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继光:我是如何打败倭寇的

今天和朋友们儿聊聊小学课本里的抗倭英雄戚继光。历史上,戚继光有3大功绩:抗击倭寇;威慑蒙古;修筑长城。今天的八达岭长城下还摆着戚继光的雕像。

戚继光,山东蓬莱人,字元敬,号南塘,是历史上杰出的军事家。他为官为将时间很长,经历了嘉靖、隆庆、万历三朝,被称为“三朝虎臣”。在明朝,武将宦海沉浮很不容易。因为明朝重文轻武,武将待遇差权力低,大权都握在文臣手里。教科书上“刚正不阿”的戚继光,究竟凭借什么,在这种政治环境中脱颖而出?这先要从明朝嘉靖年间的倭患说起。所谓倭寇,有多种说法。

戚继光:我是如何打败倭寇的

一种说倭寇就是骚扰明朝沿海的日本海盗。这个说法有一定道理,倭寇的意思的确是日本海盗。但是这群日本海盗14世纪,活跃在朝鲜半岛,掠夺米和奴隶。因为当时日本常年战乱,所以很多战败的武士都无法维生,只能去韩国朝鲜强粮食。他们行事凶狠,当时人们就把日本海盗称为倭寇。

另一种说法是倭寇并不全部是日本海盗,但在嘉靖年间,活跃在明朝东南沿海的倭寇里,不止日本人,还有一些中国海盗和一些底层渔民。因为这群人跟之前朝鲜半岛活跃的日本海盗(也就是真正的倭寇),行事风格很像,所以,官方就把这些中国走私商人一概叫做“倭寇”或者“楼寇”了。

戚继光:我是如何打败倭寇的

为什么这些明朝子民要落草为寇、搞非法走私?

明朝自从明太祖以来, 一直实行“海禁”。禁止民间私自进行海上活动, 对外贸易垄断在官方手里。海上贸易一直是沿海居民重要的维生手段。严禁沿海民众出海贸易,无异于断人生路,这就激化了官民的矛盾。也就是说,戚继光参与的明朝嘉靖年间的抗倭战争,其实是明朝关于“海禁”与“反海禁”的内部斗争。

戚继光:我是如何打败倭寇的

倭寇之狠:百余倭寇吓退12万明军

嘉靖年间,倭寇非常嚣张,经常骚扰浙江台州。面对凶悍的倭寇,明朝官军既无进攻之勇,又无防守之能。虽然在人数上数倍、数十倍多于倭寇,但十战九败,于是倭患越来越严重。最嚣张的一次,是嘉靖三十四年八月,一百多个倭寇登岸,竟然深入腹地进军数千里,一路掠杀,直到杀入大明陪都南京城。倭寇到南京城下时,人数只剩60 余人,南京城驻有军队12万人,却闭门不敢出战,听任倭寇四处劫掠两昼夜。最后这总共百余人的倭寇转掠至苏州才被歼灭,明军累计伤亡竟达4000 余人。

就在这个时候,时任登州卫指挥佥事(相当于现在登州军分区参谋长)的戚继光,因为在山东半岛抗倭有功,调任到了倭患最为严重的浙江。刚调任浙江的戚继光,见到大明守军军纪涣散,都是些市井油滑之徒,根本没有战斗力可言。

于是戚继光决定另外在义务招兵。戚继光欣赏义乌人同仇敌忾、剽悍团结的精神。所以在戚继光就在义乌经过严格挑选,招募了义乌4000 多名矿工、农民,而且在其中挑选了德行好又有名望的一位矿工作为监军。嘉靖三十八年的冬天,戚继光带着这支4000 名士兵组成的全新部队,进驻台州,开始了严格的训练。

戚继光:我是如何打败倭寇的

戚家军的形成

招募来了这些人,首先,戚继光重点训练了士兵们的作战方法。江南水乡,小路为多,又有丘陵沼泽,不适合大部队集体行军作战;而且倭寇单兵作战能力强、倭刀又非常坚利。戚继光根据地形、敌军的特点,使用了了一种特殊的阵法——“鸳鸯阵”。

鸳鸯阵的阵形以12人为一队,最前面是队长,第二排的两人一个拿长牌、一个拿藤牌,藤牌就是用藤条编织的盾牌,长牌手遮挡倭寇的重箭、长枪,藤牌手不仅拿着藤牌还佩戴标枪和腰刀,攻守兼备,他俩主要是为了掩护后面的士兵前进。

再后边两人叫“狼筅手”,狼筅手利用武器前端的利刃刺杀敌人,这样就能掩护盾牌手推进。狼筅长达3米,原材料是毛竹,南方的一种竹子,选老的坚实的,削成尖的,留下四周尖锐的枝桠。

接着是四个长枪手,左右各俩。再接着是两个手持镗钯的士兵,担任警戒、支援等工作,镗钯就是和猪八戒用的那个武器差不多的形状。最后一名是负责伙食的火兵。

“鸳鸯阵”阵形变化灵活,把各种武器,长的短的互相结合,是一个左右对称的阵型,所以名字叫鸳鸯阵。

这种鸳鸯阵强调的是团体配合,不需要在团队中谁的武艺特别出众。各种武器也很好操作:盾牌只需要举着,长枪、狼筅只需要士兵力气大。戚继光的基本思想就是发挥出这些农民和矿工力气大的特长,只要团结一心,战斗力就能大大加强。

戚继光:我是如何打败倭寇的

戚继光不仅重视作战方法,治军之严格更是严格。几乎到了不近人情的地步,甚至亲儿子犯了军法也不例外。民间戏曲里有一段很著名的“戚继光斩子”,就是说的这件事:

戚继光率领戚家军抗击倭寇,连战连捷。有一次,为了彻底消灭一小股退守据点不出的倭寇,戚继光命自己的儿子戚印为先锋,率领军队抄近路伏击。临行前戚继光一再叮嘱儿子:与倭寇接战,千万记得只许败、不许胜,等城中的倭寇全部出援,再一举歼灭。

他儿子戚印率军到达常风岭埋伏起来,看到倭寇的队伍沿着山道走来,前面还押着一些抢掠来的妇女。戚印见状,沉不住气,马上下令军队展开总攻,竟然忘记了父亲临行前交代的只许败不许胜。戚继光在听完儿子禀报之后,勃然大怒。说他违反军纪,不服从指挥,应该以军法处置,便命将校将其绑出辕门外正法。诸将苦苦求情,说戚印虽然触犯军令,但大败倭寇,可以将功抵罪。但戚继光却说:明知故犯,贻误军机,不容不诛!最终,还是斩了儿子。可见,戚继光军纪严明,铁面无私。

戚继光:我是如何打败倭寇的

在整顿军纪方面,戚继光对临阵脱逃的行为惩戒非常严厉。他知道士兵上阵前逃脱最喜欢用的借口就是上厕所,他就规定,两军阵前,哪个士兵要是敢离队上厕所,就要被割去耳朵。

对这些严厉的军纪,戚继光觉得是理所应当的,有次他发表阵前演说,大意就是:你们来当兵,其实日子过得很舒服!平时没有仗打的时候,有农民们的纳税养着你们。你们以前也是农民,都知道种田一年到头每天都劳累不堪。现在田都不用种了,政府养你们,就指望你们打几场胜仗!要是连胜仗都打不了,花钱养你们干嘛呢?

后来,戚家军奉命北上拱卫帝都。在万历年间戚家军去了趟朝鲜平壤,围歼日本军队,参与平壤之战平壤之战这会儿戚继光已经去世,但戚家军依旧所向披靡,当时朝鲜人就这么评价戚家军:“南兵不顾生死,一向直前。”因为戚家军里的士兵多是南方人,所以被人们成为南兵。戚继光去世之后,他训练出的戚家军,依旧是明朝最精锐的部队。

戚继光:我是如何打败倭寇的

倭患刚平,鞑靼又起

当时的戚继光因为抗倭有功,名震朝野,我们知道,历史上很多的武将就是在建立刚刚崭露头角建立功勋之后遇到政敌或者上司的阻挠猜疑,最后落的凄惨下场的。但是戚继光凭借着他的名将地位,赢得了贵人的赏识,这大概就是俗话说的“上人见喜”。这个戚继光生命中最重要的贵人就是后来的内阁首辅张居正。张居正和戚继光认识是隆庆帝在朝的时候,张居正还没有那么大的权力,但是他对戚继光的支持,从那时开始,一以贯之,持续了十六年。

什么时候都不太平,嘉靖帝有倭寇,隆庆帝有鞑靼。隆庆帝时,蒙古鞑靼人屡次突破边境防线,甚至直逼京师。《明史》中记载:“游骑至滦河,京师震动,三日乃引去。”皇帝很紧张,召集群臣问:“蓟为畿辅重地,今虏势猖獗,谁能锁钥北门?”就是说,蓟镇(也就是现在的唐山一带),一直是军事重地,现在蒙古人这么猖狂,谁能守住我北方门户啊?

谁呢?只能是戚继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