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情散文:馱糞,最後一場農事

圖:來源網絡

立冬以後,農民們基本上閒了,到來年清明前後三,四個月的時間稱之為"閒冬臘月",在進九之前,還有一項農活有做,那就是馱糞,實質是運糞,但用騾,驢,馬等馱,習慣上為馱糞。大凡農村人在宅院前後左右必須有一處閒地,挖一個大坑,長約四米左右,寬二米,深二米。或大或小,不等,一般緊連豬圈,那叫"糞坑子",是平時把牲口的糞,或者豬糞,或者人的排洩物潑在裡面,上面撒一層土,一層又一層儲蓄起來,到了立冬以來再翻出來堆成一大堆,經霜氣或者冰雪一凍。老農們早上起來倒一陣罐罐茶,再吃幾片玉米麵幹炕。把钁頭,刨子一拿,到大門外糞場把凍的糞挖開,拍碎,鋪上一場,然後,等八,九點女人們把撒飯做好,再吃幾大碗玉米麵酸菜撒飯,有的去趙家山拾柴,有的去堡子背後的樹林裡掃樹葉,有的去河脈後梁挖酸棘,反正,不能閒著。看人家的男人忙東忙西的,竟吃不幹,等死嗎。女人們嘮嘮叨叨。等下午一,兩點,幹活回來,休息一會把牲口拉到院外打一個滾,綁到向陽處曬暖暖。然後屁股一拍到牙槎鼓臺,或者木匠家墳園去諞傳,搞閒,聊家常,抬槓,聽新聞,學說人,不一而足。待三,四點鐘,猛然記起還有早上曬的一場糞要收拾,趕緊回家,打,磨,把娃娃叫來坐在磨耙上拉上轉圈圈,待糞細了以後,再堆起來,這樣,幾天下來,糞細了,準備去馱糞。


鄉情散文:馱糞,最後一場農事


早晨待公雞叫過三遍以後,家長便起來給牲口添點乾草,再撒一點料,然後再爬在炕上暖一陣,約摸有一個鐘頭左右,給牲口提一桶水一飲,拉出圈,匹上鞍子,打上口特,拉到糞場,家裡的女人們也趕緊起來穿好衣服,幫男人裝糞,把糞再搭在牲口身上,男人們吆著牲口走了。天麻麻的,偶爾能聽見早起的鳥叫聲,還有遠處的雞鳴聲,狗吠聲,男人們趕著驢,或者騾,或者馬,牲畜們慢悠悠地走著,男人們把手套在袖筒裡,大都帶著棉帽,跟在牲口後面,不緊不慢,時不時吆喝一聲,黎明的山村裡寂靜的很,輕微一點聲音聽起來都很響亮。偶爾有碰上更早的同行者便聊起來,結伴而行。"你還早,""沒你早",唉,起早馱一回熱了就歇了。是的。你往那裡馱。窯下樑。你呢。窯下溝溝。你明年種啥,種玉米。你種啥,種洋芋。他們聊著,路走的很快,不覺到了新墳裡,便分開了,往窯下樑的還有一段上坡路,窯下溝溝的平過了,人家很近。不一會兒就到了。漸漸地,路上人多了,聲音越來越多,聲音越來越雜,整個山谷裡盡是人的喧吵聲,牲口的叫聲,東方也漸漸地亮了。冬天清晨淡淡的一層雲遮擋著慢慢升起的太陽,太陽也懶洋洋地,彷彿也怕冷似的,不肯露出它的頭。待牲口走到窯下場裡時,是一般慢上坡,牲口很吃力,走幾步要一停下來歇一會,當牲口走完那段路時,己經累壞了,身上有汗了,這時,太陽衝出雲層,把清晨最耀眼的紅光灑向大地,山川,河流,整個村裡充滿了歡樂的氣氛,屋頂上冒起了縷縷吹煙,女人們要做早飯了,第一回糞要回來了。清晨的十字路口,趙家山的,窯下的,廟下的,各處馱糞的都要在那地方匯合,彷彿天水郡的大十字,有回來的,有馱著去的,有拾糞的,彷彿是一首交響曲。


鄉情散文:馱糞,最後一場農事


歡迎原創作品投稿,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本號接受鄉情、鄉愁、鄉憶類稿件。隨稿請附作者名,以及個人原創的聲明,帶圖片最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