泗阳葛飞:从“门外汉”到“牛倌”创业路上不忘低收入户

一头头穿着黑白“花棉袄”的奶牛在标准化牛舍中悠闲吃草,三三两两的工人穿行其中,时而照料,时而饲喂。这样一幅和谐的画面就出现在泗阳县一品牧业,它的创始人就是葛飞,从一名“门外汉”转变为职业“牛倌”,在不断创业过程中,他帮助村上的建档立卡低收入户实现了就业增收、就业致富。

泗阳葛飞:从“门外汉”到“牛倌”创业路上不忘低收入户

伴着早上九点的阳光,记者走进了位于里仁乡晏钱村的一品牧业,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一头头黑白相间的奶牛,它们或是俯身吃草,或是吃饱了在场上溜达,铜铃般的大眼睛写满了纯真与可爱。往里面走去,就来到了涂兴宜工作的小牛舍,此时他正在给30多只小牛崽进行喂奶和清洁。

泗阳葛飞:从“门外汉”到“牛倌”创业路上不忘低收入户

工人 涂兴宜:我们在这边主要喂小牛,打扫卫生,比打零工强多了,每月2500元。

涂兴宜今年五十岁,家中两个孩子还在上学,妻子身体不太好,所以赚钱养家的担子就落在了他一个人的身上。在这之前,他主要是做点零活,而现在有了一品牧业的这份稳定工作后,终于摘掉了低收入户的“帽子”。葛飞告诉我们,现在在一品牧业工作的20多名工人中,接近一半都是村里的建档立卡低收入户。

泗阳葛飞:从“门外汉”到“牛倌”创业路上不忘低收入户

泗阳县一品牧业有限公司总经理 葛飞:我们在用工方面优先考虑周边的低收入户和贫困户,我们在对他们到我们牧场来工作的时候,都是比较照顾的,首先对他们进行基本常识的培训,对于这些低收入户的话我们不仅带动他们就业,我们也让他们学会技术,这样以后的生活能够过得更好。

今年四十岁的葛飞是一名退役军人,2014年结束十六年的部队生活之后回到家乡,开始了基于父辈养牛场基础上的创业项目。

泗阳葛飞:从“门外汉”到“牛倌”创业路上不忘低收入户

泗阳县一品牧业有限公司总经理 葛飞:考虑到家里面牛场的话,父母年纪比较大,规模也比较小,我的想法就是如何把这个农场做大,所以我就选择了投入到农场里面来,到了牛场以后我把牛群的规模和牧场的规模翻了一番,起初的存栏量只有两百头,现在的话已经达到了五百多头。

葛飞说,创业之初,自己其实就是一个门外汉。没有办法既然下定决心创业,就不能怂,于是拿出军人的韧劲,通过半年多不间断的学习培训才弥补上自己的短板弱项,现在的葛飞对于奶牛的方方面面都了如指掌。

泗阳县一品牧业有限公司总经理 葛飞:青年牛的参配标准的话,一般就是十三四月龄,身高达到一米三左右,体重达到三百公斤,像我们这一栏牛的话基本都是达标,现在处于参配状态。

虽然从“门外汉”变成了“牛倌”,葛飞依然坚持专业人员做专业事,科学养护场内的500多头奶牛。

泗阳葛飞:从“门外汉”到“牛倌”创业路上不忘低收入户

泗阳县一品牧业有限公司总经理 葛飞:这些年的话,一是我们厂里招聘了一些专业技术人员,兽医、繁育,还有联合第三方公司,还有给我们提供饲料的厂家,他们会提供一些技术服务,通过这几个方面的联合,来给我们农场打造,量身定制的方案,饲喂方案、繁育方案以及兽医治疗方案,包括小牛的疾病预防,包括每年的疫苗注射我们都是有一系列的方案。

葛飞说要想真正让奶牛产出的奶好,就要在细节上下功夫,尤其是奶牛的“口粮”上要特别上心,一方面是保证草料的储量,另一方面是保证草料的质量,双管齐下,才能真正让奶牛产好奶。

泗阳葛飞:从“门外汉”到“牛倌”创业路上不忘低收入户

泗阳县一品牧业有限公司总经理 葛飞:奶牛的主要功能就是产奶,所以在饲喂方面格外的讲究,主要在草料方面的话,主要影响他的蛋白脂肪的方面,所以产奶牛吃的是美国的苜蓿草。它是我们蛋白主要的部分。

泗阳葛飞:从“门外汉”到“牛倌”创业路上不忘低收入户

现在一品牧业的牛场面积达到了100亩,在此基础上,葛飞又从本村流转了五百多亩土地进行配套种植,充分利用牛场粪污循环系统,把干湿分离后的粪肥返回种植大田。在配套种植的加持下,葛飞说在种植高峰期,还能够带动30多名村民就近工作、就业致富。

泗阳葛飞:从“门外汉”到“牛倌”创业路上不忘低收入户

据葛飞介绍,现在公司所产的鲜奶主要供给宿迁蒙牛。2019年牧场产鲜奶2000吨,实现销售收入800余万元。在接下来的规划中,他希望带动更多的低收入户稳岗、就业。

一杯鲜奶,一份美味,葛飞不光是美味的缔造者,更是低收入户稳岗就业的定心丸。创业路上,他洒下了汗水,汗水滴落牛场,收获的是低收入户的满面笑容。

(泗阳县融媒体中心 记者/孙亚丽 张大成 编辑/杨艳苏 颜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