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宫真的不干政?同为汉朝开国皇后,她们成就了不一样的皇帝

后宫不得干政,在封建社会被奉为皇帝们治国的铁律。但纵观历史,真正能够完全不被后宫影响的皇帝实在很少。毕竟人生理上有七情六欲,感情上有远近亲疏,一个人要完全抛离家庭的影响,也是不现实的,所以就皇帝来说,有个怎样的皇后,对于他会选取怎样的继承人,采取怎样的施政方针影响还真的不小。特别是汉朝的两位开国皇帝,对比一下汉高祖刘邦和光武皇帝刘秀所立皇后的行事风格,再看看两位皇帝的所作所为,这其中的差别还真是不得不让人扼腕叹息。

后宫真的不干政?同为汉朝开国皇后,她们成就了不一样的皇帝

首先,两位皇后的性格完全不同

高祖刘邦的皇后吕雉非常强势,对权力有着极强的欲望,甚至不满足于栖身皇帝身后,要自己掌控管理天下的大权。她为了抢夺政权,毫不手软地迫害除了自己亲生的儿子刘盈外的其他皇子,不论是残酷地诛杀刘如意,还是不择手段地挟制刘肥和刘恢,都能反映出她是一个心机深沉,善于权谋的女人。

而光武帝刘秀的皇后阴丽华,却是一位性情温婉,看待权力地位相对淡然的女子。与自己手握大权相比,阴丽华更关心自己丈夫的既得利益。不论是在立后,立储还是在处理皇子朝臣关系上,她都坚定地站在自己的丈夫一边,并给予有利的意见。刘秀一朝虽然也有尖锐的政治矛盾,但解决方式相对舒缓怀柔,也没有出现残酷的流血冲突,这与阴丽华处事达观平和的个性是密不可分的。

后宫真的不干政?同为汉朝开国皇后,她们成就了不一样的皇帝

其次,两人对待后宫争斗的态度完全不同

尽人皆知,刘邦的后宫是一个血雨腥风的大战场,这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吕雉与戚夫人你死我活的较量。为了争夺太子之位,吕雉与戚夫人结下了不共戴天的仇恨,以致在吕雉彻底取得胜利后,还要把对她已经毫无还手之力的戚夫人做成人彘,让她在非人的煎熬中,慢慢死去。这其中斗争之惨烈,可见一斑。

而与吕雉相反,阴丽华先是审时度势,在认清阴家势弱,而自己又暂时无子,争夺后位只会给丈夫造成不必要的政治障碍时,主动让出了本该属于自己的后位,甘居妾室。这种顾全大局的做法彻底征服了刘秀的心,因为心存愧疚,刘秀对阴丽华更为体贴眷顾。而被立为皇后的郭圣通,却因嫉妒而忽视了阴丽华忍辱负重做出让步的事实,不仅在刘秀面前诋毁阴丽华,还不断寻找机会为逐渐失势的娘家争取利益,最终引起了刘秀的反感。虽然在劝说各路功臣交权归隐后,依然对郭家恩赏有加,但最终还是废了郭圣通的后位,让阴丽华入主了中宫。

后宫真的不干政?同为汉朝开国皇后,她们成就了不一样的皇帝

不得不说,在后宫的斗争中,阴丽华是一位以退为进,以柔克刚的高手。深究起来却不难发现,阴丽华之所以可以获得刘秀的青睐,除了爱情本身外,阴丽华那种全心全意为其着想,同呼吸共进退的境界也着实令人感叹。与其说,最后的废郭立阴是刘秀挚爱阴丽华的表现,倒不如说是阴丽华敢于为爱情献身,对刘秀的处境感同身受,休戚与共的回报。

再者,对于朝臣的态度大不相同

吕雉为了巩固自己和太子的地位,对有用的大臣们是在很早就开启了拉拢结党模式的。她是有野心也有手段的人物,对她的所作所为,刘邦并不是没有察觉,到了后期甚至还隐隐感到了威胁。

太子的宽仁柔弱,吕雉的强势专横,让刘邦感到吕雉很有可能会在自己身后专权,再有那些虎视眈眈的元老功臣们,一个个哪里是好管束的,以太子刘盈软弱的性格 日后怎能驾驭这帮如狼似虎的部下? 搞不好让这些人起义谋反,岂不是对刘家的汉室江山有大大的威胁?

后宫真的不干政?同为汉朝开国皇后,她们成就了不一样的皇帝

于是刘邦想到了废太子废后的招数,但令他意想不到的是,朝中以张良为首的大臣们,会极力反对,力保太子与皇后。这让他意识到吕雉的势力早已深入朝野,太子羽翼已丰(实际上是吕雉培植的势力,已经很难撼动了)。

既然太子无法更换,那么为了不留隐患,更为了子孙的江山能够得以稳固,就只能把那些构成威胁的功臣,也是隐形的乱臣贼子们解决掉咯。于是刘邦开始了对功臣不择手段地进行诛杀。可以说,刘邦给后世留下的那些忘恩负义的骂名,很大程度上,也是迫于被吕雉挟持的太子党势力膨胀,形势所迫下不得不为之,造成那样的局面,吕雉这个皇后也是功不可没的。

后宫真的不干政?同为汉朝开国皇后,她们成就了不一样的皇帝

不过在处置过气功臣的问题上,阴丽华就显示出了既顾全大局又心怀悲悯的一面。当时刘秀也被那些对治理国家一窍不通,却又居功自傲,趾高气扬的开国武将们搞得一筹莫展。幸亏有阴丽华点播他去旧扶新,建议他在国内寻访“名儒”,把国家治理权交给有行政管理能力的读书人。

虽然,刘秀采纳了阴丽华的意见,开始逐步改变朝堂上的政治格局,但这样政策的推行却并不顺利。首先,代表着军方利益的皇后郭圣通,就借助着娘家的势力,不断劝说刘秀停止推行新政。

后宫真的不干政?同为汉朝开国皇后,她们成就了不一样的皇帝

好在刘秀进行改革的决心是坚定的,而且身后还有“儒生”派的朝臣和阴丽华这样一位贤内助,为他审时度势地出谋划策。最终,刘秀还是以高爵位高财富赏赐为幌子,逐步限制削弱功臣派实权,以逐步劝说的方式,让那些老部下明白了“功成身退,富贵无忧”,才是最安全的生存方式的道理。于是大部分功臣都自动辞官归隐,以一种非常平稳的方式完成了在其他大部分朝代需要经历血雨腥风,才能完成的政局改革。这其中皇后阴丽华的作用,确实是非常重要。

人们常说,一个成功的男人背后,都站着一个伟大的女人。这个总结确实非常到位,这个定律不仅在民间适用,就是在帝王之家也是如此。皇后的道德风范,往往对帝王的施政风格产生非常深刻的影响,甚至左右朝局的走向。看看刘邦和吕雉,刘秀与阴丽华,不正是这种现象的缩影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