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是華夏先祖智慧庫,蘊含最大信息量的漢字,後淪為娛樂祈福項目

最能代表中國人原始崇拜和文化信仰的,可以是某種圖騰,比如龍文化、炎黃文明、先祖崇拜等,也可以是某一個漢字,比如道、天、地、易、神、中、曲等等。但不論哪種圖騰,也不論是祭祀,還是機構設置和傳統文化行業的發展,都深刻地打上了一個漢字的烙印,這個字就是“巫”。

“巫”是中國古代溝通天地神的信使,“巫”的靈魂繼承在道學、易學和中醫學等中國特色文化的血脈裡,流淌著華夏先民的智慧,是華夏先民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先看“巫”的原始含義:

它是華夏先祖智慧庫,蘊含最大信息量的漢字,後淪為娛樂祈福項目

許慎《說文解字》說,古人造字原則是“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最早多是象形的圖畫和會意圖形,即後來的象形字和會意字的前身。所以,自然宇宙、人文地理、社會風俗等等,一切現象和含義,都可以在古漢字中反映出來。

“巫”在古代是一種信仰崇拜,也是一種職業,從事這個職業的必須是具有特殊能力且身居高位的人,最早是部落聯盟酋長兼任,後來分工,一個管行政,一個管教化,管教化的就是“巫”。在古代,巫師即天師。在甲骨文產生之前,巫師就是天官,即與天地相通的人。從“巫”的造字原理可以窺見古人賦予“巫”的深刻含義。

“巫”的上下兩橫分別代表天和地,中間一豎代表連接天地的通道,天地之間的兩人表示天下萬民。因此這個字的原始意義就是溝通天地人。擔任這個要職的人被稱為“巫師”。他們的職責範圍很大,與古代社會祭祀、瘟疫、戰爭相關的一切重大事項,都由他們承擔,孔子說“王者前巫後史”,意思是說,君王最親近的就是巫官和史官,都是君王隨時顧問的重臣,他們被稱為“天師”或“國師”,老子被稱為“帝師”即源於他是史官,從前皇帝的師傅也被稱作巫師。

它是華夏先祖智慧庫,蘊含最大信息量的漢字,後淪為娛樂祈福項目

不僅在中國,在任何一個民族的早期文化中,巫術都曾長期居於主導地位,即使到了現代,隨處都可找到巫術的影子,比如說錯了話,人們會有自然反應,吐口水,同時發出“呸呸呸”的聲音,這是遠古社會的文化傳承。印度人會隨著哈欠,隨手向左右各彈一下,防止魔鬼乘機進入口中,而西方人則在打完呵欠後默唸祝福,以防靈魂出竅。

在古代,巫師的身份極其複雜,他們本身就是一座學校,巫師既是星佔家、哲學家、科學家,充當文化的傳播者,也是藝術家、文學家、建築學家、醫學家,是最高文化的代表。

因此,中國古代的巫、醫是一體的,我國最早的百科詞典《廣雅》解醫:“醫,巫也。”孔子認為:“人而無恆,不可以作巫、醫。”意思是說,沒有恆的美德,是做不了巫和醫的。值得注意的是,孔子是不主張“怪、力、亂、神”的,而他卻強調,巫者和醫者要具備良好的道德素養,由此看出聖人對巫、醫和生命的敬畏。

因此,古人造字時,就賦予“醫”字以“巫”的含義。

它是華夏先祖智慧庫,蘊含最大信息量的漢字,後淪為娛樂祈福項目

作為天人師的“巫”都能治病,他們同時也是道士,比如扁鵲、華佗,葛洪,陶弘景、孫思邈、李時珍等等。

中醫中藥與道醫同出而異名,中醫與西醫最大的區別在於中醫注重整體觀,整體觀是道家的基本世界觀。這種認識不僅侷限於人的“整體觀”,而且是天人合一大道的必然要求。

“天人合一”出自莊子《南華經》,莊子是對天人合一作出完整論述的第一人,莊子認為,天、人是一個統一的事物。

天人合一在道家的理解中,人體是大宇宙中的小宇宙,人體具備天體的一切功能特質,因此,天和人之間是可以相互感應的,因此到了董仲舒那裡,又稱為“天人感應”。只是儒家將道家的自然天道學說演化成了道德神學。

它是華夏先祖智慧庫,蘊含最大信息量的漢字,後淪為娛樂祈福項目

“巫”的溝通天地人的特殊職業操守,要求從業者需具備順天道而理人倫的宇宙觀。上下四方謂之宇,古往今來謂之宙。也就是說“天”既是空間的天,即位置,儒家指“中庸”;也是時間的天,即“反者道之動”、周行不殆的天。而佛家認為“光明自在曰天”、“自然果報名為天”。

在道家宇宙觀裡,天更多的是指天道,道是宇宙生命的原動力,是宇宙生命產生和變化的原點,中國的文化的產生,既源於這種觀念。人和天之間的關係,儒、釋、道三家雖有異議,但是無論如何詮釋,都依然在遠古那個“巫”所賦含的意蘊之內,即如何看待天地人關係的問題。

現在控制論的黑箱原理,系統論,信息論,泛系理論,量子力學,質能互換定律,還有混沌論,無一不是探討人與天地關係的理論學說,當現代科學追尋已久的“天之問”得到答案的時候才發現,原來早在幾千多年以前的中國,早已有了成型的理論體系。

因此,美國著名物理學家約翰惠勒感慨道:“近代西方歷經數代花費大量物力財力才找到的結論,在中國的遠古早已有了思想的先驅。”

它是華夏先祖智慧庫,蘊含最大信息量的漢字,後淪為娛樂祈福項目

正因為“巫”內蘊許多遠古信息,代表了遠古的最高智慧和主流觀念,所以遭到歷代“疑古派”的打擊,尤其當中西文化發生碰撞時,“巫”會被賦予唯心主義的神鬼論色彩,以所謂的“科學”來衡量和判斷是非,無法驗證或無能驗證的,統統劃入裝神弄鬼範疇,全盤否定,大肆醜化、妖魔化,並予以斬草除根。這是觀念上的誤區,也是幼稚無知的表現。

人們習慣於把已知當科學,把未知當迷信,用已知的驗證未知的,豈不知,已知的永遠只是未知世界的冰山一角,損失的再也沒法回來。這一點從新世紀的我國申遺就可窺見一斑。我們丟失的,正在被其他各國申遺,是對我們數典忘祖的打臉,比如新加坡甚至將婚俗禮餅列入非遺項目,韓國、日本等國家則把原產地中國傳入的宗廟祭禮、巫術拿去申遺。2015年,韓、日聯合中國推動筷子申遺。起源於巫術避疫驅邪的端午節,被韓國人成功申遺。2015年《紐約時報》報道了來自中國的苗族巫醫李窪蒙在正規醫院利用“招魂”和“唸咒”的方法為患者療治的事蹟,報道稱他們相信信仰的治療力量。

它是華夏先祖智慧庫,蘊含最大信息量的漢字,後淪為娛樂祈福項目

美國國家地理雜誌2016年12期。巫醫李窪蒙為生病男子進行居家治療。為不讓男子靈魂被死者帶走, 以豬換人

大概因為我們的文化遺產太多,以致司空見慣不以為寶,任其自生自滅吧!好在國人已經覺醒,比如頻臨滅絕的儺戲、媽祖民俗等大批散落在民間的“巫文化”項目,已經申遺成功或正在申遺的路上,者是中國傳統文化復甦過程中的重要一環。只是,我們為復甦付出的代價太大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