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老鄉本是社會最底層人,有殺狗的、趕車的、吹喪的,為啥起義後都是軍事大才?

史學達人


《史記》是中國第一部紀傳體歷史書籍。



何謂紀傳體呢?

紀傳體就是以人物傳記為主線敘述的歷史。

司馬遷的《史記》突出了“人”對歷史的推動作用。


人性是推動歷史發展的動因,只有做到以人為本歷史才有意義,每個歷史人物身上都有可以評說的故事,而這些故事組成了豐富多彩的歷史。

秦朝末年,以陳勝吳廣為主掀開了中國古代第一次農民起義,而劉邦卻在遍地烽火的戰亂中取得了最後勝利,成為漢朝的開國皇帝。

劉邦出身不高而且這個人身上有很多缺點。

司馬遷《史記》記載“好酒及色”。

什麼意思呢?就是喜歡喝酒而且好色。

劉邦在沛縣為亭長時經常喝完酒不給錢賒賬,而且還有情婦,並且還為劉邦生下了私生子。

劉邦的父親對劉邦也很無奈,經常批評他不做農務,好吃懶做十足的一個無賴。

但是就是這麼一個人身上卻又一個最大的優點,那就是懂得使用人才。

劉邦曾在建國以後詢問大臣“為什麼我能夠得到天下”,眾臣子紛紛回答以後,劉邦說道“論運籌帷幄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我不如張良;論撫慰百姓供應糧草,我又不如蕭何;論領兵百萬,決戰沙場,百戰百勝,我不如韓信。可是,我能做到知人善用,發揮他們的才幹,這才是我們取勝的真正原因。



張良、蕭何、韓信此三人被譽為漢初三傑,他們現在都是大人物啊!

但是此三人曾經也都是小人物呀!

蕭何曾經是底層公務員,韓信曾經窮的吃不起飯一位好心的老太太還曾接濟過他,而且因為韓信還走了“胯下之辱”這個成語。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點、才華,但是缺少的是能夠將我們的優點、才華放大的人。

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

“天生我材必有用”

樊噲(屠狗的)―司馬遷在史記中對他的描寫突出了他的勇猛和忠君,例如鴻門宴時為救劉邦闖入宴席,以及在各個戰役當中記載的殺敵數量。這就是樊噲身上的優點,假如把讓樊噲去幹蕭何的活,那麼其結果可想而知了。

所以說雖然劉邦的老鄉出身底層,但是劉邦能夠將他們的優點和才華用在合適的崗位。

成就了他們的豐功偉績同時也成就了劉邦的四百年的千古帝業

這就是第一點,“雖然出身不好, 但是領導好,能夠做到安排合適的人做合適的事”

秦朝末年,秦二世無視百姓疾苦,苦役已經遠遠超過了百姓的承受範圍,於是隨著陳勝吳廣“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百姓揭竿而起。

風雲變幻,此時需要一個個強有力的人物來撕開秦國的這團黑暗。

“時勢造英雄”。

如果沒有這個風雲變幻的時代那裡會有陳勝、吳廣、劉邦、項羽他們的故事。

陳勝、吳廣、劉邦、項羽他們也都是老百姓呀!(項羽雖為楚國貴族後裔,但是在秦朝末年他也只是個普通人,當然力氣大,武藝好,勇猛是他的優點和才華)

大丈夫生逢亂世當有所作為,相信每一個有志向的人都會在這亂世之中建功立業。

這就是第二個原因 身處這樣的亂世背景下,世勢可以造英雄,那怕你出身不好一樣可以以命博取個未來。

公元前207年劉邦攻入咸陽,子嬰投降秦朝滅亡。

這場勝利來之不易,正當劉邦等人沉醉在美酒佳餚、華麗的宮殿之時。

惟獨蕭何,進入咸陽後,一不貪戀金銀財物,二不迷戀美女,卻急如星火地趕往秦丞相御史府,並派士兵迅速包圍丞相御史府不準任何人出入。然後讓忠實可靠的人將秦朝有關國家戶籍、地形、法令等圖書檔案一一進行清查,分門別類,登記造冊,統統收藏起來,留待日後查用。

後世通常認為蕭何此舉為有遠見,但是編者認為這是蕭何學習的一種表現。

隨著見識的累積,蕭何或許會意識到自己的知識還有待提高。

這也是第三個原因 雖然出身不好但是懂得學習提升自己。

漢朝建立以後劉邦論功行賞,劉邦首推蕭何功勞第一,眾將士不服言道:披甲執銳、身上負傷多次。

或許他們都應該慶幸,因為他們都還活著。

只要活著才會有希望,至少他們還可以和劉邦爭論誰的功勞大,但是那些死去的人他們又能夠得到什麼呢?

項羽死了,成王敗寇,但是我們彷彿只記住了一個項羽,那麼他的部將就沒有能征善戰的人物嗎?

每個人心中都會有答案的。

戰爭是殘酷的。

當我們再回望那段歷史時除了勝利者,我們還要懷念他們的對手。

他們也都是英雄。只不過身上有著失敗者的標籤兵敗或自刎或被殺……

假如得天下的是項羽,那麼會不會在後世也會問出“為何項羽的低層老鄉會成為一個個的大人物呢?”同樣的問題。

差別只是由劉邦變成了項羽。

這也是第四個方面 大浪淘沙,活著的固然封侯拜相,但是死去的你們也都是英雄。

綜上所述:劉邦的底層老鄉之所以能夠成為大人物固然有劉邦的知人善任,同樣當時的社會背景提供了機遇,以及他們自身的不斷進步完善,最後他們成功的活了下來,這一切的因素造就了他們低層小人物的鹹魚翻身。朋友們加油吧!祝大家也能夠早日“封侯拜相”。

以上內容是是筆者對此問題的看法

愛好歷史的上班族,喜歡筆者的回答點贊關注,不喜歡的返回解散。



上班族聊歷史


大家好,我是以史為鑑。

其實原因很簡單,這就是倖存者偏差。

蕭何是一個普通小吏,樊噲是個屠夫,劉邦是個混混,跟著劉邦在沛縣起兵的基本都是混的不得志的人。這些都是事實,許多人都在糾結為何偏偏他們成功了呢?

其實大家沒有看到的是在秦末亂世之中有太多比蕭何還有才的小吏、比樊噲還勇敢的屠夫、比張良陳平還牛的智謀之人,還沒有來得及發揮自己的才華就被大潮給吞噬了。

蕭何、樊噲等人可以說是秦末萬千起義軍當中活到最後的代表。

如今我們只看到蕭何運籌帷幄決勝千里,但是剛剛起兵劉邦沒兵沒將、勝負未知的時候蕭何哪有運籌帷幄的機會?

指揮千軍萬馬的軍神韓信,也得從小兵做起,積累小勝到大勝。要是沒有蕭何,韓信早就淪落風塵,不知所往了。

其實秦末亂世中但凡留下記載之人都是驚才絕豔之人,許多人都不遜色於漢初三傑,只不過他們要麼時機不好,要麼運氣太背,可以說蕭何等人笑到最後是時也命也。

舉個例子:

秦王子嬰,老秦家的天才。

在趙高殺掉胡亥準備篡位奪權之時,臨時被推上王位當做傀儡。朝廷內外全是趙高親信,自己生命危在旦夕。

但就是這樣的情況,短短几天時間子嬰和自己兒子,一個太監就設計殺掉趙高,恢復大秦統治。

這一幕可以說是歷代傀儡皇帝翻盤的教科書式操作,但可惜秦朝軍隊全沒,子嬰決定投降劉邦然後再圖他策。沒想到劉邦此時也是泥菩薩過江,鴻門宴後,劉邦灰溜溜去當漢中王,項羽直接殺掉了這位秦朝最後的復興希望。

子嬰短短几天的出場記載,其大智大勇,臨機決斷可以說是當時人物裡罕見的。但是時運皆不在,聰慧超過蕭何張良又有何用呢?

所以說,不是屠夫、趕車的人突然成了叱吒風雲的大將,而是在亂世之中想要活下來就必須成為這樣的人。

蕭何張良樊噲等人就是成功活下來的,他們功成名就。而哪些沒有活下來的,也沒有記載在史書中的又有多少呢?

我是以史為鑑,歡迎大家關注。


以史為鑑


第一,倖存者偏差,不擅長打仗的人,要麼死了,要麼在歷史上默默無聞,不為人知。

劉邦斬白蛇,在沛縣起義時,跟著他的將士有一千多人,其中樊噲、周勃、蕭何、曹參這些人都在其中。看著這份起義名單,你可能會覺得劉邦的運氣真好,居然開局就聚攏了這麼多的軍政人才為他效力。但是不知道你有沒有想過。

除去這些“後來很厲害”的人之外,一千人中的絕大多數人,後來怎麼樣了?



也許有比韓信更具天賦的年輕人運氣差,在第一場戰鬥的第一陣箭雨中就死掉了。而死掉的人是不會在史書上留下名字的。

也許有的人不擅長打仗,劉邦在征戰期間把這類才華一般的老革命撤換了,不再委以他們重任。比如說劉邦建立西漢後,他敕封的145個列侯(開國功臣)中,能稱得上軍事大才的人,並不多。

舉幾個例子。廣平侯薛歐,蒯成侯周緤,斥丘侯唐厲,這都是老革命,在沛縣時就跟著劉邦混了。但他們的事蹟,有多少人清楚?

他們這些人就屬於才華一般,但運氣好,跟對了主公的一類人。

戰爭本身就是一個優勝劣汰的過程,在經過了將近十年的混戰後,劉邦團隊如同大浪淘沙一般,最終篩選出了曹參、周勃、樊噲等軍事人才。



第二,劉邦知人善任,是個好領導。

秦末農民起義之初,劉邦只是小角色,陳勝才是早期的大牛。陳勝起義後,他身邊的人才數不勝數,比如周市、鄧宗、武臣、葛嬰等,都是人才。

可是陳勝就是見不得別人過得比他好,葛嬰扶持楚國後裔為王,就被陳勝殺了,武臣在趙國稱王,也讓陳勝不滿。最後陳勝眾叛親離,被章邯擊敗。他團隊中的人才也是死的死,殘的殘,在歷史上沒有留下名字。

相比之下,劉邦就不一樣了。彭越、韓信想封王,劉邦心裡也很不爽,但即便不爽,他依然強忍著不滿給他們都封了王。

當時跟著劉邦混,最起碼的,人才們可以有施展抱負的空間。而跟著陳勝混,就是千年一遇的軍事天才也白搭。

跟陳勝一樣的,還有項羽。韓信、陳平早年都在項羽帳下效力,但項羽不識才,最後兩人都跑到劉邦那邊去了。(張良投奔劉邦的原因也差不多,韓王成被項羽害死,張良為替主君報仇,怒投劉邦)



其實一個小人物能不能完成人生逆襲,個人能力都是次要的,關鍵要看有沒有運氣,要看有沒有“運”。

既無命,也無運——這類人就是當時的普通老百姓,如同螻蟻一般,任人宰割。

有運氣,但無命——這類人以武臣、周市、范增為代表。他們熬過了螻蟻階段,但沒有碰上一個好的主公,才華最終也荒廢了。

有命,但沒有運——這類人就是早年跟著劉邦起義,但在歷史上默默無聞的人。或許他們有才華,但是沒運氣,在第一場戰鬥中,就被對手劈死了。

既有命,也有運——這便是蕭何、周勃、樊噲等人的一生了。

所以說,其實不是沛縣那群后來很厲害的人是劉邦的老鄉,才成就了劉邦帝業,而是沛縣那一群老鄉和有野心、有能力的劉邦是老鄉,才成為了“後來很厲害” 的人。

如果他們的主公不是劉邦,而是項羽、陳勝這種見不得別人好的豎子,他們大概率不會成為當世之豪傑。


第三,曹參、周勃、樊噲等人本身也具有成為軍事大才的能力。

這一點不多解釋,他們能活下來,還能成為軍事大才,說明他們本身就很牛。畢竟沒能力的人,比如像趙括那種槓精,即便你給他施展才華的機會,他也把握不住機會。

第四,不要過度神話了軍事人才,認為軍事人才就應該要異於常人。相信我,你身邊的狐朋狗友中肯定也有軍事人才。只是沒有機遇讓他們施展才華罷了。


Mer86


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

這其實是一個沉重的英雄話題。

革命根據地往往集中出將相

史記說:豐、沛同裡。

顯然,一是可靠,二是犧牲多。

從劉邦起義,到朱元璋起義,到我們革命戰爭年代,革命根據地的子弟兵,總是能出很多將帥。

但是,大家記得嗎?項羽帶了8000江東子弟爭霸天下,最後一條小船回去幾個人。

劉邦起兵,在家鄉豐、沛、碭,得9000人。西漢建國後,封侯11人。

江西興國,將軍縣,建國初期出了56位將軍,但是長征路上,據說興國籍的烈士就有12000多人。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有一定的地域性格因素


大國藏美


劉邦,西漢開國皇帝,本身為鄉中一無賴,結交的狐朋狗友,不是殺狗的,趕車的,就是吹喪的。他結交的都是社會的底層三教九流的人,就是這些看似地痞無賴,揭竿起義反抗暴秦,個個都是英雄豪傑,獨擋一面的將帥之才。時勢造英雄,江河泛流,大浪淘沙,浪花拍打,沙子金子分現。殺狗的趕車的吹喪的,本有英雄好漢氣魄,淪落街頭依技謀生。若無有秦未動亂,農民起義風起,他們也許註定在社會的底層掙扎一生。


夏天有雨894


劉邦沛縣起兵的人員中主要有:蕭何、曹參、樊噲、夏侯嬰、周勃、周昌、雍齒、王陵等人。其中王陵一開始瞧不起劉邦,自己拉隊伍,後來在投靠劉邦,雍恥又背叛劉邦,最後才投靠劉邦,那麼其他人在劉邦沛縣起兵前都是什麼身份呢?

蕭何:年輕時任沛縣主吏掾,就是一個辦公室科員,是曹參的上司。

曹參:秦朝沛縣獄掾,即管理監獄的小吏,就相當於典獄長。

樊噲:早年曾以屠狗為業。

夏侯嬰:沛府的馬房裡掌管養馬駕車,就是一個司機。

周勃:以編織養蠶的器具為生,經常為有喪事的人家做吹鼓手。

周昌:在秦時擔任泗水卒史,就是一個政府小兵。

劉邦的起家部隊就是這麼一幫人,他們的出生並不高,最高的也就是蕭何是一個科員,其它都是窮苦出生,是當時社會的最底層,但是在劉邦建立漢朝之後,他們都是能征善戰的將軍和治國安民的大才,為什麼會發生這樣的改變呢?

首先是劉邦作為一個領導者,他栽培了這些人。

一個合格的領導者需要自己學習和加強對人才從培養。楚漢相爭時期項羽的軍隊將軍的素質要高於劉邦,但是劉邦也在培養他的將領,使他們逐步成長。這就如同我軍一樣,當年很多都是沒有上過軍校,沒有接受教育的放牛娃,但是在毛主席的栽培下和教育下,最後成為了我軍的傑出將領。

其次劉邦給他們提供了舞臺,發揮了他們的能力。

很多人的發展離不開舞臺,蕭何就是在這樣的人,他在縣城的時候,每次考核都是第一,但是縣城的舞臺就那麼大,淹沒了他的才幹。等到他跟隨劉邦打天下、治理天下的時候,他的舞臺更大了,有更多的發展空間,發揮他們的才能。

最後是他們在戰爭中成長,成為了有才之人。

戰爭是最好的軍事學院,他們都是在戰場上學習。、學習好的比如曹參,從一個牢頭,最後做到了功勞戰功第一,學習的不是很好的人如夏侯嬰,一直就是擔任劉邦的司機兼保鏢,最後也是幹這個,由於他缺少在戰場上學習的機會,所以成長有限。

最終這幫人也在劉邦的帶領下成為了大漢的開國功臣:

蕭何:長期擔任相國,制定了西漢養民政策。

曹參:漢朝第二位相國,沿襲了養民政策。

樊噲:官至大將軍。

夏侯嬰:官職到太僕之職。

周勃:官至太尉、丞相,是安漢之人。

周昌:官至御史大夫,封汾陰侯。

所以說選擇對的領導很重要。


帝國烽火


各位小夥伴早上好,這裡是痞子歷史匯。中國5000年曆史文化傳承至今,所謂歷史就是非常的悠久,關於歷史上面的事情很多都是捉摸不透的,每個人對歷史的看法和見解都是不一樣的,那麼今天,小痞就用獨特的眼光帶大家縱觀不一樣的歷史,站在不同的角度為大家解析歷史。關於劉邦的強大,存在著很多的非議,很多人都說劉邦快40多歲了還是一個混混,身邊都是狐朋狗友,但就是這麼一幫人最後成就了大業。

劉邦的這幫狐朋狗友來自各行各業,而且都是每個行業中的精英,有一句話說得好“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有吹喪的、做吏的、看監獄的、讀書的、趕車的、當官的、殺狗的,他們在當地可都是小有名氣的,在我們開來他們不過都是一些普通人罷了。不管他們之前是幹嘛的,為何最後都成了軍事將才?難道他們是神仙?

其實原因無非三種,第一個原因就是跟對了人,就如同我們現在跟對一個好老闆是一個道理,假如這幫人跟的不是劉邦,跟的是項羽,那結果完全就不一樣了。在劉邦成就大業的路上,謙虛的聽取別人意見,永遠讓手下把自己想說的話說出來,還給予鼓勵,而項羽就不一樣了,項羽最後失敗了,他們自然是敗軍之將,談什麼治國大才。

龍且就是一個很明顯的例子,龍且在項羽的旗下也算一名大將了,為項羽立下了汗馬功勞還很能打。在韓信打敗了龍且後,項羽表現得很惶恐,不但沒有幫龍且教訓韓信,還找韓信談和,可以看出龍且對於項羽有多重要。到現在我們只知道韓信,韓信放棄了項羽去投靠了劉邦,韓信最後成為了歷史名列前茅的大將,而又有多少人直到龍且呢?因為龍且跟錯了人,如果龍且跟了劉邦,他也是一位響噹噹的人物。

第二種原因就是劉邦成就了這幫人,自從劉邦舉事後,跟著劉邦出生入死,他們都活到了大漢建立,相當於活到了勝利那天,才有了他們今天的地位。曹無傷就是一個很明顯的例子,

曹無傷也非常的厲害,曹無傷沒有像蕭何、樊噲、曹參、盧綰等人一直追隨劉邦。但是他在關鍵時刻站錯了隊,他把劉邦的機密告訴了項羽,結果讓劉邦從鴻門宴走了一遭,項羽最後還出賣了他。那他當然沒有好下場,結果被誅殺了,如果曹無傷不出這回事,也會成為我們口中的軍事將才,被人們銘記於心。

還有一種原因就是,他的這群狐朋狗友並非等閒之輩,雖說他們和劉邦都在家鄉的時候,只是殺豬的、吹喪的,但他們本身就是一些有才能的人,個個胸懷大志,無奈英雄無用武之地。因為當時是大秦制度,可惜在大秦選拔機制的時候,沒有把這些有本事的人吸納到秦國,這難道不是秦國的一大損失嗎!再說一個最為顯眼的例子,劉邦。

劉邦從小就和盧綰一起學《尚書》,年輕時候周遊列國,跟李斯一樣出門做客。可是劉邦到了中年後回到了家鄉,做了一個小小的亭長,在大秦的體制內做一個最底層的官員。終於在陳勝吳廣起義後,劉邦開始舉事了,沒想到一介草民,從未受過軍事訓練,沒有參與過戰爭的劉邦成為了一名軍事家。劉邦野心勃勃,最後稱霸天下。

而對於劉邦的迅速崛起,張良都被驚呆了,張良對於劉邦的這個問題,思考了很長一點時間,依然沒有給出準確的答案,最後也只能敷衍的來一句“沛公殆天授也”。像他的這群狐朋狗友最後能成為軍事家,政治家,就是這幾種原因導致的。今天的故事到這就結束了,歡迎各位在下方評論區一起探討歷史。

——本回答為西安鼎昂數字貨幣智能量化全自動炒幣機器人(歷時收益,數據核對,實況直播)公司整理。


用戶769288457696924


題主的問題是:劉邦老鄉本是社會最底層人,有殺狗的、趕車的、吹喪的,為啥起義後都是軍事大才?

為什麼劉邦老家的那些底層朋友,起義後能靠軍功封侯!

劉邦老家是沛縣,在這裡劉邦有一大票朋友,這些人裡有國家幹部,比如主吏掾蕭何,但是劉邦周圍更多的還是那些出身最普通老百姓的朋友。

比如,殺狗的屠夫樊噲,趕車的夏侯嬰!

很多人奇怪,為什麼劉邦的這些出身普通的朋友在起義後如此厲害,竟然能靠軍功封侯呢?

其實,原因無非有三:

第一,他們趕上了適合自己的時代!

他們有幸生活在一個適合自己的時代。

說劉邦的朋友普通,是因為他們在起義前確實沒什麼出色的成績。樊噲只是屠夫,除了殺狗的技能估計也就打架厲害。

如果在和平年代,樊噲只能作為社會哥的金牌打手。實際上,在劉邦起義之前樊噲就是這個角色。

起義後樊噲的打架能力轉換為殺人能力,他作戰勇猛打仗經常身先士卒,比如在進攻濮陽的時候,樊噲率先登城,斬首23級,被封為列大夫。

在秦末起義的大背景下,金牌打手變成了勇猛的武將,當然取得的成績也不一樣了!

第二,他們遇到了好領導!

牛頓在寫給胡克的信中曾經說過這麼一句話:不是我有多大能耐,而是我站到了巨人的肩膀上,所以我看得更遠!

劉邦的朋友們也是如此。

還是以樊噲為例,如果不是有劉邦這位巨人的肩膀讓他來站,樊噲難以做到舞陽侯的位置。

秦末的大時代給了樊噲大舞臺,讓他從殺狗賣錢,打架鬥毆,變成可以拎著刀砍人刷軍功,但沒劉邦也不見得能封侯!

樊噲雖然能打,但指揮能力並不強,在秦末的戰爭中,他多次參戰卻沒有體現出高超的指揮才能,僅以個人勇武著稱。

直到劉邦平定三秦和章邯的軍隊作戰的時候,已經成為列侯的樊噲仍然以衝鋒在前見長。比如,平定關中的好畤之戰中,樊噲第一個登上城頭,殺死1名縣令,1名縣丞和11名士兵。

可見,樊噲並無將才,只是武功高,作戰勇敢!

但他的領導是劉邦,這是他姐夫,他發小,並且劉邦又是幾百年才出一個的BUG級人物,於是樊噲在劉邦的庇護下一路高升,做到了舞陽侯!

如果樊噲在項羽軍中,頂多也就是名下級軍官,陪著韓信一左一右站崗!

第三,個人確實有些本事,這些本事被劉邦有效的利用了起來!

還是以樊噲為例,在追隨劉邦起義的過程中,樊噲不僅對劉邦忠心耿耿,而且確實做出了不少貢獻,也體現了他的價值!
別看樊噲指揮能力不行,但他勇敢且能打,戰事激烈的時候,樊噲身先士卒率先登城對士兵的鼓勵是顯著的。

大家一看劉邦的心腹加妹夫樊噲都不顧危險猛衝猛打,那還有什麼說的,一起衝吧!

這就是給我上和跟我上的區別!

所以,樊噲在戰爭中也有他的歷史作用,這也體現出了劉邦的人盡其才!

總結,這些人之所以能在秦末脫穎而出見著史冊甚至封侯,是他們自己有拿得出手的閃光點,他們遇到了可以讓自己有機會發光的時代,他們也遇到可以讓他們人盡其才的領導。最後,這位領導是他們發小,有好處當然先可他們來了!


歷史風暴


很簡單,因為他們跟隨的老闆劉邦,是千古罕見的用人大師。

跟隨他的人,也就狗才變奇才。

化腐朽為神奇,正是一切開國領袖的特殊本領。



大智仙人神仙筆


仗義每多屠狗輩,勾心鬥角讀書人。劉幫的老鄉們多是販夫走卒,屠夫漁樵,他們生活在社會的最底層,和那些“高貴"者相比,他們沒有野心,忠誠,為了自己的既定目標願意跟隨頭領奮鬥到底,可以捨身忘死。其實他們才是社會的中堅立量,比起那些居廟堂者更能看穿社會實質,也更放得下自己。不管哪個社會和政權忽視這個群體,就是犯了極大的錯誤。“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創造社會發展的動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