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無奈宿命:不為它瘋狂,就為它迷茫,只因它綁架了工資!

喧鬧一時的美女教師胡紅梅事件似乎已經塵埃落定,近幾日似乎沒有人再提及,但我相信,這種所謂名師事件給教師帶來的衝擊肯定不小。一個名師從神壇跌落塵埃,身敗名裂名譽掃地,其實都是在瘋狂追逐某個東西的結果,這個東西就是職稱。職稱似乎成了所有教師無奈宿命:為它瘋狂,為它迷茫,只因它綁架了工資!

教師無奈宿命:不為它瘋狂,就為它迷茫,只因它綁架了工資!


為職稱瘋狂,求得錢多多,這就教師價值?

當代教師有一種千軍萬馬求職稱的怪異場景,這在以前的教師群體中是不可想象的,在國外教師群體中也是不可思議的。自從有了職稱這個怪胎,並且與工資怪異綁架在一起的時候,教師們的心境便不再平靜,大多數的心思不在教學上,不在學生身上,轉而想方設法不擇手段去獲取高一級的職稱。說文雅一點是為了提高自身待遇,說粗暴一點就是為了錢。為了待遇而工作成了老師唯一的動力源泉,至於教書育人,至於為人師表,也僅僅只是嘴上說說而已。教師唯一的價值就體現在高職稱上,就體現在誰的工資高,這就是教師的價值所在嗎?是蛻變還是落寞呢?

教師無奈宿命:不為它瘋狂,就為它迷茫,只因它綁架了工資!


多少教師為職稱迷茫,轉而落寂無聲

筆者身邊有不少中年教師,因為受名額限制,也因為受評職稱硬件條件限制,根本無緣評職稱。他們平日裡只是忙於教學,很少參加什麼教學比賽之類的活動,也不善於巴結領導,沒有獲得什麼榮譽稱號,所以人到中年也只是個初級職稱。眼見的評職稱無望,幹什麼工作都沒勁,工作態度消極至極,混一天少一天。有個教學能力不弱的48歲的同事,再也忍受不了這種渾渾噩噩的日子,託關係搞了個病退,然後跑到南方去打工了。職稱成了千夫所指的臭蟲,成了老師前進路上的絆腳石,還有什麼理由存活於世上呢?

教師無奈宿命:不為它瘋狂,就為它迷茫,只因它綁架了工資!


職稱不應終身制,應與工資脫鉤。當下雖然職稱評審制度有所變動,稍微降低了老師評職稱的門檻。但毋庸置疑,仍然有各種條條框框的限制,仍然有各種暗箱操作的存在。職稱制度要想徹底改革,應該打破教師職稱終身制,實行每3年或每5年一評審制度,對於不合格者應該剝奪其職稱。職稱也不應該與工資掛鉤,職稱最終只能當作老師教學能力高低的一種參考。廢除職稱工資,實行按老師工作量和工作年限分配工資是最恰當的選擇,這也是世界上通行的做法。

教師無奈宿命:不為它瘋狂,就為它迷茫,只因它綁架了工資!


小編年事已高,前年才評得中級職稱,也是千難萬難了!已經為職稱瘋狂了一回,身上掉了好幾斤肉,不再想著職稱的事了,一直到退休也就如此了。搬著板凳冷眼旁觀,看別人瘋狂與迷茫吧,能拿著中級職稱工資也燒高香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