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戚继光在蓟州遭遇信任危机

讲述戚将军的故事之前,必须得跟大家介绍一个地方——天津蓟州古城。

当戚继光在蓟州遭遇信任危机

蓟州有“畿东锁钥”之称,啥意思呢。

“畿”是国都附近,“东”就是在国都的东边,“锁钥”就是锁和钥匙。连起来就是说:蓟州是北京的最后一道关口,拿到这个地方,就可以长驱直入北京城。

当戚继光在蓟州遭遇信任危机

所以守好蓟州重要到不能再重要。明穆宗时,朝廷派出镇守蓟州的大将是戚继光。

为什么是他呢?

因为戚继光打起仗来,猛得像个传说。

他在台州抗倭时,曾创下九战九捷100%的胜率,打了一个月,杀了倭寇近6000人,而戚家军仅折损20人。

当戚继光在蓟州遭遇信任危机

有这种猛将把守重地,京中君臣总该比吃安眠药还睡得安稳吧。

然而事实总比想象要不痛快,因为这时就有人开始担心,戚继光这么能打,又把大门钥匙给了他,若是哪天他把武器对准了京城呢?

明穆宗听了心慌,于是只给戚继光封了个副将,打压打压。

当戚继光在蓟州遭遇信任危机

戚继光的好友和部下听了,都觉得委屈,劝戚将军不要接受任职。一身本领在手,何苦为不信任自己的人卖命。

但戚继光觉得兹事体大,还是从浙江选拔了三千名训练有素的兵勇北上。

当戚继光在蓟州遭遇信任危机

戚继光的部队到蓟州的第一天,正好下雨,但整个戚家军的军姿军容未受丝毫影响,在雨中傲然挺立,纹丝不动,

给当地守军很大震撼。

后来在这支“样板部队”的带领下,蓟州守军战斗力节节攀升。

当戚继光在蓟州遭遇信任危机

要不说明王朝气数已尽,就在戚继光呕心沥血保京中平安时,说闲话的又来了。

他们这次的理由很无语:年年给戚继光花钱修长城、养兵,怎么戚继光什么功都没立。

戚继光表示这事儿他也很无奈,毕竟战斗力名声在外,也得有敌军敢来,才能立功吧。

这位早已没脾气的大将,挥笔写下“但使雕戈销杀气,未妨白发老边才”,便不再多辩解什么。

当戚继光在蓟州遭遇信任危机

就像插秧一样,站在田地边动动嘴皮子的人,永远感受不到泥土的冰凉与弯腰曲背的酸痛。

格外强调军功的人,往往没有亲身体验过战场的冷酷。

“有非议就非议去吧,我戚继光是军人,天职是保百姓安乐,不是求立功。”

后来还是首辅张居正看不下去了,出来说了句公道话,意思是在京城眼皮子底下,不打仗就是守住了安全,守住了安全,就是最大的功劳。

不战而屈人之兵,戚继光镇守蓟州十六年,打造了一道坚不可摧的铜墙铁壁。

当戚继光在蓟州遭遇信任危机

北方游牧民族望而生畏,和明王朝签订盟约,双方开设边贸互市,蓟州城出现了难能可贵的繁荣景象。

虽然戚继光没能阻止明王朝后来的衰落,但却在另外一个维度上,产生了重要影响。

当戚继光在蓟州遭遇信任危机

由于蓟州古城的居民大多是戍守边防的将士后代,他们或多或少都继承下了戚将军

义不负国的精神。

抗战时期,面对日军逼近、弹尽粮绝的马占东,为保全气节而跳崖。意外幸存下来后,这位蓟州汉子没有畏惧战场,而是再一次扛起刀枪,在燕赵大地的抗战烽火中,在辽沈、平津战役的硝烟里,在鸭绿江边、湘江两岸继续为国战斗了十多年。

当戚继光在蓟州遭遇信任危机

和平年代,由于矿石开采污染严重,采矿公司负责人

丁利果断割舍掉自己的利益,停掉公司,转为经营自己陌生但却环保的旅游行业,留住了家乡的绿水青山。

当戚继光在蓟州遭遇信任危机

义之大者,可以先人后己;义之尤大者,可以慨然赴死。上千年来,蓟州人始终铭记:为国为民之事,万万不可辜负所托。

这就是戚继光跨越时光的能量,比那些谗言佞语更持久的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