质量的陪伴从时间上来讲,最好是一天1~2个小时的全身心投入。当然,如果家长陪伴的质量特别高的话,只有半个小时也胜过一天24小时的无效陪伴。

❹缺乏社交的机会和示范

一些妈妈可能会发现:当很多孩子都在参与游戏时,却只有你的孩子不参加,黏在你身边。但实际上如果我们细心观察就会发现,有这样情况的孩子,他的父母多半也不是很主动。从孩子1岁起,家长就应该有计划地多带他外出,多接触其他人,并且鼓励孩子主动与其他人交往,这样有助于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同时也可以有效降低孩子对爸爸妈妈的依赖感。

孩子为什么总爱粘人?背后真相令人心酸!6岁前宝宝的2个粘人高峰

6岁前宝宝的两个粘人高峰阶段

当然,不同年龄段的孩子粘人的原因可能不同,在保证及时予以回应的前提下,我们还要有所区别的对待。

粘人?对一两岁的孩子来说正常不过啦

其实,对1、2小宝宝来说,爱黏爸爸妈妈是件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小宝宝对爸爸妈妈的依恋感强,这是他们心理的安全需要。

他们不断地用呼唤爸爸妈妈的方式来测试一个问题:就是当我要爸爸妈妈的时候,他们会及时回应我吗?他们会马上出现在我的面前吗?

如果他每次呼唤你,你都能给予回应,都能及时出现在他的面前,那么他就会放心一些,接下来他还会不断的测试你,如果你都能予以回应,那么,他就逐渐确定了一件事:爸爸妈妈是爱我的,我需要他们时他们就会出现,而不是不管我。对他们而言,这种确定性能给孩子带来足够的安全感。

妈妈的爱,才能让孩子感觉到自己是被爱的、是可爱的,是有价值的,由此获得充分的心理能量,并成长为一个有自信的、独立的“人”。

大了还粘人?可能他有心理压力

当然,如果孩子已经三四岁了,同龄的孩子都能自己独自玩一会儿了,可是你的孩子还是对你寸步不离,时时刻刻要做你的跟屁虫,实际上是有原因的,可能是他这段时间遇到一些困难,这个困难会让他产生一些不安全感,因此他需要在爸爸妈妈身边需求一些安抚或者力量。

比如,孩子在幼儿园遇到不高兴的事情了,或者老师对某些事情处理的方式让他对自我产生了一些怀疑,这些都会给他造成心理上的压力,这个时候他们一定会对家里的主要依恋人如妈妈产生依恋,这个时候妈妈的及时回应对孩子来说会起到一个安全堡垒的作用,他们会觉得无论在外面遇到了什么困难,妈妈都是可以避风雨的港湾。

过于粘人的孩子若没培养好安全感,成年后也容易缺乏安全感。

家有粘人的孩子,以下几点父母需注意

一定不要冷处理。

有的孩子有粘人的表现时,很多爸爸妈妈的处理方式就是你来黏我我也不理你,不管你怎么跟着我,我照样做我自己该做的事情。

实际上,这样做法是会伤害孩子的。遭遇“冷处理”的孩子,他们的心理感受是:爸爸妈妈可能不爱我了,他们把我推开好远。为了找回爸爸妈妈的爱,孩子可能会更表现得更为粘人,生怕被爸爸妈妈抛弃。

如果孩子来黏着你,而你恰好手头有事要做,你可以告诉他,让他耐心等几分钟,等你做完事一定会过来陪他。

比如,你告诉他:我先去洗个手,等洗完手一定会回来,如果你不放心你随时来看我,我就在洗手间洗手。等你洗完手要记的一定回到孩子身边,这样你的言语的保证及行为的保证,实际上是完成了孩子对“妈妈到底爱不爱我”这个测试,这样的测试结果会让孩子更安心一点。

经过这个测试孩子得到了他想要的答案——“妈妈一定是爱我的”,那么孩子就会自我修复,他会恢复对外部世界的好新奇心,又会能量满满的去探索外在的世界。

另外一方面,除了用爱的语言和行为回应他,你还可以试着去寻求让他不开心或是有心理压力的原因。

比如,你可以和他说“妈妈发现这几天妈妈对你特别的重要,走到哪你都要跟着妈妈,妈妈有点好奇你这几天为什么和以前有点不一样。”

当然,孩子不见得会告诉你原因,但是你可以逐渐让他明白,你知道这个时候他很需要你,而且你也想知道发生了什么。可能经过试探,孩子告诉了你原因,比如说在学校排练节目,他表现不太好,小朋友都不愿意和他合作,他很不开心。知道了原因之后,你可以帮他梳理一下内心的感受,同时给他一些安抚并给他一些解决这个问题的建议。这样的回应他会觉得是有效果的,那么他下次遇到困难可能就会直接来求助你,会告诉你有件事他不知道该怎么处理,问问你应该如何做,而不是一而再再而三地用“黏住你”的方式来测试你,测试你们之间关系的稳固度。

如果以后他有问题能直接求助你,而不是采取黏着你也不告诉你原因的方式,那说明他内心的安全感已经足够,你应该高兴才对。

最后,再次提醒父母,几乎所有粘人的孩子,都不是莫名其妙、故意和大人做对。

真正得到过爱的回应的孩子,孩子才能够有足够的安全感去独自应对外界的世界,独立于爸爸妈妈自己生活。

所以,请对每一个粘人的孩子温柔以待吧。


关心宝宝每一天


要多和孩子互动幺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360, "thumb_url": "242dd0000aa52be0d4f5c\

小林的日记


这个是正常现象,小孩子本来就需要安全感,不必太担心,但要有意识地让他独立,变得不粘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