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汉一州之地何以不停攻打曹魏,诸葛亮六出祁山的到底是为什么

自三国鼎立以来、曹魏最强,东吴次之,蜀汉最弱,而在夷陵之战后,蜀汉元气大伤。本就弱小的国势更加雪上加霜,这就是诸葛亮在《出师表》开头说得:“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按正常的逻辑讲,实力弱小,就应该保境安民,不主动向大国挑衅。但蜀汉却反其道而行之,从建立至天亡四十余年间,可以说是“生命不息,攻魏不止次次穿越干于山万水,悲壮地向北进攻,又一次次失败,最终无力再战,被司马氏控制着的魏国一朝灭亡。

蜀汉一州之地何以不停攻打曹魏,诸葛亮六出祁山的到底是为什么

先不说蜀汉为什么要不断地北伐,只谈谈诸葛亮时代的北伐问题。诸葛亮之所以不顾与曹魏的国力差距,屡次北伐,大致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蜀汉的立国方针就是消灭曹魏,复兴汉朝。刘备出道江湖以来,直举着“复兴汉室”的政治旗帜,态度极为坚决。如果蜀汉建国后,和曹魏称兄道弟,或者干脆称藩称臣,那么蜀汉就在天下人面前自动丧失了道义上的高度,蜀汉的合法性就会受到质疑,进而影响内部稳定。

蜀汉一州之地何以不停攻打曹魏,诸葛亮六出祁山的到底是为什么

基于第一条,刘备“创业未半而中道崩去”,所以北伐曹魏的历史任务自然就落到了诸葛亮的肩上,诸葛亮北伐,不过是继承了刘备的志而已。

第三条,诸葛亮虽然当上了蜀相,但他在政治上并不是益州土著派系。诸葛亮在官场虽然属于武官系统,但他在当丞相之前,一直没有独立建立军功的机会。在乱世中混江湖,要让弟兄们心服口服,没有军功,是绝难服人的。如果诸葛亮按兵不动,那么请葛亮就很难在蜀汉的官场树立自己的威信。无论是从蜀汉政权的角度,还是从诸葛亮自身利益的角度,北伐曹魏都是诸葛亮没有选择的。

蜀汉一州之地何以不停攻打曹魏,诸葛亮六出祁山的到底是为什么

四、蜀汉的存在对魏国来说是重大的战略威胁,如果蜀汉不主动出击,以攻为守,那么魏国就会大举进攻蜀汉。正如《后出师表》所说“然不伐贼王业亦亡。惟坐而待亡,孰与伐之?”从这个角度来说,蜀汉北伐也是无奈之举。

五、北伐曹魏符合诸葛亮本人的政治理想,诸葛亮早年就在(隆中对)提出了分兵两路北代曹魏的战略构想。只可惜关羽大意失荆州,后来又失去上庸,从东部攻曹魏成为泡影,诸葛亮只能走艰难的山路。但诸葛亮灭魏的决心从来没有变过。

蜀汉一州之地何以不停攻打曹魏,诸葛亮六出祁山的到底是为什么

北伐曹虽然是汉的立国方针,但夷陵败后,蜀汉暂时没有实力发动战争,他们最需要做的就是养精蓄锐,来年再举。蜀汉的疆城和曹魏比起来,实在过于弱小,蜀汉自失期州之后,只实际控制着益州,偏居西属。也只能以攻为守,同时联合东吴,以二家之力对抗曹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