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有为”体现智商,“无心”彰显智慧


道德经:“有为”体现智商,“无心”彰显智慧

“有为”背离规律,体现的是智商;“无心”顺应天道,彰显的是智慧。

人生,所有的刻意,只会让生活越来越糟。

有这样一句话:有心栽树树不活,无心插柳柳成荫

我们在生活中总有这样一种体验,刻意去做的事情总是事与愿违,而那些无心之中而遇见的机缘,反而会有一个好的结果。

其中的规律,就是有心而违背规律,无为而顺应天道的智慧。

道德经:“有为”体现智商,“无心”彰显智慧

在《道德经》中有这样一句话: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已。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不可执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

要想治理天下而又主观去妄为的,我看他根本达不到目的,天下是大自然神奇造化之物,是不能凭着主观意愿施为而改变的,凭主观意愿施为必定失败,把持天下,把它据为己有,也必定会失去。

人的认知是有局限性的,就好像对于万事万物来说,他们的形成、转变、消失都有其中规律主宰,在道家思想中,主宰这一切万物的根源和力量,叫做“道”。

很多事情在形成结果之前,需要一定的时间和积累。

就好像《道德经》中所说的:“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如果没有到达某一个层次之前,事物不会显现,当人以自己的主观情感忽略这一过程之后,就会企图以主观的力量去控制外界的事物发展。

道德经:“有为”体现智商,“无心”彰显智慧

最简单的例子,就是我们小时候学过的那一篇课文《揠苗助长》,禾苗没有长成时,“手动助长”只会让禾苗干枯,因为它背离了最起码的生长规律。

当自己站在人道的角度,想要控制自然形成的事物时,就是以主观干涉了道的规律,而人的力量对于天地而言,又是非常弱小和可笑的,所以结果不但不能给我们带来想要的结局,反而会有更加糟糕的现象出现。

人于天地而言,是非常渺小的个体,在生活中,所有你想要的结局,没有一定时间的酝酿和形成过程 ,永远不会显现。

所以最好的智慧,就是让自身去顺应规律而施为,避免因为刻意妄为而背离规律。

道德经:“有为”体现智商,“无心”彰显智慧

《庄子》之中有这样一个故事:

文王去游历时,看到一位老人在钓鱼,但不是真心钓鱼,只是手拿着鱼竿在专心钓鱼,也只是钓鱼消遣。

文王看到之后就想让这个老人掌握国政大权,但又怕其他大臣不服气。

于是有一天清早,文王就对大臣们说:“我昨天梦到一个贤人,黑脸长胡须,骑着杂毛马,马蹄侧面是红色,他命令我说把大权托给那位老人,百姓就能解除疾苦。”

大臣们听了之后都非常惊讶,就说:“君王不必疑虑。”

于是迎来了这位老人,并且把朝政大权交给老人,老人管理大权的时候,点章法规不变更,偏曲的政令不发布。三年时间,文王在国内遍访考察,见到各国朋党解散,各国长官也不刻意炫耀功德,政令通达,上下一心,工具统一,诸侯也没有异心,总之就是一片和谐繁荣的景象。

道德经:“有为”体现智商,“无心”彰显智慧

文王这时就把老人当做老师,北面而立,向老人请教说:“这样的政事可以推行于天下吗?”老人当时没有回答,漠然无心的告辞而去,早晨还在接受文王指令,晚上就逃走了,终身都没有消息。

这位老人就是庄子口中的得道之人,他钓鱼是不钓而钓,治理国家也是无为而为,治理国家三年,以“无为而治”的策略,让这个国家得到有效的治理,并且呈现一派繁荣和谐的气象。

但是文王有一天又想把“有为”的政策推广于天下,就跟老人商量请教,这个老人连夜就逃走了,原因就是因为不愿意以有为施政。

有心而为之,并不会让时局得到好的体现,无为反而能造就一片和谐繁荣的景象,就是无为顺应的力量。

道德经:“有为”体现智商,“无心”彰显智慧

文|国学书舍


品读国学智慧,感受古人文化,体悟不一样的世界,看见不一样的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