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大遷移》:如何在知識的海洋裡,找準航向,成為知識的舵主

最近,我國的泳壇名將孫楊被禁賽8年的消息,在網上掀起了軒然大波,有粉絲為他憤憤不平,用一些陰謀論試圖為他開脫;也有人將孫楊出道以來的種種行為扒出來,做了對比分析,指出今日的後果都與他以往的無知行徑息息相關。


在這起事件中,一個不可否認的事實就是:孫楊不配合藥檢取樣的決定是最愚蠢、最無知的行為,用生活化的場景來說,就相當於開車司機拒絕接受交警的酒駕測試,作為一名職業運動員,曾參加過數十次興奮劑檢測,對這一常識性的規定不可能不清楚,只是他可能對於違反規則引起的後果缺乏足夠的認識。


《知識大遷移》:如何在知識的海洋裡,找準航向,成為知識的舵主

禁賽八年,對一個處在職業高峰期的運動員來說,相當於提前宣佈退役了,孫楊的職業生涯也將止步於此。他為這個無知的決定所付出的代價可以說是相當的慘重。


雖然孫楊已經表示要上訴到瑞士聯邦最高法院,但是其勝訴的希望相當渺茫,再來看一波孫楊的歷史熱搜:無證駕駛,與教練鬧翻,與巴西女選手鬧翻,與藥檢人員衝突,怒砸藥檢品......都是些飽受大眾爭議的熱點事件,而孫楊顯然並不覺得自己有什麼問題,關鍵時候還能時不時拉上國家和粉絲為自己墊背。


儘管如此,在國內,依然有大量對孫楊無限寬容,愛護有加的粉絲和商家,不斷為他辯解開脫,誇他張揚,有個性,代表了很多年輕人的立場和態度,值得被鼓勵,應當給予肯定和支持。


《知識大遷移》:如何在知識的海洋裡,找準航向,成為知識的舵主

國內大眾對孫楊的態度我們先不予置評,但孫楊的表現讓我想到了《知識大遷移》這本書中提到的一個心理學現象:達克效應。一種認知偏差現象,指的是能力欠缺的人在自己欠考慮的決定的基礎上得出錯誤結論,但是無法正確認識到自身的不足,辨別錯誤行為。


這些能力欠缺者們沉浸在自我營造的虛幻的優勢之中,常常高估自己的能力水平,卻無法客觀評價他人的能力。總是對自己有種“謎之自信”的樂觀。孫楊的表現與達克效應中提到的光天化日之下搶銀行的“笨賊”的表現如出一轍。當然書中也指出達克效應在我們大部分人身上都會經常出現。


《知識大遷移》的作者威廉·龐德斯通,美國超級暢銷書作家,《哈佛商業評論》《紐約時報》《哈珀斯》《時尚先生》等世界知名雜誌長期撰稿人;《今日秀》《大衛·萊特曼深夜秀》《CBS早間新聞》等世界知名電視、電臺節目的常客;也是ABC電視臺兩檔黃金節目作家兼聯合制片人。


本書作者主要通過大量的調查,分析,論證,向我們剖析了在知識大爆炸時代,我們正面臨著達克效應所投射出來的集體無知的窘境,併為我們解讀了信息時代的制勝關鍵。


《知識大遷移》:如何在知識的海洋裡,找準航向,成為知識的舵主

作者從以下三個方面,一步一步指導我們從知識的汪洋大海中,找到前行的燈塔,成為知識的掌舵人。


第一步,找到全球性無知的根源,並能夠意識到自己的無知,也就是從元無知到理性的無知。


說到“元無知”大家可能會先想到元認知。


美國前國防部部長唐納德·拉姆斯菲爾德對元認知有很好的闡述:“有些事是已知的已知——有的事情我們知道自己知道;有些事是已知的未知——有些事情我們知道自己不知道。但是還有未知的未知——那些我們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的事情。”


那些我們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的事情就是元無知。


《知識大遷移》:如何在知識的海洋裡,找準航向,成為知識的舵主


作者通過對美國的年輕一代進行的問卷調查報告發現:美國的年輕一代甚至是普通民眾對一些歷史,文學,地理等事實性知識的掌握,簡直少得可怕,而這份調查如果用在中國現在的年輕人身上,大家的表現應該也好不到哪兒去。


比如大學生或者是中年人對於我國的疆域擴展,朝代更替,歷代皇位繼承人的名字等,有多少人能全部記住呢,對老子,莊子,孔子,孟子的言論也有人傻傻分不清楚。唐宋八大家都包括那幾位,一些經典的詩詞歌賦的出處等文學常識,也會讓很多人頭疼不已;


就是現代作家的名字和作品我們也經常搞混,魯迅的名言警句也被我們玩壞了,在朋友圈可以看到人們動不動就搬出魯迅的頭像和隨意堆砌出來的文字在自我調侃,進行娛樂,而對魯迅真正的作品背景知識卻知之甚少。


在知識大爆炸時代,面對觸手可及的知識,我們更傾向於把這些容易獲得的知識存放在移動的電子設備上或者通過搜索引擎一鍵即達,“百度一下”,答案就躍然紙上,而且還能額外瞭解更多詳細的信息,知識的廣度和深度都遠遠超過我們的想象。


《知識大遷移》:如何在知識的海洋裡,找準航向,成為知識的舵主


其實,當我們把大部分自認為重要的知識都交給互聯網或者是社交媒體,手機軟件時,我們就都無意識地患上了健忘症,成了知識的搬運工,只知道知識去了哪裡,對知識的內容本身卻知之甚少。


這就是著名的“谷歌效應”:網上能找到的知識,大腦會自動選擇遺忘。


也把我們帶入了元無知的尷尬狀態:無法意識到自己的無知,還盲目樂觀自信,被自己蠢哭都不明白是怎麼回事。孫楊如果能夠記著國際運動員參賽的一些基本職業素養和規範,也不至於像今天這樣被動、狼狽。


貝特朗·羅素說過的話用在今天也不過時:“我們這個時代讓人困擾的事之一是:那些對事確信無疑的人其實很蠢,而那些富有想象力和理解力的人卻總是懷疑和優柔寡斷。”


對此,作者提出,無知可以是理性的:這是理性無知的黃金時代,也是為無知開脫的黃金時代。

《知識大遷移》:如何在知識的海洋裡,找準航向,成為知識的舵主

因為如今信息的迭代速度驚人,今天還被大家津津樂道,廣為流傳的一個信息,明天就可能有人來推翻,甚至是顛覆你的認知,想要跟上信息的更新步伐變得異常艱難。


因此,掌握一套固定性事實的知識,就顯得異常重要,不管信息如何迭代更新,這套基本底層邏輯的知識框架不會變。同時對自己的知識掌握程度及欠缺的部分做到心中有數,清晰地認識到自己不知道的東西是什麼,才能保持一顆謙卑和好奇之心。


藉著谷歌和百度等搜索工具,按圖索驥,補齊自己的短板,加入自己的想象和理解,進行深度創造,跳出“元無知”的迷霧。擺脫“面對搜索框,卻不知道該輸入什麼”的窘境,充分發揮理性無知的優勢。

第二步,找到影響收入水平的關鍵知識,用知識“估算”收入。


書中作者通過大量的問卷調查,試圖找出事實性知識與收入水平,幸福指數之間的關聯性,由於幸福指數具有很大的彈性空間,變量較多,爭議也較大;而用收入水平來“估算”知識的價值,雖然粗暴但卻非常有效。


經過調查,作者發現,以下幾種人更有可能獲得高收入:

1、知道更多事實性知識的人;


也就是知識面比較廣的人,類似國內益智類節目中考察的比較冷門的知識,諸如,歷史上的某些戰爭的先後順序,不為人熟知的名人作品,或者鮮少提及的地圖知識,偏遠的地理位置信息等。這些看似“瑣事”類的知識與我們基本的生存境況或收入水平好像沒什麼關係,但統計結果顯示,這些知識與收入水平有很大的相關性。


因此,那些知識廣博,知道更多事實的人賺的錢更多。作者特別強調知識廣博跟教育水平或年齡沒有太大的相關性。


《知識大遷移》:如何在知識的海洋裡,找準航向,成為知識的舵主

2、受過良好教育的人;


令人詫異的是,這裡的良好教育並不是指文憑有多高,學到的知識有多麼的高深,恰恰是教育所折射出來的語言素養,比如知道一些特定詞彙的準確發音,就像是有人能夠正確讀出文言文中的多音多義字,會讓我們印象深刻,馬上意識到他一定接受過很好的教育一樣。


用書中的話來說,就是“你知道些什麼不重要,但讓別人知道你受過教育很重要”。


文憑沒有那麼重要,是因為教育質量與學生的知識素養,也就是學生對知識的認真程度才是影響收入的關鍵因素,因此擁有終身學習態度的人顯然更容易獲得高收入。


3、冷門的體育知識


在美國,有相當一部分人在與人溝通交流時,喜歡用體育運動打比方,瞭解更多體育運動的人與不瞭解的人收入差距相當大,作者還刻意做了調查,發現體育知識的多寡與性別無關,但與婚姻狀況相關,可能性的原因就是因為結了婚當了家長,為了孩子才去關注體育項目。


最重要的一點是,這部分人對體育知識瞭解的廣度,而不是深度影響了他們的收入水平。


4、個人理財素養和金融知識


這兩年廣為流傳的幾句話:你永遠賺不到,超出你認知範圍之外的錢,除非靠運氣;但是靠運氣賺到的錢,最後往往又會憑實力虧掉。這個世界最大的公平在於:當一個人的財富大於自己認知的時候,這個社會有100種方法收割你,直到你的認知和財富相匹配為止。

《知識大遷移》:如何在知識的海洋裡,找準航向,成為知識的舵主

看看身邊那些靠中彩票或者從事投機生意一夜暴富的人,能守得住鉅額財富的人的確是寥寥無幾,而提升認知就是要提升財商思維,擁有理財意識,掌握一定的金融知識。


收入高的人不一定更富有,會理財的人才更有機會成為富有的人,儘管一開始收入可能並不高,但通過合理儲蓄和投資,利用複利效應,學會錢生錢的本領,理財收入比不懂理財知識的人會高出很多。


對個人財務的掌控能力,還能提升個人的幸福感,因為做出明智的財務決策,對一個人的格局意識和耐性是極大的考驗,往往意味著一個人能否做到延遲滿足,剋制衝動進行更長遠的規劃和佈局。這樣的人在生活中也更容易感受到幸福。


第三步,明白了哪些知識與自己的收入水平相關,就要採取具體行動了。

面對鋪面而來的知識洪流,還是會有人被知識裹挾,甚至淹沒,迷失在知識的汪洋之中,找不到自己的方向。我們大都處在達克效應主宰的世界裡,這已成為公認的事實,對此,作者在書中也給我們指明瞭求知的方向:

《知識大遷移》:如何在知識的海洋裡,找準航向,成為知識的舵主

首先,精簡認知步驟,讓知識的獲取更加簡單明瞭,通俗易懂;


就像藥品的使用說明,用數字量化服用劑量和間隔,讓人一看就清楚,不需要再次詢問。

其次,對信息渠道和來源保持開放的態度,不給自己設限。


書中用自助餐來形容我們每天面臨的信息大餐非常的形象貼切,在接收來自不同的信息源的信息時,就像挑選食品來源一樣,一定要注重食品源的可靠,新鮮,和營養價值。


享用的時候注重果蔬搭配,營養均衡,避免偏食,挑食,不能過度依賴定製式的單一供應源,而是敞開接納更多高質量的食品供應源,從而獲取更豐富的食材,對新出現的食物勇敢嘗試,保持新鮮感與好奇心。


需要注意的是,要避開大量無用的垃圾食品的誘惑,就要有意識地對不同類型的食物進行合理分類擺放,控制自己的餐盤分配比重,為垃圾食品留出極小的空間,減少被誘惑的幾率。


再次,以協商的方式化解公共衝突。


由於無知帶來的盲目自信,致使人們更加的固執己見,不願接受其他的意見和建議。因此,協商式的民意調查更容易讓無知的人主動意識到自己的偏見,並做出相應的改進與妥協。


在今年的疫情期間,就出現了一些不願配合當地隔離政策,想要私自出門走親訪友的人群,最後迫於周圍鄰居,當地工作人員與親友們的勸告,用感染疫情人群的數量和病毒的傳播路徑,讓他們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最終不再堅持己見,願意服從大多數人的意見。

《知識大遷移》:如何在知識的海洋裡,找準航向,成為知識的舵主

最後,狐狸式的廣博,要好於刺蝟式的專精。


狐狸是個多面手,思想開放,有創造精神。通過大量學習,掌握了廣博的知識,能夠靈活地將看似不相關的知識進行比較,歸類整理,成為靈感和解決方案的來源,也明白自己欠缺些哪些知識,進而有效藉助雲端存儲的知識來擴充自己的知識庫。


並將這些知識付諸實踐,不斷進行迭代和創新,從而創造了大量的財富。


而刺蝟則是專家型的人才,只專注於“重要觀念”,忽略了相關的現實情境,無法產生實際的應用價值。書中也通過統計數據說明,兩個受過相同教育的人,誰掌握的知識更雜,更亂,誰就擁有更多的財富。


由此可見,在知識的巨浪裡,保持一顆清醒的頭腦,敢於承認自己的無知,打破認知侷限,對知識謙卑,比盲目樂觀的自信要顯得高明的多,也更容易獲得真正意義上的成功。


透過孫楊的案例,再看姚明,就能看出兩人的顯著差距,姚明無論在什麼場合,面對什麼樣的挑釁,總是謙遜有禮,張弛有度,從不以絕對勝利者的姿態無視一切。最終贏得了所有人的尊重與喜愛,也成為當之無愧的體育巨星。


在結尾,借用查理芒格的話:承認自己的無知,就是智慧的開始!

與各位共勉,願我們都能看到自己的無知,帶著終身學習的心態,善用豐富的互聯網資源,抓住當今的知識紅利,成為知識的掌舵人,做自己人生的總舵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