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熱評|寶萊特實控人減持分析:股權質押比重高達七成

時代商學院研究員 陳佳鑫

【事件概述】

3月9日晚間,寶萊特(300246.SZ)發佈公告稱,公司收到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董事長、總裁燕金元《關於減持股份計劃的告知函》,擬於本公告披露之日起15個交易日後的6個月內,以集中競價或大宗交易的方式減持其所持股份合計不超過584萬股,佔公司總股本的4%。若以寶萊特3月10日收盤價17.99元計算,燕金元減持584萬股預計可套現1.05億元。

同時發佈減持計劃的還有公司董事、副總裁、財務總監燕傳平,減持合計不超過53萬股,佔公司總股本的0.3649%。減持公告一出,3月10日,寶萊特收盤價下跌6.64%,盤中幾乎逼近跌停。但截至3月11日午盤,寶萊特股價漲停。

最新公告顯示,燕金元持有寶萊特33.53%的股權,而其餘股東持股皆未超3%,股權相對分散,減持後不存在控制權不穩的情況。

【分析解讀】

一、股權質押比重高,資金壓力大

寶萊特在公告中表示,減持原因為實控人燕金元的個人資金需求。時代商學院根據Choice統計發現,燕金元當前質押的股份佔其直接持股比例高達71.56%,其大部分股權都進行了質押貸款,資金需求巨大。

Choice顯示,當前實控人燕金元尚有11筆質押未到期。按質押日收盤價來計算,質押股份的總市值約為6.72億元。在實務操作中,創業板的質押率為30%—35%(出質人的股權質押貸款額=質押股票市值*質押率)。若以此質押率估算,實控人燕金元質押所取得的貸款應在2.02億—2.35億元之間。

2019年9—11月,多筆質押貸款密集到期,加劇了實控人燕金元的資金壓力。2019年9—11月,燕金元到期的質押貸款合計13筆,以上述質押率測算,金額約在1.56億元—1.82億元之間。

二、原轉讓計劃擱淺

此前的轉讓計劃擱淺,可能是燕金元此次減持的誘因之一。2018年11月,寶萊特曾發佈公告稱,其控股股東、實控人燕金元與華髮集團簽署《股權轉讓框架協議》,擬將其持有公司不低於5%、不超過8%的股權協議轉讓給華髮集團。轉讓完成後,華髮集團成為公司的戰略股東。

然而2019年12月,雙方卻由於涉及具體條款無法達成一致,決定終止《股權轉讓框架協議》。

此前擬轉讓的股權比例(5%—8%)與此次減持的股權比例(4%)接近,終止轉讓與發佈減持計劃的時點也十分接近。因此,此次減持很可能是股權轉讓失敗後的備選方案。

時代商學院認為,減持通常不作為控股股東出售股權的首選,減持舉動無疑將影響市場信心,很可能傷害上市公司股價,進一步損害其他股東的利益。3月10日,寶萊特股價收跌6.4%,當天最大跌幅達9.73%。

三、股價上漲與營收增速下滑

數據顯示,從2019年12月宣佈股權轉讓終止至今3個月,寶萊特股價上漲幅度達31.99%,特別是疫情期間,受醫療板塊帶動,寶萊特股價快速攀升。快速上漲的股價,無疑加強了股東減持的動力。

從業績看,Choice數據顯示,2017—2019年寶萊特營收增速下滑趨勢明顯,從2016年的56.19%下降到2019年前三季度的2.04%,2019年的營收增長几乎陷入停滯。

這與行業競爭加劇有關。公告顯示,寶萊特的主營產品為血液透析設備和監護儀設備,2019年上半年,兩者的營業收入分別為2.75億元和1.04億元,其中血液透析設備營業收入同比增長1.48%,而監護儀設備卻同比下滑9.56%。

時代商學院瞭解到,近幾年我國醫療器械行業高速發展,2014—2018年的複合增長率達18.85%,2018年銷售規模達5100億元,吸引大批企業進入,競爭加劇。

當前醫療器械行業的高端市場基本為國外企業壟斷,中低端市場則有大量國內企業湧入。監護儀產品的製造門檻相對較低,競爭日漸加劇,導致寶萊特監護儀產品收入出現下滑。

短期股價上漲疊加營收增速進一步下滑,再加上資金壓力,實控人減持套現也就水到渠成。

3月10日,時代商學院就減持是否為緩解質押到期的資金壓力,是否有進一步減持計劃等問題向寶萊特發函詢問,但截至報告發布,對方未作回應。

本文源自時代週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