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學生跨15省隔空獻唱,來聽阿卡版《奉獻》

2020年開端,“疫情”成了生活中的高頻詞彙,人人都自覺居家隔離。

雖然疫情讓我們分散在各地,但它隔絕不了溫情,更隔絕不了無數奉獻凝聚成的人間大愛。

今天,我們帶來了北京大學學生阿卡貝拉清唱社為每一位疫情防控貢獻者唱的歌曲。

阿卡貝拉清唱社成員希望能以他們獨有的方式為大家帶來一些溫暖。他們自行在家中構建了用作錄音錄像的小小空間,隔空合唱了人聲版《奉獻》。北京、重慶、廣東、湖北、河南、遼寧......這首歌曲的演唱和製作團隊成員身處在全國15個不同的省份,共同完成了這個作品。

純淨的人聲帶來無限感動,祝福和信念化作音符,穿越萬水千山,在歌聲中相會。

奉獻(阿卡貝拉版)——致敬每一位奉獻者



他們說:

“奉獻”不囿於空間、物質,其實在這場戰“疫”中,每一個人都做出了自己力所能及的奉獻。

愛能夠超越時空,縱使在肉體上相互區隔,我們的心靈也息息相通,這是人類最真誠、最質樸

最古老,也最永恆的情感,願大家在柔和純淨的和聲中感受到它。

《奉獻》背後故事

參與錄製MV的同學們分散在全國各地。一方面,這讓這首阿卡版《奉獻》在字面意義上彙集了來自全國各地的祝福與祈願;但另一方面,這也增大了錄製的難度。

或許你以為,他們的錄音棚是這樣的:

北大學生跨15省隔空獻唱,來聽阿卡版《奉獻》

實際上,它(們)是這樣的:

北大學生跨15省隔空獻唱,來聽阿卡版《奉獻》


北大學生跨15省隔空獻唱,來聽阿卡版《奉獻》


北大學生跨15省隔空獻唱,來聽阿卡版《奉獻》


北大學生跨15省隔空獻唱,來聽阿卡版《奉獻》


北大學生跨15省隔空獻唱,來聽阿卡版《奉獻》


北大學生跨15省隔空獻唱,來聽阿卡版《奉獻》


北大學生跨15省隔空獻唱,來聽阿卡版《奉獻》


北大學生跨15省隔空獻唱,來聽阿卡版《奉獻》

供圖:秦海芳,李品璇,石林,喻洋,曹瑛典,潘晨希

而且,由於是居家錄製,演唱團隊在錄製過程中不免得到了家人的“高度關注”

“我媽偷拍了我的照片,還發到了家族群,家裡以為我當了主播。”

“我媽就在外面偷聽。我家隔音超差,我一般不好意思在我媽在的時候唱歌,都是等她出門了偷偷唱。結果在整個發譜子到錄音截止的過程裡,她一直沒出門,於是我就不得不躲在屋裡厚臉皮超大聲唱歌……唱完之後我走出房間,我媽問我:你唱的這《奉獻》咋聽著一點兒都不像《奉獻》,你是不是跑調了?”

“我媽一直幫我舉光。”

“為了防止環境和窗外街上的噪音,我試著用被子和大衣蒙著錄音……大衣搭在電腦、錄音話筒架上,這邊用頭頂著,錄一段時間后里面就會很熱。我全程是關在自己房間裡弄的,沒有被家長直接看到;當我把這個簡陋的場景發到朋友圈裡時,長輩們對此表示驚訝……”

他們說:

錄製一首歌曲,從來不僅僅是按下幾個按鈕這樣簡單的事情;屏幕內外、“臺前幕後”,有充滿趣味的小事,也蘊含著深而廣的情懷;有指向遠方的擔憂與牽掛,也有發自內心的感恩、祈願與祝福。

感謝和祝福偉大的逆行者們、一線志願者工作者們、所有為抗擊疫情而默默奉獻的人們。願患者們早日康復,願瘟疫早日退去;到那時,我們還將回到可愛的校園裡繼續學習、生活,繼續歌唱。

北京大學學生阿卡貝拉清唱社 簡介

北京大學學生阿卡貝拉清唱社成立於2009年2月28日,是全國第一支致力於聚集阿卡貝拉愛好者,研究、學習、傳承和推廣普及阿卡貝拉表演形式及阿卡貝拉文化的學生社團。現共育旗下人聲樂團7支,風格迥異,各色鮮明,活躍在校園內外的大大小小音樂場合中,享受著人聲碰撞編織而成的美妙旋律。

經過多年的發展,社團塑造了一系列品牌活動,如每年一屆的週年專場音樂會、聖誕音樂會等。同時,社團也開展了各項阿卡貝拉藝術傳習活動,如新人培訓、編曲講座、阿卡貝拉普及講座等,以豐富校內外師生的精神生活。

社團積累了一批優秀的阿卡貝拉創作、改編作品。如原創歌曲《有一天》、《十年後》、Paca人聲樂團同名專輯《Paca》、2016年改編後傳唱度極高的阿卡版《燕園情》、2018年改編的奧斯卡提名歌舞電影《馬戲之王》的選段《The Greatest Show》,以及旗下其他樂團的各首改編單曲。

社團一直積極推動“引進來、走出去”——邀請優秀的阿卡貝拉實踐者開辦講座、進行訓練指導,派出旗下優秀樂團參加頂尖的阿卡貝拉賽事等。自2016年以來,每年都與哈佛、耶魯等國外高校的阿卡貝拉人聲樂團進行音樂交流、同臺切磋。而旗下獲“十佳歌手”稱號的B-One人聲樂團曾獲邀參加北京草莓音樂節;旗下曾獲十佳歌手大賽亞軍的Paca人聲樂團參加全國阿卡貝拉大賽並取得優異成績。獲得“十佳歌手”稱號的還有Sunday昊樂團以及Wake-UP人聲樂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