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補中那些需要注意的事

大家好,我是古心堂小二,上期為大家帶來了食補的分類與功效,今日就來說說食補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

在《內經》中指出:“無毒治病,十去其九,谷肉果菜,食養盡之”。意思就是說,即使是沒有毒性的藥物治病,也只能治到病去十分之九,即應停止用藥,然後用谷、肉、果、蔬採取“食養”的辦法來調理病情,祛盡餘邪。

清朝程國彭就曾對補法有一段論述:“然有當補不補誤人者;有不當補而補誤人者、亦有當補而不分氣血、補辨寒熱、不識開合、不知緩急、不分五臟、不明根本、不深求調攝之力以誤人者,是不可講也”。所以,食補如同藥補一樣,首先要遵循因人、因地制宜的原則,辨證用膳,在烹調方法上,進食的時間和數量上應加以注意。

食補中那些需要注意的事

因時制宜

人類生活在自然界之中,四時氣候的變化,對人體的生理功能、病理變化都會產生影響,這就是中醫學“天人信應”的理論內容之一。就是根據一年四季不同的季節氣候特點,考慮補益的原則。忽思慧《飲膳正要》記載:“春氣溫宜食麥以涼之,夏氣熱宜食菽以涼之,秋氣燥宜食麻以潤其燥,冬氣寒宜食棗以治其寒”。意思就是說,春夏季節,氣候由溫漸熱,陽氣升發並逐漸轉盛,不宜過用性能辛溫的食補之品,以防傷陰,應該選性偏寒涼的食品。秋冬季節,氣候由涼漸寒,人體陰氣轉為內斂,不宜過用性能寒涼的食補之品,以防傷陽。特別是秋季燥邪為重,當選擇含油脂豐富的食品如:芝麻、核桃仁之類,以潤燥增液;冬天寒邪偏重,應選擇具有溫陽補氣的食物,例如:大棗、栗子、羊肉之類。

食補中那些需要注意的事

因地制宜

我國地域遼闊,民族眾多,不同的地區地勢不同、氣候條件不同、生活習慣、飲食也有不同,人們的生理狀況、病變特點也不同。因地制宜就是根據不同地區的地理、氣候特點和物產,選用適宜的食品。一般來說,西北高原地區,乾燥少雨,不宜多用辛溫之品;東南地區地勢低窪,溼熱多雨,溼氣較重,不宜多用滋膩之品;東北地區,天寒地凍,宜用溫熱之品,不宜寒涼之品。

因人制宜

人有體質強弱之分,男女老少之異。根據本人的年齡、性別、體質、職業不同,考慮適宜的食補方法。老年人氣血不足,生理機能減退,多患虛症;小兒生機旺盛,但氣血未充,飢飽不能自知;婦女有經期、產後、孕育等情況,詳情參考上期文章。

不同職業,食補也要顧及職業特點。教師長時間站立宣講,或者久坐批改作業,還有大量粉筆灰塵吸入,常常引起腰痠腿疼、下肢浮腫、聲音嘶啞、口乾咽癢、胸悶咳嗽等症狀,就應慎用易耗氣傷陰或辛辣燥熱之品,以潤喉生津、益氣保肺或養肝護眼、舒經活絡為基本,例如梨、百合、動物肝臟、銀耳等食品,配成百合杏仁粥、銀耳羹等滋補身體。高溫作業者由於大量出汗,大量流失水、鈉、鈣等體液,輕者頭昏乏力、倦怠,重者脫水、痙攣、高熱。所以,除採取各種防護措施以外,食療應以清熱解暑、養陰益氣為主,如:西瓜、綠豆、梨、甘蔗都是很好的養陰解暑的食品。

食補中那些需要注意的事

食不欲雜、食貴有節

食補欲雜,意思就是指在同一時間內,進補的食品種類不宜過多,若品種過多,也許會產生某種反應,導致不良後果。例如柿子,味甘平,性澀而收,有健脾、澀腸、治咳嗽、止出血的功效。螃蟹,性味鹹寒,營養豐富,有散淤血、解漆毒、接骨續筋的作用。然而這兩種食物同時大量食用,反而會引起嘔吐、腹痛、腹瀉。因為柿子內含鞣酸,螃蟹中富含蛋白質、蛋白質遇到鞣酸就會凝固成不易消化的硬塊,積在胃內,刺激腸道。

食貴有節意思就是說,不要因為某些食品對自己有好處、喜歡吃,則無度,應堅持少量多餐,細水長流。

烹調得法

食補物品比較講究烹調方法,例如:五穀類食物中所含的水溶性維生素B1、B2等很容易在淘洗中損失,所以淘洗此書不宜過多。蔬菜、水果類食物,含豐富的維生素C,應先洗後切,隨切隨烹調,短時,減少維生素C的流失。凡是用來治病的食物,一般不應該採取烤、熬、爆炒等烹調方法,以避免其營養成分被破壞,應多采取蒸、燉、煎、煮粥等、以保持食物的本來的食性。

食補中那些需要注意的事

本期內容告一段落,按照食物不同性味和功效,一般可以分為補氣類食物、補血類食物、補陰類食物、補陽類食物。下期為大家介紹介紹詳細的、常用的進步食物,祝大家健康、快樂每一天,咱們下期見!

古心堂掌櫃:人要適當吃素,素食含豐富的纖維,可以幫助腸道清理積滯和積熱,動力不足,體內有熱的便秘,都可以通過食素來改善。肉食多濁氣,會讓人變得暴躁、昏昏欲睡,油脂增加人體的溼氣,少了油膩,少了溼氣,毛孔也會變得細膩,吃素者的面龐更清澈,更乾淨!

食補中那些需要注意的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