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散打搏击拳手比赛前,眉弓眼角涂抹的是什么?

散打、拳击等对抗性比赛的运动员在上场比赛前,我们可以常常看到有助理或工作人员在运动员脸上涂抹着不知名的白色膏状物,比赛休息间隔还会补充,如果出现伤口,比如眉弓受伤还会涂整整一大块上去。

揭秘:散打搏击拳手比赛前,眉弓眼角涂抹的是什么?

这白色膏状的东西其实是凡士林。

功效:

减少摩擦、保护伤口

上场前凡士林会涂抹在运动员的眉弓,颧骨、眼角等凸起脆弱的部位,这时候涂抹凡士林的最主要目的就是滋润、润滑皮肤,这些部位是在比赛中最容易受到攻击的部位,一旦受到重击或碰撞就容易裂开,从而影响运动员比赛的中的发挥,甚至影响比赛的继续进行而遗憾地退出比赛。

在涂抹上凡士林后可以使皮肤表面变得光滑,用于减少作用力,防止拳套击打时擦伤皮肤,还能够滑开对方的攻击、碰撞(故意、非故意)降低损伤。没有涂抹凡士林皮肤粗糙的话被打倒会有撕裂形的伤口,出血会很多,而且非常不好缝合,擦上凡士林可以让受伤部位,顶多就是很细的一字伤口,即使很深也好缝合。

揭秘:散打搏击拳手比赛前,眉弓眼角涂抹的是什么?

谈到这里我们就不得不说一场很著名的“咬耳大战”。1997年6月28日的拉斯维加斯米高梅酒店,泰森与霍利菲尔德的第二次争夺WBA重量级拳王头衔。二番战中,霍利菲尔德依然延续着首战时无所不用其极的战术,头撞,搂抱,使用密度变本加厉。让泰森空负一身独步天下的重击绝技,却因对手近乎无赖的举动而无法发挥,愈发急躁恼火。

事件的导火索发生在第三回合,霍利菲尔德在一次前窜式搂抱中,使出“铁头功”,坚硬的额头又一次重重磕在泰森的右眼角,这次撞击直接将泰森的眼角撞开了一道宽宽的血口。幸好血口有凡士林的保护,没有让血浸透面部。实践证明凡士林的止血效果还是不错的。我们现在看到泰森的眼角等没有留下较深的伤疤,或许这就是凡士林的作用。

揭秘:散打搏击拳手比赛前,眉弓眼角涂抹的是什么?

很多类似的事件,有的运动员在比赛中故意用类似的擦边球动作撞伤对手让对方伤口裂开的太大,血流不止,要么影响比赛的发挥,更有甚者无法继续比赛而形成TKO对手的局面。帕奎奥在澳大利亚比赛时被对手撞开眉弓血流满面,严重影响了视线,影响了技术发挥,最终败北,丢掉WBO拳王金腰带。

揭秘:散打搏击拳手比赛前,眉弓眼角涂抹的是什么?

凡士林的发现人切森堡曾用这样的方法来销售凡士林,在身上割一刀,然后抹上凡士林,伤口很快愈合,非常神奇。凡士林很快被应用到搏击比赛中。

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不慎被击伤后,中场休息的时候涂抹凡士林可以起到暂时封闭伤口和止血作用。凡士林虽然没有消炎的作用的,但是凡士林有不亲水的功效,所以当面部有小伤口的时候,可以在表面涂抹凡士林,以隔断伤口和外界水分、空气、细菌的接触,让皮肤在没有外界干扰的情况下快速自愈。还有凡士林是石油副产品,可防汗水进入眼睛,不致于影响比赛发挥。

小贴士:

凡士林的前生和今世

1859年22 岁的英国化学家罗伯特·奥古斯都·切森堡来到宾夕法尼亚州的一个小镇——泰特斯维尔,在这里人们刚刚发现了石油。抵达泰特斯维尔后不久,他对钻井过程中天然产生的一种副产品产生了浓厚兴趣,这种产品似乎对修护肌肤伤口具有显著效果。在观察石油工人的过程中,切森堡注意到他们将钻井产生的残留物涂抹在刀伤或烫伤处来帮助修护伤口。

揭秘:散打搏击拳手比赛前,眉弓眼角涂抹的是什么?

英国化学家 罗伯特·奥古斯都·切森堡

当时凡士林的名字叫作“修护晶冻”。1872年,切森堡将其注册为“凡士林”,这个词被认为是德语词汇“水”(wasser)及希腊词汇“油”(oleon)的组合。新的名称大获成功!

揭秘:散打搏击拳手比赛前,眉弓眼角涂抹的是什么?

1874 年,品牌创立的两年后,凡士林以每分钟销售一罐的速度风靡全美。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凡士林通过治愈刀伤和擦伤并缓解晒斑为奋战在第一线的美国士兵们带来了慰藉。军医们声称每人都会随身携带多罐凡士林以处理病人的刀伤或烫伤。凡士林甚至被用于美军与英国士兵之间以物易物的工具。

后来凡士林被外科医生应用到搏击比赛中,效果不错。于是在拳手出场前、比赛间歇,拳手的教练或助手都会用凡士林细细涂抹面部易受伤的部位。此外凡士林还具有保湿和美容的效果。凡士林可谓是拳手居家、旅行、训练的必备用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