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全年760萬對夫妻離婚:除了性和激情,婚姻還需要"承諾"


0


今年,結婚率創下了十年新低,與此相反的是,從2003年起,我國離婚率連續15年上漲。


2019年中國大陸已有760萬對夫妻離婚,第三季度我國離婚率高達44%,天津的離婚率更是高達70.56%。


2019全年760萬對夫妻離婚:除了性和激情,婚姻還需要

近年來,結婚率創新低、離婚率創新高的議題不斷成為人們茶餘飯後談論的重要社會話題。

面對驚人的數據,讓我國社會學家驚歎:


“中國家庭在飛速崩潰,中國婚姻在火速終結。”


許多人認為婚姻裡沒了愛,是導致離婚率上漲的主要原因。


張愛玲的《半生緣》中有這樣一句話:


“也許愛不是熱情,也不是懷念,不過是歲月,年深月久成了生活的一部分。”


婚姻在很多年來始終是一種經濟的存在,它連接的是名利、地位、家族、後代,唯獨與愛情無關。


如今這樣的說法顯然有些行不通了,人們越來越獨立,他們擁有獨立的選擇權,可以選擇如何讓愛情延續的方式,雙方都希望在一段關係裡,愛與婚姻共存。


然而事實上,愛情與婚姻並不等同,很多時候,愛情更注重的是感受,婚姻則是一種共存的狀態。


也就是說,婚姻裡可以有愛情,也可以沒有愛情,就像愛情裡可以有婚姻,也可以不需要婚姻。


彼此融合卻又相對獨立,互相影響又截然不同。


那什麼樣的愛情最完美?除了性和激情,婚姻還需要什麼?


美國心理學家斯騰伯格總結出了一個經典的“愛情三角理論”。


一段完美的愛情是:激情+親密+承諾。


2019全年760萬對夫妻離婚:除了性和激情,婚姻還需要


1


在斯騰伯格的愛情三角形理論中,愛情由三個基本成分組成:激情、親密和承諾。


激情:是愛情中的性慾成分,是情緒上的著迷。


親密:是在一段關係中能夠引起的溫暖體驗,包括對愛人的照顧、讚賞、自我的展露和內心的溝通。


承諾:指個人內心或口頭對愛的預期,是愛情中最理性的成分。


親密是溫暖的,激情是熱烈的,而承諾是冷靜的。


這三種成分構成了喜歡式愛情、迷戀式愛情、空洞式愛情、浪漫式愛情、伴侶式愛情、愚蠢式愛情、完美式愛情等七種類型。


沒有親密,只有承諾的愛是空洞的;沒有激情,只有親密的愛是情慾的;沒有承諾,只有激情的愛是不理性的。


由激情、親密和承諾共同構成的才是最完美的愛情,三個因素缺一不可。


2019全年760萬對夫妻離婚:除了性和激情,婚姻還需要

激情是愛情中的性慾成分,是情緒上的著迷。


美國性學專家在中國組織的一次性學論壇上公佈了一個公式,用來計算各個年齡段的性生活指標。


性愛頻率=年齡的首位數*9


根據這一公式的推算,一個在三十年齡段的人,他的性愛公式為3*9=27,即他適合在20天內過7次性生活。


如果用做愛來衡量真愛的話,婚姻則是一場馬拉松,拼的是耐力和持久力,能堅持和同一個人一直做愛,那需要的不再是荷爾蒙,而是情緒上的著迷。


有一個紀錄片叫《一週性愛改善實驗》,記錄了十對夫妻性生活後的變化,每對夫妻在七天之後,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這十對夫妻,都有著共同的問題:對婚姻現狀不滿意,且性生活十分稀少。


他們之中有的兩週才有一次性生活,有的甚至乾脆沒有了性生活。


節目組便邀請他們來參加這次性愛實驗,讓他們接下來的一週中,無論白天有什麼爭吵,晚上都必須過一次性生活。


雖然他們的問題都很嚴重,但是因為接受了這個挑戰,所以每一對夫妻們都還是很努力地相處,以免晚上無法進行性生活。


實驗結束後,他們都表示“性愛確實讓我們的關係更加親密,通過做愛,我們基本解決了所有問題。”


當重新找到感覺後他們發現,其實彼此都沒有改變過,對彼此的愛意也一直都存在,只是被生活的疲憊暫時掩蓋了而已。


很多人低估了性慾的存在,性不僅僅是性,性是一種語言,是一座橋樑,是從孤獨通往親密的所在,是建立彼此相屬的熔爐。


在一段感情中,性不是簡單的為了滿足慾望,還是為了更增強相互之間的吸引力,讓彼此更著迷。


只有激情的關係無法長久,但是沒有激情的婚姻更加艱難。


2


有一個心理學效應叫:皮格馬利翁。


指的是人們基於對某種情境的知覺而形成的期望或預言,會使該情境產生適應這一期望或預言的效應。也即人的情感、觀念和行為,會不同程度地受到別人下意識的影響。


它作為一種心理學啟示就是,你的讚美、誇獎和願望會成為一種心理暗示,讓被期望者在無形的力量助推下,按照你的期望去做。


這是一種潛移默化的力量,有效發揮其積極作用,就能讓另一半成為你所期望的樣子。


簡而言之,好伴侶都是被誇出來的。


2019全年760萬對夫妻離婚:除了性和激情,婚姻還需要


林肯說:“每個人都喜歡讚美。”


男人亦是如此,他們需要情感上的“信徒”,需要有個人能夠在他失意時鼓勵他、安慰他、警醒他,在得意時,又能夠讚美他、欣賞他。


每個人的個性絕大多數都是與生俱來的,很難被人去改變,也不喜歡被壓制,如果一方一心只想改造另一方,採用不恰當的方式,消極性的語言,不僅不會如你所願,反而對方還會對婚姻產生失望心理。


《水知道答案》的作者江本勝博士,耗時十年研究不同環境下水結晶的圖片。


當一直向杯子裡的水錶達“愛與感謝”時,水結晶的圖片驚人的整齊美麗;當一直聽到“煩死了”等消極詞語時,水結晶就顯得醜陋而不規則。


2019全年760萬對夫妻離婚:除了性和激情,婚姻還需要

人體中水佔有一半以上的比例,當不斷聽到鼓勵與讚美時,身體會達到一種非常好的狀態,全身的每一個細胞都是舒展且快活的,所以讚美的力量非常大。


炫夫狂魔蔡少芬就是如此,她與老公張晉是娛樂圈的模範夫妻,結婚多年依然幸福甜蜜。


這裡,不得不說蔡少芬的婚姻之道。她是一個善於經營婚姻的女人,她曾說:“經營一段婚姻,如同對待小孩子一樣,你要讓他好,誇他就對了,能誇就誇。”


人類行為學家約翰·杜威說:


“人類本質裡最深遠的驅動力就是希望具有重要性。”


而讚美一個人,會讓他認同對自身的價值,並會潛移默化地朝著你期望的樣子去發展,對於婚姻而言,是最好的助推器。


美國婚姻問題專家,溫格·朱利在他的《幸福婚姻法則》中提出了幸福婚姻的“三大定律”:


第一條:太太永遠是對的。

第二條:如果太太錯了,請參照第一條執行。


孩子定律:


第一條:孩子永遠是孩子,丈夫也是孩子。

第二條:當丈夫引起你的不滿時,請讀三遍第一條。


家產定律:


第一條:除了一張雙人床外,其他一切東西都可有可無。

第二條:當日子過得愈來愈瑣碎,請共同高聲朗讀第一條。


夫妻雙方若能遵守這三大定律,世界上所有的婚姻問題專家,都該另謀出路。溫格·朱利提出的這三條定律,最本質的出發點就是尊重對方,欣賞對方。


每個人都最希望得到愛人的鼓勵與支持,夫妻之間只有給予欣賞、給予讚許、給予強化,把苛求變為獎勵,關係才會更加融洽,感情才能不斷深入。


愛有時並不是沉默不語,而是需要表達的,幸福的婚姻更需要雙方情不自禁透露內心對對方最好的情感。


戈特曼曾說:


建立起喜愛和讚美系統,94%的人可以擁有幸福的未來。


婚姻裡,指責和差評,只能耗盡彼此的期待;欣賞和讚許,才能讓愛情無限循環。


3


深情與承諾相左,愛情該何去何從。


真愛由兩部分組成:情緒戀愛、理性戀愛。


多數人都是第一種情緒戀愛,被情緒、慾望所支配,讓那些有情人產生了愛情的錯覺,理性戀愛是愛情經過了情緒戀愛後必然走向的一個階段。


它經過了大腦無數次理性的思考之後,從心裡走向的更高階的愛的認知。


比如承諾、比如求婚、比如婚姻。


我認為,這是愛情最高級的表達方式,也是愛情的終極目標。


現代人有激情,有親密,唯獨缺少了愛的承諾。


這個承諾,並不是要求我們理性地去選擇戀愛,也不是愛情最終一定要走成我們承諾的樣子,而是你能想到的對愛情表達的最好方式。


利維坦曾說:


“我個人目前雖然是一個不婚不育主義者,但一直認為婚姻制度就目前來說並未走入死衚衕,畢竟,婚姻還是大多數人所能想到的對於承諾的最佳表達方式。”


2019全年760萬對夫妻離婚:除了性和激情,婚姻還需要

真正的理性其實是感性。


電影《理智與情感》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


在18世紀的英國,家庭財產的繼承權只傳男不傳女,這種財富的繼承方式,使女性在婚戀上一直處於弱勢,倘若父親去世,她們只能拿著微薄的撫養費寄人籬下,而嫁給一個“有錢人”成為了女性改變拮据生活的唯一方式。


《理智與愛情》就是在這種社會背景下發生的一段故事。


父親去世了,姐姐埃莉諾和妹妹瑪麗安只能得到最基本的生活費,遺產全部歸給了同父異母的哥哥,包括她們住的房子,也要讓出來交給哥哥。


這時,姐姐埃莉諾遇到了誠實善良的愛德華,在她眼中,他和善,可敬。


但是,愛德華讀大學的時候,因為太年輕了,就魯莽地和史露茜小姐私定婚約。


儘管彼此傾心,但是愛德華是一個守信的紳士,他依然願意遵守諾言,寧願放棄家族繼承權,也要兌現對史露茜小姐的承諾。


感情,有時是需要理性來平衡的,愛情走到婚姻,不僅需要激情,也需要理智。


《魯豫有約》裡,有一段吳尊關於婚姻方面的闡述。


魯豫說,有的男人會很花,吳尊回答,我不想給我女兒難堪,我想女兒長大了可以很驕傲地說你看我爸媽的感情。


承諾的另一面是什麼?是自律。


對待家庭和愛人,自律或不自律的人會擁有截然不同的婚姻。


俄國作家托爾斯泰說:


同是一件婚事,一些人視之為兒戲,而另一些人,則視之為世界上最莊重的事情。建立在理性上的婚姻才可能是幸福的婚姻。


每一段理性的婚姻背後,都需要夫妻雙方從始而終的自律。


而親密關係至少應該在6個方面與其他的一般關係有所不同,這就是:瞭解、關心、彼此依賴、互動、信任和承諾。


4


周國平曾說:


好的愛情有韌性,拉得開,但又吃不斷。相愛者互不束縛對方,是他們對愛情有信心的表現。誰也不限制誰,到頭來仍然是誰也離不開誰,這才是真愛。


時代更迭,觀念在發生改變,大眾認知裡對離婚的寬容度變開放了,所以覺得自己可以成為感情裡變心的人,覺得那是情有可原的。


同樣的還有互聯網上推送的各種數據,出軌率、結婚率、離婚率,這讓一些人覺得婚姻不可靠,開始對婚姻不再期待,甚至成為出軌、不婚、恐婚的理由。


我們要相信的是,互聯網數據呈現給大眾的也只是概率分析,並不是準確的數據。


實際上婚姻並沒有那麼可怕,多數人也都還在婚姻當中盤旋,我們要做的是,理性地樹立起自己對感情、婚姻的一套適用於自己的體系。


在這個體系中,有個明確的認知,既然承擔了一份愛,就要讓這份愛有歸屬感。


這才是成年人該有的理性和承諾。


同時,我們要相信,在愛情裡自己是個專一且長情的人,無論如何,只要在這個薄情的世界裡,你還足夠深情的活著,終有人會走進你心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