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利普·羅斯的“自傳”:小說家的真實

圖/上海譯文出版社

菲利普·罗斯的“自传”:小说家的真实

“你覺得自己是怎樣一個人?”

“我是那個一天到晚在寫作的人。”

以上對話是美國著名作家菲利普·羅斯在1984年接受《巴黎評論》記者採訪時說的。2018年5月22日,85歲的菲利普·羅斯在美國去世。這位生前被視作美國文壇最有望摘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作者,將他的創作秘密一同帶走了。

近日,上海譯文出版社推出菲利普•羅斯“羅斯系列”第一部《事實:一個小說家的自傳》,這部以小說形式寫就的“自傳”,或許是羅斯最狡黠的作品之一。他將現實世界中的我、小說中的我、以及虛構的“我”筆下的“我”,統統放進了這部作品。

菲利普·罗斯的“自传”:小说家的真实

1933年,菲利普•羅斯出生於新澤西州紐瓦克市,1959年憑藉處女作《再見,哥倫布》受到矚目,此後筆耕不輟。在長達半個世紀的寫作中,他創作了40多部作品,被批評家認為是美國當代最傑出的作家之一。

他獲獎無數,如古根海姆獎、歐·亨利小說獎、美國文學藝術院獎、美國全國圖書獎、普利策小說獎等等,他還三次獲得美國筆會頒發的福克納小說獎。1970年,菲利普·羅斯被選為美國文學藝術院院士。

在《事實:一個小說家的自傳》這部作品中,主人公“我”的名字就叫羅斯,這位主人公創作的第二個人物叫“祖克曼”,小說以一去一回兩封信為開頭和結尾,中間部分追溯了“我”如何從猶太小男孩成長為小說家的人生軌跡,並多次與羅斯創作的其他小說《當她是好女人的時候》《波特諾伊的怨訴》等作品互文。

作家羅斯筆下的這位“羅斯”,就像是創造出無數優秀小說的“真實的羅斯”。

於是,你在書中可以看到“羅斯”是如何模糊真實和虛構的邊界,又是如何自我分裂和消解的。他甚至公然挑釁讀者:“我寫虛構小說時,你們說這其實是我的自傳,當我寫自傳時,你們說這簡直是虛構小說。既然你們那麼洞若觀火,而我那麼混淆不清,是真是假,就讓讀者去想想吧。”

表面上這就像是羅斯在探討如何將一部小說“自圓其說”的作品,但羅斯又在其間不斷地對美國的歷史、現狀,對兩性關係、文學創作進行著深刻的剖析和嘲諷。如果你想知道一位深刻的小說家是如何創作小說的,那麼不妨讀一讀這本有趣的“自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