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車五菱宏光還能火多久?想必你可能不知道

先說五菱怎麼來的。


五菱這個廠的出現其實是個偶然。

早在李宗仁治理廣西期間,就將省內的製造業佈局在柳州。

佈局柳州的主要原因跟棺材有一點點關係,那就是當時柳州以棺材為代表的手工業非常發達,這些手工業工人初步具備了製造業的素質,經過簡單培訓就基本上可以上生產線做車工刨工之類的工作。這是背景。

這其中,曾經造過飛機的技術人才解放初最終被整合成了柳州機械廠。柳州機械廠是一朵奇葩,培養出來的技術骨幹星散柳州各地,柳州所有比較出名的廠,柳工、五菱以及海量的各種機械廠比如空壓機、電風扇等等都是從這裡走出來的。神車五菱宏光還能火多久?想必你可能不知道

1958年,當時要搞大躍進,農業要機械化,所以柳州機械廠就在柳州河西一帶搞了柳州拖拉機廠。值得一提的是另一種爆款機械車輛的生產廠——柳工,也就在拖拉機廠旁邊。

這個拖拉機廠從經營上講是比較成功的,值得一提的是,由於柳州拖拉機廠比較出名,曾經有一部叫做《當代人》的電影在此取景,把柳拖和旁邊的柳工黑得深不見底。

不過到了80年代,改革開放一聲炮響,取消了統購統銷,加上分田到戶也不需要拖拉機了,所以一下積壓1700多臺拖拉機,廠子不轉型就死定了。

你要說,柳州的工業企業確實是有股韌勁的。這些企業的國企特徵不強烈,只要賺錢多就捨得發工資。因為激勵機制好,所以工廠從上到下各種事情就做得很紮實,搞出了不少匪夷所思的事情。

比如柳州之前造第一臺“柳江”牌卡車的時候,當時我一個朋友的老爸就是當時的廠長。據說那會廠裡就沒有一個會畫圖的工程師。於是大家就拆下零件,自己照著樣子上車床車,有些部件沒有水壓機鍛壓,乾脆就用錘子去敲。

結果整個車琢磨出來了,圖紙還沒出來。

為什麼工人這麼拼命?為祖國為四化那是肯定的,不過那會工人的工資收入都不低。

我有一份文革期間的工資表單,當時一個小機械廠(給柳工做配套的那種)廠長和總工一個月的收入可以達近千,普通工人普遍也是200左右。

言歸正傳。當時五菱最早的第一代產品是直接山寨的三菱L100微型麵包。

這就是傳說中的皮尺部,距離現在快40年了,現在國內的廠家都在這麼幹,敬業精神比這群前輩們差遠了。

1981年,他們就是這樣毫無節操地山寨來了三菱麵包車,而且還毫無節操地給自己取了個“五菱”的名字。

這就是五菱的由來!神車五菱宏光還能火多久?想必你可能不知道

再說了,五菱為什麼會火?

五菱的火,意外之外,情理之中。

今天的五菱,搞企業文化的時候,給這每個菱給了個名頭。

而那會兒,作為一個市屬企業的子公司,造不出車就要完蛋,還有空設計VI取個好名字就怪了。這感覺就像以前窮人家給孩子取名叫王大寶李二蛋馬三姐張四妹的感覺是一樣的。

不過,有一點還是比較幸運。

一是五菱是市屬企業,受到各種行政干預少,折騰少。雖然五菱歷史上經歷了各種分分合合,甚至還兼併了自己的老東家——柳州機械廠。不過股份換技術一度爭議不小(事實上現在叫上汽通用五菱,原來老五菱只有5%左右的股份),但這個舉措保住了品牌,也保住了柳州上下游幾百家企業的飯碗,可以說善莫大焉。而且比較慶幸的是,另外兩家大股東對五菱本身的事務插手不多,看起來比較放心。

二來地方主管和企業的靈魂人物非常務實。至今為止,柳州各大企業基本上都涉足房地產之類的不少,只有五菱一直老老實實造車,甚至這麼多年來,廠門都沒怎麼整修過。

最重要的是,你們啥時候見過這個企業的老總一會登珠峰,一會熬雞湯給大家喝?連名字在媒體裡幾乎都沒出現過神車五菱宏光還能火多久?想必你可能不知道

在五菱的歷史上,與長安之星的競爭可稱之為微面界的末日之戰。

長安之星無論在價格還是性能上都與五菱當時的產品不相上下。

不過兩者最大的區別在於,五菱是一家市屬企業,專心做微面。而長安股權結構之複雜可謂眼花繚亂,長安之星作為集團裡最便宜的一款車,受到多大重視真不好說。

長安之星98年面世以後,連續8年都是銷量最好的微面。

後來2006年前後,五菱之光出來了,就改寬了那麼一丁點,市場一下就炸了。

按照原來的寬度,可以橫著放兩箱啤酒,第三箱就放不進去了。改了之後,五菱之光就能放三箱啤酒了。所以五菱之光瞬間反超。

看起來好像這事是在抖機靈,其實這跟整個五菱渠道下沉,內部響應機制到位等等一系列機制問題有很大關係。

所有很多時候的成敗,表面看就在那麼10個釐米,實際上背後是兩種不同體系的天壤之別。

2007年,長安之星成為第一款總銷量超百萬的國產車型。

然而到了2009年僅這一年五菱之光的銷量就超過60萬。

五菱之光的基礎上,又開發出五菱榮光,本質上屬於大一點的升級版。

後來的五菱宏光,也是差不多的套路。

本質上,就是通過消費升級,不斷的換代。

因為對市場的響應快,到了宏光的時代,市場上最大的競品竟然是自己家的寶駿730。

五菱還能火多久?神車五菱宏光還能火多久?想必你可能不知道

在可以預見的將來,五菱,或者說五菱宏光還會一直火下去。

因為這個企業已經牢牢控制著工具車這個市場,用產量拉低的成本會形成天然壁壘,在出現革命性的技術之前,壁壘是不可能攻破的。而且以五菱宏光這樣動輒千萬的保有量,維修方便,配件便宜,在工具車的選項中可謂無可迴避。

現在很多人談論著五菱銷量下滑的問題,其實這是個大趨勢問題,目前來看,五菱車目前的保有量已經達到了相當恐怖的程度。按照2016年數據,全國有5500萬個體戶和1600萬私營企業。五菱各型車的保有量基本上能覆蓋的都覆蓋完了,覆蓋不了的,估計也就是一些真心不需要車的那些人了。

五菱目前遇到最大的瓶頸就是在乘用車領域的競爭,畢竟寶駿有些車型的本質是在搶五菱宏光的飯碗,但是眼看廉價MPV的市場又已經飽和,不衝乘用車好像也不行了。

聽說開發寶駿系列花了不少錢,搞得廠裡很多人都捏了一把汗。

不過我覺得不要緊,因為接下來寶駿會不斷在原來的底盤上推新款,利用超強的市場響應機制最終推出性價比無與倫比的超級爆款。

要知道,在五菱之光推出來之前,五菱就一直在幹著這一類的積累,然後直接把同類競品完全打趴下。

當然,這要度過眼前的瓶頸再說。

而且,乘用車市場比商用車複雜得多,不是你價格實惠量又足就夠了,還要求有品牌的認同。

所以,現在五菱的形象軟文越來越多……

你們不會以為這些軟文真的是為了賣宏光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