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把你当外人”真的好吗?

人们期望和谐的氛围、融洽的关系、密切的感情,但却常常由于处理不当而使关系恶化,很可能就是因为“没把你当外人”。

外人是相对于自己人来说的,一个在圈外、一个在圈内,除了心理感觉不一样外,交往相处自然是区别对待的。

大多数人对待外人往往是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现出来,无论是态度、说话、办事无不追求得体和有范儿,为的当然是想留下好印象。

而对待自己认为的自己人,就随便了、简单了,可以不修边幅,可以言不走心,可以负气任性,总之更多是“没当外人”的同时让人感到也“没当回事”。

不当外人,最后反而成了外人,这样的例子并不少见。一旦关系恶化,就大悔当初的付出,大骂遇上负心女、薄情男,喂出了“白眼狼”,一派好心都成了“驴肝肺”的,也是屡见不鲜。

因为不当外人,态度上就会散漫和轻视,有时侯甚至表现为爱搭不理,行胜于言、心表于行,没有几个人有责任、有义务去了解你的真实想法,而是要听你是怎么说的、看你是怎么做的。

如果你认为和对方熟,不必拘泥于礼节,经常出现忽视、慢待、误待等情况,一次两次可以,如果次次都是这样,相信没有什么关系能经得住如此糟蹋和破坏。

该说的不该说的、该做的不该做的,只顾自己说的痛快、做着顺气,不顾及“自己人”的感受和需求,忽视、轻视甚至无视,使“自己人”体会不到存在感、价值感,自然会由抵触到反感,以至关系恶化最后闹掰。

“不当外人”本没有错,错的是少了界限和尊重,多了随便和轻率。人是需要被尊重的,如果一个人所说的不被认同、所做的不被欣赏、所付出的得不到回馈,你想让他对你保持恒久的热情,怎么可能?

如果换种思路和方式去处理和应对,或许能从根本上改观,那就是在内里“没当外人”,外在却“当成外人”。也就是无论关系再怎么亲密,都要“当成外人”去对待、去交流、去处理和解决问题。

否则,真的就是本不当外人,结果反成了外人。

“没把你当外人”真的好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