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歪果仁”在瘋狂搶購衛生紙的時候,他們在想些什麼

中國商報/中國商網訊 據CNBC3月12日報道,隨著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範圍內的傳播,恐慌性搶購已經非常普遍。世界各地的消費者仍在囤積洗手液、罐頭食品和衛生紙等商品。這一趨勢導致商店對產品實行定量供應,英國零售商限制手部衛生產品的銷售,而澳大利亞消費者則被限制衛生紙的購買量。心理學家們在接受CNBC財經頻道採訪時談到了為什麼大腦會促使人們進行恐慌性購買。

倫敦藝術大學的消費心理學家保羅•馬斯登認為,簡單的答案可以在“購物療法”心理學中找到——人們習慣通過購物這一行為來管理自己的情緒狀態。“這是關於在一個你感覺失控的世界裡‘奪回控制權’的問題,簡單來說,恐慌性購買可以被理解為滿足了我們三個基本的心理需求。”

馬斯登認為這些心理需求分別是自主性、關聯性和能力。當人們購物時,人們所獲得的能力讓他們覺得自己是聰明的購物者。

與此同時,劍橋大學社會心理學助理教授桑德·範·德·林登指出,權威人士缺乏清晰的聲音加劇了這種恐慌。

“在美國,人們從疾控中心和政府那裡得到的信息相互矛盾。當疾控中心說情況緊急,而政府卻說一切都在控制之中時,人們會感到非常擔憂。”更普遍的是,一種“恐懼蔓延”的現象正在形成,“當人們感到壓力時,他們的理智會受到阻礙,更易產生從眾行為。如果別人囤積,你也會有同樣的行為。”

“人們看到空貨架的照片,不管這是否合理,這都會向他們發出一個信號:他們也應該這麼做。”他補充道:“有時候社會知識有很大的價值——從進化的角度來看,當我們不知道如何對某事做出反應時,我們會向他人尋求指導。如果你在叢林裡,有人從蛇身邊跳開,你也會自動做同樣的舉動。但有時你也會被別人精神綁架,去做一些不正確的事情。”

在新冠肺炎疫情暴發期間,全球市場上的洗手液銷量飆升,消費者在囤積衛生紙,賣家也藉此機會哄抬價格。據倫敦大學學院消費與商業心理學講師提弗里科斯稱,廁紙已經成為大眾恐慌的“標誌”。

他在電話中表示:“在不確定的時期,人們會感到恐慌,這讓他們失去理智,變得完全神經質。”“在其他災害情況下,比如洪水暴發時,我們可以做好準備,因為我們知道我們需要多少物資,但我們現在面臨的卻是一無所知的病毒。”

然而,美國心理協會和美國消費者心理學會駐紐約的會員彼得•諾埃爾•默裡不認為權威人士有能力平息恐慌性購買的風波。

他通過電話告訴CNBC:“如果有關部門一直說這種病毒不是問題,那也不會改變什麼。”“如果不深入研究人們的行為,權威的宣傳活動就不會成功。”

默裡認為,認知和情緒反應是影響我們在新冠肺炎疫情暴發等情況下決策的兩個關鍵因素。

“在這種情況下,認知因素成為了認知偏見,這意味著我們往往過分強調最近剛發生的事情,”他解釋說。“當一架飛機失事時,人們便不會乘坐所有航班;當一條鯊魚襲擊人時,人們便認為所有的鯊魚都是殺手。這個過程讓我們認為,不管現在發生的事情是什麼,它都類似於某些可怕的事情,它會把我們對整件事情的看法災難化。”

默裡說,在這種情況下,人們可能會把新冠肺炎病毒與過去的一次致命疫情聯繫在一起,比如1918年西班牙流感在全世界造成約5000萬人死亡。

他補充道:“人們對恐懼有一種過度的表現,自我肯定的需求被激發出來,驅使我們做一些不合理的事情,比如買一年的衛生紙。它顛覆了我們不需要這麼做的認知。”(編譯 張田西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