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就开始让孩子上寄宿学校,对孩子来说到底好不好?

明天会更好jrtt


一年级就送孩子上寄宿学校,弊大于利。

一年级的孩子不过6岁左右,正是在父母身边撒娇的年龄,以他现在的心智,还不足以应对集体生活,硬生生的没有个过度,就直接把他独自一人放到学校,他会很难适应。



送这么小的孩子去寄宿学校,若说是锻炼他的生活自理能力,可他还判断不出初秋和深秋要穿多厚的衣服、不会记得在不渴的时候也需要喝水补充水分、性格内向胆小些的孩子,生了病也不敢告诉老师。

这么小的孩子去寄宿学校,最让他受伤害的是心灵。

和同学闹了别扭,他不知道该如何化解;被同学欺负了,不是互相厮打,就是如小绵羊一般忍受着。在他最孤独无助的时候,无处诉说,没有人来慰藉和分担。

集体生活中有许多他不明白,也不知该怎样做的事,让他自己去琢磨吗?恐怕不太现实,因为在生活中,大人都未必能够独挡一面,何况一个未经世事的孩子。



让孩子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变得更加独立,不去寄宿学校也能做到,而孩子的心灵一旦受到伤害,却很难弥补。

寄宿学校也有好处,那就是省了父母的心。忙于工作,无暇顾及孩子,把他送到寄宿学校,管吃管住,管辅导功课,若是贵族式的教育,更加不错,可这仅仅是从父母的角度考虑。在这样做之前,是否考虑过6岁孩子的承受能力和感受?



不要总想着让孩子从一年级就去寄宿学校,先让他在父母身边磨练磨练,等到初中以后,心智变得成熟,再去也不迟。

在孩子无力自保的年龄,父母的臂弯是他最温暖的避风港,请不要让他远离。


萌妈爱学习


“我不想让自己的孩子在这里学习,因为太造孽了!”——私立学校一位年轻女教师的原话!能够在一年里就让孩子上寄宿学校的家长,不仅对自己狠,对孩子更狠!


首先,据我所知,一年级就开始让孩子上寄宿学校的家长有两类!

第一:家庭条件富裕,子女上私立学校。

既然你选择让孩子读私立学校,说明你对孩子的发展很用心,也希望自己花的钱能够有收获。但是私立学校管理严格,有个要求就是必须寄宿制,家长可以在开放日探望孩子,但是时间到了,必须离开。

作为一名曾在私立学校实习的老师来说,一年级就开始寄宿制生活,对孩子来说,真的很残酷!有的孩子在学校,中午的饭不合胃口,无法下咽,生活老师没有时间和精力像父母那样细心呵护,于是孩子就饿着,到了晚上,不想吃也得吃!


对于内向的孩子来说,很容易产生孤独感,最大的孤独就是群体热闹,而他一人孤独!当时,有个学生每节课都“没事找事”,一会儿肚子痛,一会儿头痛,到校医那里去检查,啥事也没有。其实,他就是想在上课的时候溜出去玩,再打电话给爸妈,寻求安慰!

还有个孩子爸妈都是本校高中部老师,很忙,虽然孩子在小学部,但也很少见到孩子。孩子与父母相处时间少,觉得工作占用了妈妈的时间,于是特别厌恶语文(他妈妈是教语文的,他认为语文抢走了自己妈妈!)其他课接近满分,语文却接近0分!


还有的孩子反应慢,做作业速度慢,做任何事情都慢!那时,我就天天晚自习守着他们几个人,做完了再送回寝室去!说实话,孩子觉得恼火,老师更觉得要命啊!

小结:小学一年级学生自理能力弱,需要家庭的呵护,所以我不建议一年级就寄宿。尽管可以增加在校时间,但是童年少了爸妈的陪伴,不利于健康性格的养成,真的很惨!

第二:地处贫困山区,学校里家远,学生必须寄宿。

我到过凉山州黑水县乡下小学支教,那里的幼儿园、学生一年级至六年级都寄宿,大多是藏族孩子。学校条件差,冬天锅炉不能及时供应热水,孩子们就端着盆,用山上的雪水洗脸洗脚,小小的手端着盆子,让人看了十分心酸!可是,那里的村落散布,不可能每天跑通宿,孩子呢一周回去一次,有的一个月才回家一次!


由于地理条件限制,所以孩子们必须寄宿制,克服许多困难,这也让他们历经磨难,迅速成长!

我的建议:如果你更注重孩子内心感受,请一定不要让孩子那么小就去上寄宿学校!如果你本来就忙,孩子每天放学没有人带,那么你还是放在寄宿制学校吧!

(我是 桃李不言梦梦,以上观点,纯属笔者浅见,欢迎读者提出观点,留言讨论!)


桃李不言梦梦


真的不好!

我自己毕业于师范大学,也从事过初三和大一的教学工作,已经转行。现在身边很多同学和朋友,包括我弟弟也依然是中小学老师和大学老师。不少都是重点中学的老师。

站在一个曾经从业者的角度,真心实意想劝家长们,高中之前不要让孩子住校。

我知道现在有些从幼儿园也搞这种集体住宿,小学更是很多。

有一部分是没有办法,比如农民工子弟和一部分务工人员,我所认识的几家可以留宿管理的幼儿园和小学,是因为农忙的季节,父母需要种地和收获,这中间几个月的时间里,没有办法接送孩子和准备三餐,所以学校会在每年农忙几个月中,提供全部的管理,包括住宿……收费很低,一个月收几百块钱的饭钱和保洁费用,连保育费都有时候不收或者象征性收两三百给老师补贴。这是一种无奈之举,是为了保障孩子平等受到教育的举动。相信在农村工作生活过的朋友是可以理解。

但是,很多家庭不是因为父母精力和时间分配问题,而是一种“教育理念”。

我无意于批评任何人对教育的看法,只是真心觉得,这种理念并不一定对孩子好。

确实,集体生活会让孩子自律,因为一个宿舍是可以住四到八人,更贵的收费也有住两人间的,一般是四人间。整个楼层都是学生。人多了,自然要立规矩,这些规矩会让管理更有效率。这也是家长们想看见的结果,孩子们规规矩矩,很懂事。又早早接触更多性格不一样的人,对社交锻炼更好。

等等。

我知道那些看法,我也理解家长们为了孩子更好,做出来的选择。

我也不想说太多弊病,只想说一点,最重要的……情感需求。

是的,孩提时代,需要情感的满足。这种满足最大的来源是自己的父母,最基本都满足是安全感和信赖感。

过早的集体生活,会失去这种来源……表现出来结果更可能是看起来懂事,沟通表达很好,社交技能满分,看起来很美,是不是?但是,这也意味着,不能全心全意信任任何人,没有安全感,会试图把所有的事情和人,包括自己的父母的关系控制在一个距离范围内,过了这个范围,会惶恐不安。说白了,在表达情感的层次上面,是缺失的。更直白一点,不会爱了。

家长们,别再把孩子送去寄宿了。不要本末倒置了。社交和规矩,还有其他的技能,成年后依然来得及补救,唯独爱不能。


小黑豆


明确的说,这种做法很不好。

先不说对孩子心理方面有哪些影响,先从表面来看,寒冷的冬天,孩子本该睡在自己温暖的家里,可是这个时候,由于上的是寄宿学校,所以很多孩子都手脚长冻疮,甚至在上一年级的小孩子中,还有很多在冬天晚上尿床的。


经常会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那么这时候正是发挥第一任老师作用的时候,在学校的时候,由于学生很多,可能老师忙不过来,但是在家里,家长可以更多的去教育孩子,明辨是非,从小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再一个从心理方面来分析,小孩子在这个年龄与父母的感情越来越深厚,但是在这个时候却选择了寄宿学校,那么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感情,也许会越来越疏远,所以在孩子的成长过程肯定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对孩子后期的发展也是影响很大的,或许会更加的叛逆,更加的自卑。


所以说从种种原因来分析,小孩子早早的离开父母,进入寄宿学校,对孩子本身不论是从内在还是外在,会造成很大的影响,所以我不建议孩子早早的离开父母,进入寄宿学校。


饕餮视听


我送孩子上寄宿的时候,身边人都说我自私,我承认就是自私,原因是我家老大在私立学校上学,孩子每天除了学习就是学习,周内到周日还有各种补习班,每天晚上作业写到几乎都是10:30-11点多,连个兴趣班都没时间学,我们周末想带他出去玩,他都没时间,过节休息了,他更不愿意出去(原因是难得不写作业不补课)太辛苦了。所以老二我不想让她每天写作业到12点更不想让她上各种补习班。在寄宿学校晚自习就班主任带到7:30写完作业,会宿舍有生活老师照顾,8:30-9点睡。周末作业也不多,周六周日报个自己喜欢的兴趣班。我是每周5下午接回家到周日全天都陪她什么都不做。孩子非常喜欢寄宿学校。老大马上中学,我们准备让他上寄宿学校。不想让孩子太辛苦了。


康云花小朋友


这个问题我最有发言权了。

大宝去年秋天上一年级,想着我和老公忙生意,二宝也需要照顾,就把大宝送去了我们当地最好的私立学校寄宿。现在已经第二个学期了。但我现在已经在准备给孩子转入普通的公立学校。

我来说说我的想法。大宝在幼儿园阶段,活泼开朗,习惯养成的也不错。幼儿园上的也是我们这最好的了。原以为私立小学也会好很多。结果一年级上下来,让我心灰意冷的。孩子半年多来,幼儿园养成的那些良好习惯也基本在同学们的熏陶下基本废了。老师教课,还得照顾孩子起居。根本没有那么多的精力!上次大宝回家,竟然染上了脚气。我那个闹心呀!

私立学校,本着盈利为目的。环境各方面要比公立学校好很多。但是,公立学校是国家非营利教育机构,本身在教育资源上就要比私立学校好很多。师资队伍也是国家付工资。而私立要权衡利益。好多方面达不到公立学校的水平。当然,私立学校也有各个方面都很好的,但是那样的学校全国都屈指可数,再加上入学条件苛刻,学费昂贵。不是一般家庭能够上得起的。

以上是我根据我们这边的情况分析的。每个地区不同,可能情况也会不一样。


林夕归梦


看到这个问题,不知道大家还记得那句吗?——你现在送我去最好的托儿所,将来我送你到最好的养老院!这是问题莫大的教育问题,损害不仅是孩子的教育,更是一个家庭。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那句话的意思吗?寄宿制学校,我们无法与孩子长期在一起,那么家人之间的感情是无法深厚建立起来,甚至还有可能对待感情的冷漠,所以每当看到这类事情时发生时,你是否想要你当初给了孩子多少爱,这种爱不是物质上能弥补的,而是精神上的莫大缺失,是物质无法代替的。所以孩子出来了社会一旦有了一些心理问题,那么出现犯罪的几率将大大增加。


所以孩子教育不要忽视家庭的重要性,而且孩子成长时间非常短暂,错过这关键的几年,是任何东西也无法弥补的。一旦出现问题,你后悔已经来不及了!!


思维数学小课堂


一年级的孩子尚未具备独立生活的能力,过早上寄宿学校,可能会造成不良的心理阴影,不建议这样做。

对于父母来说,孩子过早上寄宿学校,不外乎两种情况。

  1. 第一种想通过这种寄宿学校,让孩子学会独立,培养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
  2. 第二种情况是,自己实在没时间没精力来照顾,早早送去寄宿,用钱来解决眼前棘手的现实问题。


第一种情况,现在有一个名词叫挫折教育。很多父母觉得和平年代的孩子吃苦少,为了增强孩子的意志力和自信心,故意来创造一种艰苦的环境来培养孩子,真所谓用心良苦让人同情。

这让我想起一个例子。主持人乐嘉为了培养女儿的独立和坚持,带着年仅4岁半的女儿在甘肃张掖高台县蹒跚前进参加徒步活动,女儿需像大人一样4天走完76公里。平均每天顶着烈日走20公里的沙地。


女儿很不适应,脚上起了水泡,腿上也起了密密麻麻的红疹。晚上睡觉蚊帐闷热,蚊虫奇多。一到中午就哭声不断的,因为平常这个时候她都在睡午觉。 “ 爸爸,我好困,爸爸我走不动了。

这个新闻引起很大的争议,有人反对说这简直就是折磨孩子,有人赞同说吃不了苦以后不会独立。在我看来,挫折教育如果不顾及孩子的成长规律,就是揠苗助长,本质上只是家长的一种变相的自我满足。

第二种情况,这样的父母可以说是一种“甩手掌柜”了,说再多可能也于事无补。一个孩子生下来,就需要对他负责,把责任全部推给学校,期待学校放学后就交给你一个完美的孩子,无疑是天方夜谭。

不少父母把孩子生下来,以为到年纪了就送到学校一身轻松了,在家也不耐烦嫌弃孩子吵闹,甚至逼迫孩子抄写拼音到深夜12点,以此来让孩子安定下来不吵闹,甚至大言不惭说:

你不现在努力,将来怎么成就大事?


努力和成就大业有必然关系,但锻炼孩子的毅力,本质是要帮助孩子建立一种精神,但很明显,很多时候,我们的帮助已经演变成为了一种伤害却不自知。

唯一正确的道路,了解孩子的成长规律,并事先和孩子沟通,获得他的理解和尊重,再去行动

如果过程中出现不适,孩子有逆反心理,我们应该学会倾听,而不是打着“为你好”的大旗在那大摇大摆,貌似正义凛然,实际上是我们的内心非常虚空的表现。

对此问题你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呢?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别忘给超级爸爸点个赞哦~

超级爸爸


不知道提这个问题的朋友,你说的寄宿学校是让孩子一个星期回来一次,还是一学期回来一次寄宿学校。



让小孩子上寄宿学校肯定是不好,孩子还太小,太缺乏安全感,并且孩子在学校里,他也不会照顾自己,不管是吃饭穿衣啊,还是睡觉?那么小的孩子,就寄宿的话,在学校里,晚上睡觉肯定容易感冒。老家的孩子都是一年级就开始寄宿了,是一个星期回来的一次那种,因为当地的小学校已经取消了,只是在镇上有学校,所有的孩子都集中到镇上去上学,没有办法,孩子只能住校。



我的侄子侄女,都是一年级就开始住校了,孩子是真的很容易生病,不过孩子还是还挺开朗的,我也经常问他们学校里的老师好不好呀?饭好不好吃呀?孩子说学校里的饭比家里的好吃,我想家长也不希望那么小的孩子去住校,没办法,这是现在人口减少了,村里没有学校了?。我们小的时候,每个村都有一个小学校。迫于无奈,只能把孩子送去镇上让孩子寄宿上学。家里条件好的可以在镇上或者是市里买一个房子,孩子就可以不用寄宿了。当然也有在镇上租房子住的,就是让孩子每天都可以回来。



已经让孩子上寄宿学校了,我们没有办法,只能在孩子周六日回来的时候我们尽量多陪陪孩子,让孩子感觉到我们是爱他的,是关心他的。我想在尽可能的条件下,家长还是不要让那么小的孩子上寄宿学校。这只是我个人的观点,欢迎大家点评。


梦幻儿育儿


如果家长有能力照顾孩子生活,14岁以下的孩子都不建议上寄宿学校。除非家长生病残疾没有生活自理能力或者被抓进监狱,童年期的孩子都不应该离开父母独自生活学习

我外甥女5岁开始上寄宿学校,每周末接回家。当时姐姐送孩子去寄宿一方面因为自己工作很忙,另一方面也想锻炼孩子的自理能力。当时我还年轻没有孩子,体会不到孩子的心情,有时候帮忙接孩子,觉得她也没什么异样,听话、乖巧、爱吃零食,和一般孩子没什么两样。一年级到三年级,孩子上的是学校的寄宿班,十几个孩子一个大房间,一人一张小床一个小柜子,各年级混住在一起。宿舍里有一个比外甥女大几岁的孩子,穿戴用品都不差,出手阔绰,是宿舍的小头目。外甥女说那个孩子父母离婚了,两个人都抢着给她钱。外甥女三年级的时候,那个孩子(当时大概五年级)因为在外面谈恋爱成绩太差,老师怕影响班级成绩,劝家长给孩子转学了。

外甥女四年级时学校取消了寄宿班,姐姐在学校附近给她找了由小学里面优秀退休教师办的寄宿班,七八个孩子住一套房子,老师帮着讲作业、盯功课,据说位置紧张、供不应求。那个时候,外甥女不再像低年级时那么乖巧听话,性格有点内向,偶尔回家跟我睡,几乎每次都大喊大叫说梦话。我跟姐姐说不要再让孩子上寄宿了,孩子太可怜了。姐姐说在家里没人做饭、没人辅导她功课,就会跟着爸爸看电视。孩子到五年级时,抑郁的情绪已经比较严重,每次我送她离开时她都会抱着我哭一会儿。跟我预料的一样,小升初之前她的成绩一落千丈, 进不了姐姐原来帮她计划好的中学。初一花钱找人上了离家比较近的一个好初中,第一学期她报复性地谈了五个男朋友,成绩年级倒数第五。

好在姐姐意识到了对孩子的亏欠,中学时候不再让孩子寄宿,初中孩子的叛逆持续了一年多,姐姐一直在努力修复母女感情,高中时为了孩子上学方便还特地在学校对面租了房子照顾孩子的生活。现在孩子在美国上大学,上学期定了生物学专业。

现在姐姐看着我带孩子玩耍的时候,说和我比起来,她对孩子做得太少太少了,如果有机会再来一遍,绝不会那么小就把孩子送去寄宿。

前几个月收拾家里的书柜,翻到一个外甥女的旧日记本,里面每一页都歪歪扭扭地写着:妈妈,我爱你!我爱妈妈!看看日期,那时她刚刚五岁。那些歪歪扭扭的笔迹看得我非常非常心疼。


我是一个倡导无论如何都要自己带孩子的妈妈,因为在陪伴孩子的过程中,他给你的远远大于你付出的。上述观点供您参考,欢迎留言讨论,也欢迎关注我的号——讲常识、说真话,认真探讨养育孩子面临的最现实的问题。

亲妈:留英双硕士,传媒经济学博士在读,高校媒体专业教师,致力于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发现更好的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