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分享《道德經》十一章三十輻共一轂

三十輻共一轂,當其無,有車之用。埏埴以為器,當其無,有器之用。鑿戶牖以為室,當其無,有室之用。

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

讀書分享《道德經》十一章三十輻共一轂

三十根輻條彙集到一根轂中的孔洞當中,有了車轂中空的地方,才有車的作用。揉和陶土做成器皿,有了器具中空的地方,才有器皿的作用。開鑿門窗建造房屋,有了門窗四壁內的空虛部分,才有房屋的作用。

所以,“有”能給人給人便利,全靠“無”發揮了它的作用。

讀書分享《道德經》十一章三十輻共一轂

理解:

車子、陶器、房子都是有形實物,而體現其價值的卻是無形空間。有了車轂中空的地方,才使車軸轉動車輛行駛。有了器皿中空的地方,才使之能夠盛物。有了房屋牆壁門窗間的空,才得以供人居住,這是“無之以為用”。車、器皿、房屋這些實體都給人帶來便利,則是“有之以為利”。

本章用比喻的方式,指出“有”和“無”之間的關係,是“本”和“用”的關係。兩者結合,相輔相成不可分割,最終達到無用之用,無為而無不為的作用。“有”給人以便利,“無”發揮出它的作用。這是老子辯證思想的具體闡述。道是“有”和“無”的辯證統一,自然現象也是“有”和“無”的對立統一。

讀書分享《道德經》十一章三十輻共一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