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智東方-財務經理在人際交往中的一個最大障礙

很多財務經理人,不能突破個人的格局,氣度不夠,是財務經理人在與人交往中的一個最大障礙,尤其是與比自己級別高、身份高的人交往中體現最為明顯,比如:與公司的高層領導打交道,與公司董事會成員打交道,與客戶老總,與政府官員,與銀行的行長,稅務局的局長、所長,與名人,與權威,與。。。等等吧,打交道的時候,很困惑,很拘謹,很沮喪,甚至不知所措,以至於不願意、也不主動去建立和維護這些用後腦勺都能想明白的有用關係,並給自己找一大堆理由躲避,以求心理平衡。這個實際上是個交往障礙,你要成為優秀的財務經理人,就必須突破這個瓶頸,如果你不善於與高層交往,不能充分調動上面的、權威的力量為自己所用,就很難成就更大的個人價值。本人曾經先後帶過財務、營銷和研發三個團隊,對此深有體會,他們的典型特徵是這樣的:(1)財務人員做什麼事情都非常拘謹,按規矩和流程辦事,生怕自己不懂規矩出問題,或者壞了規矩,對自己不懂的事情,連碰都不碰,反正自己沒有責任;比如:你讓他/她去找客戶要錢,最後他兩手空空回來,跟你說,客戶經理說了,他們老總不在,我只能回來交差。(2)銷售人員做事情風風火火,看著就不放心,你還沒交代完呢,他就以為明白了,衝了出去,你不是說去客戶那兒要錢嗎?他後半夜晃晃悠悠回來了,說:領導,錢要來了,好不容易把他們領導抓住了,一頓酒搞定,這不才喝完,您給報了吧。他們從來不講規矩,也沒有規矩,反正就認錢,他們這輩子註定跟‘提成’這個詞兒有緣(3)研發人員非常認真並且認死理兒,你不給他交代清楚自己的理由,他們絕對不會去要錢,等你糊弄半天他們終於去了,不一會兒,打過電話來,說那邊兒打起來了。工程師是邏輯型的,性格是堅強而有耐力的,但是他們有時候不通情理,因為在他們的公式裡沒這些亂七八糟的東西我認為,這些都是源自於長期的職業習慣和職業環境,它束縛了人的觀念和思維,讓人在不知不覺中給自己劃了一個圈兒,然後就出不去了。如果能夠認識到這一點,就可以有意識地突破它,給自己更加廣闊的視角,提升自己看問題的高度,從而達到擺脫精神枷鎖的束縛。別讓人一眼就看出來你是做會計的,臉上都寫著呢,這個特性已經不適合未來做財務經理和財務總監職位了。


有人認為上面這些是性格造成的,我不這麼看,我在俱樂部分享如何成為優秀財務經理人的時候,給大家舉過一個例子:江總、普京、克林頓都是國家元首,他們性格其實差異很大,是吧?江總韜光養晦型的;普京顯然是硬漢,可以演電影了;克林頓是活潑型的愛交女朋友。但是他們都能當領導,原因還是在於技能、觀念和思想的高度。人的性格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變的,至少是可以完善的,人只要觀念上接受了,有了意識,知道什麼是對的,應該去做,什麼是不對的,不應該去做,就會給自己增加暗示,當你毅然決然地去做某事的時候,外人可能看不出你的性格特徵,其實這是在自己的主觀意識控制下的結果。人若瞭解自己,就會主動掩飾自己性格上的缺陷,彰顯自己性格上的優勢,除非IQ有問題,否則,你一定會這麼做。“財務經理”這個不是真正的你,這是個角色,就像演員一樣,你是需要為職業而獻身的,這就叫專業。你是演財務經理的,那麼當你走上舞臺的那一刻,你就必須按照角色的要求來安排自己,應該具有什麼樣的性格、思想、技能、身手。。。否則就會被臺下觀眾給哄下來(當然有很多人自己就放棄了,所以不是所有人都適合當財務總監的),當然,最佳狀態就是你與所演的角色是非常匹配的,不過這事兒有時候確實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但你還是可以重新進行自我塑造的,如果確實是為了個好的角色的話。上面說了那麼多,好像有點兒理論化,再給你舉個身邊的例子吧:本人,原來做財務的時候,是個性格內向,追求完美,做事謹慎,不善言談的角色和個人特質;後來做銷售後,就慢慢變成性格中性(外向是沒戲了,本人A型血),難得糊塗,玩世不恭,樂觀豁達,言談舉止更像商人。這些變化都來源於環境和角色使然,來源於觀念和意識的控制。我說這意思就是,你最好別給自己找一個性格上的藉口,這樣一下子就把責任推到你父母那一輩兒人那兒去了;要說智商有點兒關係,我信,我看這情商是關係不大的,還是後天的環境和自我意識造成的。先要在觀念上接受,然後,至於如何突破格局,那就有很多方法可循,自己的事兒當然不能求現成的了,自己去找吧我下面引用了一篇文章,也許對你有借鑑意義,可以看看,中央二臺財經記者:芮成鋼訪談錄以上的文章是看了sun的一篇文章有感而發:[原創]拓展自己的人際交往圈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