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为什么叫北京?有哪些典故渊源?

刀小刀melted


叫北京的历史很短了,明清封建王朝叫做京师,民国叫做北平,我们现在叫北京。

说起典故渊源,故纸堆里有很多。我想说的是,除了明朝,北洋政府,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以汉人为主体的政府,其他都是少数民族建立的,有很多还是地方割据的,大一统的屈指可数。所以北京兴于胡虏之手!

北京作为都城兴盛是始于金国,就是那个岳飞抗金的金国。当时金人占据半壁江山,统治阶级倾向于汉化,特别是迁都北京的金海陵王完颜亮,把祖坟都从黑龙江哈尔滨迁到北京房山啦,当然他也会营建宫室城池,建立行政机构,发展工商业民生,北京遂有首都的雏形,但是金人坐拥北京的时间并不长,被蒙古人杀得到处跑,还继续南迁首都到宋旧都开封等地。

那么说,金之前的辽国不也以北京为都嘛?是的,可是辽人的都城可就多了,而且游牧渔猎的兴致不减,基本上辽国皇帝的行辕还是飘忽不定的,类似云存储。况且北宋初年,大宋皇帝念念不忘幽云十六州,几度北伐,北京中关村南大街的紫竹苑公园那里就曾刀兵相接,大辽皇帝怎么会喜欢边境的兵荒马乱呢,人家喜欢的是北方几个都城,还可以驰突无垣,骑射田猎,心里就没有这个北京,也就是个陪都的样子而已。

到了世界为之变色的蒙古时代,北京在忽必烈的建设下,一跃而起,成为元大都。蒙古人铁蹄贯通了东西方,打通了贸易商路,大都作为元朝首都,政治经济地位可想而知,可以震古烁今啦。此刻的北京城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雄起了。

明朝时候,北京还得亏了靖难之役,不然又降格成了边境重镇。而明成祖朱棣也是一代雄主,追亡逐北,南下西洋,北京万邦来朝,大国气象延续。

清朝自不必说,一直坐镇北京,沈阳也就是个博物馆的意思。北洋军阀,复辟插曲,一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

金之前,最好时期只能算重镇。金之后,北京一路发展,现在更是让全世界刮目相看。


左苍右黄


北京,简称“京”,古称燕京、北平,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省级行政区、直辖市、国家中心城市、超大城市,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中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1]。截至2018年,全市下辖16个区,总面积16410.54平方千米,建成区面积1485平方千米,常住人口2154.2万人,城镇人口1863.4万人,城镇化率86.5%。[2][3]

北京地处中国北部、华北平原北部,东与天津毗连,其余均与河北相邻,中心位置东经116°20′、北纬39°56′,是世界著名古都和现代化国际城市,也是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办公所在地。[4]

北京地势西北高、东南低。西部、北部和东北部三面环山,东南部是一片缓缓向渤海倾斜的平原。境内流经的主要河流有:永定河、潮白河、北运河、拒马河等,多由西北部山地发源,穿过崇山峻岭,向东南蜿蜒流经平原地区,最后分别汇入渤海。北京的气候为典型的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春、秋短促。[5][6]

北京被世界权威机构GaWC评为世界一线城市[7]。联合国报告指出北京人类发展指数居中国城市第二位。[8]2019年,北京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5371.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1%。[9]



小金狮


北京是一座有着三千多年历史的古都,在不同的朝代有着不同的称谓,大致算起来有二十多个别称。

蓟据史书记载,公元前11世纪,周武王克商以后,封帝尧之后于蓟,封召公]于燕。另说周以前就有燕国,后燕并蓟,以蓟城为国都,这就是现在北京的前身。秦灭燕之后,设置蓟县,故址在今北京城。

幽州远古时代的九州之一。幽州之名,最早见于《尚书·舜典》:“燕曰幽州。”两汉、魏、晋、唐代都曾设置过幽州,所治均在今天的北京一带。

燕都因古时为燕国都城而得名。战国七雄中有燕国,据说是因临近燕山而得国名,其国都称为“燕都”。以后在一些古籍中多用其为北京的别称,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曾出版过一种北京文史的刊物,其名就叫《燕都》。

日下始见于《晋书》,颍川距晋国都洛阳极近,故称日下。后来唐朝诗人王勃作《滕王阁序》时有“望长安于日下,指吴会于云间”之句,即运用于此典故,此后便以“日下”为国都的代称。作为北京的代名词来用的有清人朱彝尊的《日下旧闻》和乾隆年间成书的《日下旧闻考》等。

幽都唐代曾设置幽都县,辽时也曾设置过幽都府,所治在今天的北京一带。

燕京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年),史思明自称燕帝,以范阳为燕京。安史之乱平定后,罢燕京。后来北京的正式命名虽屡有变动,而燕京这个名称却广泛使用。近百年来,“燕京”是北京最常用的一个别称,甚至一些企业的名称、产品的命名也多用这两个字。

春明起源于唐代,唐朝首都长安的正门(东门)名为春明门,古人认为东方主春,于是后人遂以“春明”作为首都的别称,北京成为国都后,也曾被称为“春明”。清人孙承泽著有《春明梦余录》,盖其意即此。

京城唐天宝元年(742年)以前,称首都长安为京城,以后京城就泛指国都,北京成为国都后,也多将其称为京城,时至今日也是人们称呼北京最常用的代名词。

南京辽会同元年(938年),将原来的幽州升为幽都府,建号南京,又称燕京,作为辽的陪都。当时辽的首都在上京(今内蒙古巴林左旗南部)。

燕山北宋宣和四年(1123年),宋、金联合伐辽,攻占燕京。宋、金议和后,燕京回归北宋,建燕山府(因临近燕山脚下),故燕京又称燕山。

中都宋宣和六年(1125年),金人南侵,占领宋的燕山府。金贞元元年(1153年)金人迁都燕京,改称中都,所治均在今天北京西南一带。

大兴金在将燕京改为中都的同时,设大兴府,所治在今天的北京东南部,包括今东城区、崇文区、朝阳区及大兴区的东部。

大都元代以金的离宫(今北海公园)为中心重建新城,至元九年(1272年)改称大都,俗称元大都。

汗八里元时蒙古人称大都为汗八里,蒙语的意思为“汗城”,即可汗所居之处。所以元朝定都北京后也被称为汗八里,马可·波罗在他著的游记中就称大都(北京)为汗八里。

北平明代洪武元年(1368年),朱元璋灭掉元朝后,为了记载平定北方的功绩,将元大都改称北平。

北京明永乐元年(1403年),明成祖朱棣(永乐皇帝)取得皇位后,将他做燕王时的封地北平府改为顺天府,建北京城,并将准备都城迁于此,这是正式命名为北京的开始,至今已有600余年的历史。

京师明成祖于永乐十八年(1420年)迁都北京,改称京师,直至清代。京师一词最早见于《诗经·大雅·公刘》:“京师之野,于时处处。”后世遂称国都为京师。还有一种说法,陕西凤翔有山曰京,有水曰师,因周文王和武王在此建都,故统名为京师,以后便将京师当成国都的代称,北京被称为国都后,也曾被称为京师。

宛平这是老北京人对北京的泛称,其实不准确,明清的宛平县治区只是今天北京的一部分,大致方位是现在的北京西南部,包括今西城区、宣武区、海淀区的一部分以及石景山区、门头沟区和大兴区的西部。

京兆民国二年(1913年)废顺天府,翌年置京兆地方,直隶中央,其范围包括今天的北京大部分地区,民国十七年废京兆地方,改北京为北平。

北京历史上除了用过上述名称外,还有秦汉之时,北京曾是广阳郡的治所;隋大业年间,曾是涿郡的治所;唐天宝年间,曾是范阳郡的治所;辽代时曾是析津府的治所;明清之时,曾是顺天府的治所,于是广阳、涿郡、范阳、析津和顺天府也成了北京的别称。

明永乐元年(1403年),明成祖朱棣(永乐皇帝)取得皇位后,将他做燕王时的封地北平府改为顺天府,建北京城,并将准备都城迁于此,这是正式命名为北京的开始,至今已有600余年的历史。


没有雨伞的人要努力


看到这个问题,简单的说几句。京在古代为都城的意思,指大的都市。京字在甲骨文字形,像筑起的高丘形,上为耸起的尖端,那时候只有有地位的部族首领才能住高台。后来引申为首都的意思。也是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意思

北京叫北京前,叫北平!朱棣夺取明朝江山后改北平为北京。因为当时应天(南京)是明朝起源地,也是明朝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朱棣迁都后统治中心北移,开始实行两京制,改应天为南京。这就是一南一北两京。



大鱼讲史


北京自古以来就镇守中国北方,古往今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

战国时期,燕国都城就定于此,称蓟。在宋辽金时期,这里是辽国陪都,称燕京。在朱棣靖难之役称帝后,正式将明朝首都从顺天府(今南京)迁往自己的封地北平,并改名顺天府,建立北京城。这是今天的北京最早的正式地名的由来。

在历史上,北京名称众多,最早名为燕都,是战国时期燕国的都城。在战国时期,当时燕都资源匮乏,燕国在战国七雄中实力比较薄弱,再加上统治者经验不善混招凭出,像著名的荆轲刺秦就是燕太子丹的一出馊主意,燕国很快就灭了国,所以没有在历史上留下什么浓墨重彩的印迹。

在汉朝到唐朝时期这里称为幽州,唐代诗人陈子昂的一首《登幽州台歌》将自己满腔爱国情怀展现的淋漓尽致,他满腔热情却报国无门,只能在这里留下“独怆然而涕下”的悲伤。

古时的北京城往往与战争联系在一起,因为这里是中原与塞外的连接点,外族入侵往往必犯北京城。明英宗朱祁镇御驾亲征瓦剌也先不幸兵败被俘,瓦剌随即狮子大开口向明朝索要大量钱财以换回朱祁镇,可景泰帝朱祁钰不为所动识破了瓦剌的阴谋,瓦剌随即联合其他草原部落大举南下进攻明朝,一度打到了北京城下。明朝同仇敌忾抵御外族,上演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北京城保卫战,瓦剌也先被迫求和将明英宗朱祁镇送回了北京城。





放开那历史


北京为什么叫北京,我来回答。

北,方向与“南”相对,一般指北方的事物。

京,因为国家的首都都有最高大的建筑物,“京”字就成了中国历史上我国首都的标志。

我国有四大古都京城,西京长安、东京汴梁、南京金陵、北京北平,这些就是为什么叫北京的来历。

北京城历史悠久,在不同朝代有着不同的称呼,但民间有先有潭柘寺,后有北京城的典故,北京最早见于“公元前11世记”周朝的蓟,幽州、燕山、中都、大兴、元朝的汗八里,民国时期的北平等称号,真正叫北京是1949年9月27日新中国成立之后把北平改为北京。


张峰149764346


北京为什么叫北京?

北京是一座有着三千多年历史的古都,在不同的朝代有着不同的称谓,大致算起来有二十多个别称。

蓟据史书记载,公元前11世纪,周武王克商以后,封帝尧之后于蓟,封召公]于燕。另说周以前就有燕国,后燕并蓟,以蓟城为国都,这就是现在北京的前身。秦灭燕之后,设置蓟县,故址在今北京城。

幽州远古时代的九州之一。幽州之名,最早见于《尚书·舜典》:“燕曰幽州。”两汉、魏、晋、唐代都曾设置过幽州,所治均在今天的北京一带。

燕都因古时为燕国都城而得名。战国七雄中有燕国,据说是因临近燕山而得国名,其国都称为“燕都”。以后在一些古籍中多用其为北京的别称,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曾出版过一种北京文史的刊物,其名就叫《燕都》。

日下始见于《晋书》,颍川距晋国都洛阳极近,故称日下。后来唐朝诗人王勃作《滕王阁序》时有“望长安于日下,指吴会于云间”之句,即运用于此典故,此后便以“日下”为国都的代称。作为北京的代名词来用的有清人朱彝尊的《日下旧闻》和乾隆年间成书的《日下旧闻考》等。

幽都唐代曾设置幽都县,辽时也曾设置过幽都府,所治在今天的北京一带。

燕京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年),史思明自称燕帝,以范阳为燕京。安史之乱平定后,罢燕京。后来北京的正式命名虽屡有变动,而燕京这个名称却广泛使用。近百年来,“燕京”是北京最常用的一个别称,甚至一些企业的名称、产品的命名也多用这两个字。

春明起源于唐代,唐朝首都长安的正门(东门)名为春明门,古人认为东方主春,于是后人遂以“春明”作为首都的别称,北京成为国都后,也曾被称为“春明”。清人孙承泽著有《春明梦余录》,盖其意即此。

京城唐天宝元年(742年)以前,称首都长安为京城,以后京城就泛指国都,北京成为国都后,也多将其称为京城,时至今日也是人们称呼北京最常用的代名词。

南京辽会同元年(938年),将原来的幽州升为幽都府,建号南京,又称燕京,作为辽的陪都。当时辽的首都在上京(今内蒙古巴林左旗南部)。

燕山北宋宣和四年(1123年),宋、金联合伐辽,攻占燕京。宋、金议和后,燕京回归北宋,建燕山府(因临近燕山脚下),故燕京又称燕山。

中都宋宣和六年(1125年),金人南侵,占领宋的燕山府。金贞元元年(1153年)金人迁都燕京,改称中都,所治均在今天北京西南一带。

大兴金在将燕京改为中都的同时,设大兴府,所治在今天的北京东南部,包括今东城区、崇文区、朝阳区及大兴区的东部。

大都元代以金的离宫(今北海公园)为中心重建新城,至元九年(1272年)改称大都,俗称元大都。

汗八里元时蒙古人称大都为汗八里,蒙语的意思为“汗城”,即可汗所居之处。所以元朝定都北京后也被称为汗八里,马可·波罗在他著的游记中就称大都(北京)为汗八里。

北平明代洪武元年(1368年),朱元璋灭掉元朝后,为了记载平定北方的功绩,将元大都改称北平。

北京明永乐元年(1403年),明成祖朱棣(永乐皇帝)取得皇位后,将他做燕王时的封地北平府改为顺天府,建北京城,并将准备都城迁于此,这是正式命名为北京的开始,至今已有600余年的历史。

京师明成祖于永乐十八年(1420年)迁都北京,改称京师,直至清代。京师一词最早见于《诗经·大雅·公刘》:“京师之野,于时处处。”后世遂称国都为京师。还有一种说法,陕西凤翔有山曰京,有水曰师,因周文王和武王在此建都,故统名为京师,以后便将京师当成国都的代称,北京被称为国都后,也曾被称为京师。

宛平这是老北京人对北京的泛称,其实不准确,明清的宛平县治区只是今天北京的一部分,大致方位是现在的北京西南部,包括今西城区、宣武区、海淀区的一部分以及石景山区、门头沟区和大兴区的西部。

京兆民国二年(1913年)废顺天府,翌年置京兆地方,直隶中央,其范围包括今天的北京大部分地区,民国十七年废京兆地方,改北京为北平。

北京历史上除了用过上述名称外,还有秦汉之时,北京曾是广阳郡的治所;隋大业年间,曾是涿郡的治所;唐天宝年间,曾是范阳郡的治所;辽代时曾是析津府的治所;明清之时,曾是顺天府的治所,于是广阳、涿郡、范阳、析津和顺天府也成了北京的别称。

明永乐元年(1403年),明成祖朱棣(永乐皇帝)取得皇位后,将他做燕王时的封地北平府改为顺天府,建北京城,并将准备都城迁于此,这是正式命名为北京的开始,至今已有600余年的历史。





读历史故事受益一生


那我们就来说一说它的名字由来,北京是一座有着三千多年历史的古都,在不同的朝代有着不同的称谓,大致算起来有二十多个别称。

1、燕都,据史书记载,公元前1122年,周武王灭商以后,在燕封召公。燕都因古时为燕国都城而得名。战国七雄中有燕国,据说是因临近燕山而得国名,其国都称为“燕都”;

2、幽州,远古时代的九州之一。幽州之名,最早见于《尚书·舜典》:“燕曰幽州。”两汉、魏、晋、唐代都曾设置过幽州,所治均在今天的北京一带;

3、京城,京城泛指国都,北京成为国都后,也多将其称为京城;

4、南京,辽太宗会同元年(938年),将原来的幽州升为幽都府,建号南京,又称燕京,作为辽的陪都。当时辽的首都在上京;

5、大都,元代以金的离宫今北海公园为中心重建新城,元世祖至元九年(1272年)改称大都,俗称元大都;

6、北平,明代洪武元年(1368年),朱元璋灭掉元朝后,为了记载平定北方的功绩,将元大都改称北平;

7、北京,明永乐元年(1403年),明成祖朱棣永乐皇帝取得皇位后,将他做燕王时的封地北平府改为顺天府,建北京城,并准备迁都城于此,这是正式命名为北京的开始,至今已有600余年的历史;

8、京师,明成祖于永乐十八年(1420年)迁都北京,改称京师,直至清代;

9、京兆,民国二年(1913年)废顺天府,翌年置京兆地方,直隶中央,其范围包括今天的北京大部分地区,民国十七年(1928年)废京兆地方,改北京为北平;

10、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一致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都定于北平,即日起北平改名北京。





闲来无事聊聊历史


战国时期称蓟,是「战国七雄」之一燕国的京城。辽国称燕京。金国改称京都。元朝称大都。

1369年朱元璋下令将元大都改称北平府,有平定了北方,从此安宁平静之意。到1403年,朱棣定都北平时,才改名北京。1949年,新中国成立,又将北平改为北京。


连云港市人文旅游


北京叫北京这件事,首先离不开明成祖朱棣。


我们知道,北京作为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两个古都之一,有着三千多年的历史:从周朝时期的燕都,到两汉直至唐朝时的幽州,再到辽时的析津府(南京),金朝的中都,元朝的大都,明清的京师,民国的北平以及现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北京。

北京从元朝之后,就已经成为整个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但是要说改成北京这件事,就要从明成祖朱棣说起。


公元1368年,朱元璋在应天府(今南京)建都称帝之后,然后开始了轰轰烈烈的北伐和西征大业。就在这一年,徐达、常遇春等名将攻入元大都,元顺帝仓皇北逃,标志着元朝在中华大地的统治结束。

朱元璋龙颜大悦,将大都改名“北平府”,意思是北方安宁平定。这也是北平这个名字的第一次出现。此时的北京虽然不是国家的首都,但是他在政治经济上依然占有重要的地位。朱元璋的儿子,当时的燕王朱棣长期镇守北京。

太子朱标死后,洪武帝朱元璋将希望都寄托在孙子朱允炆身上,最终朱允炆也成功登基,成了建文帝。然而随着朱元璋的撒手人寰,公元1402年,作为建文帝叔叔的朱棣发动了蓄谋已久的行动,史称“靖难之役”。可怜的朱允炆被打败,下落不明。据说,为了找到他的行踪,明成祖朱棣才委派三宝太监郑和进行了下西洋行动。

在南京登基的明成祖朱棣,将自己的年号改为永乐,所以常常被称为永乐大帝。公元1403年,明成祖朱棣将北平府改名为顺天府,开始大建北京城,这也是北平被称为北京的开始。

明成祖朱棣的南京生活过得并不如意。一方面,为了打压建文帝朱允炆留下的残余势力,他大开杀戒,虽然震慑了所有的反对者,但同时也失去了部分江南地区的民心。另一方面,明朝政权最大的威胁依然来自北方的蒙古,南京离北部边境实在是太远,而北平的位置刚刚好。如果派重臣把守北平之地,靠武力夺得皇位的朱棣很不放心。思前想后,他决定迁都。这样他就随时可以御驾亲征,扫除元朝的残余势力,平定大明王朝北方之患。“天子守国门”的传统由此在明朝的皇子皇孙中根深蒂固。


公元1421年,明成祖正式迁都北京,改成京师。清朝依旧沿袭了明朝的称呼,从此北京的称谓一直延续到1928年。1927年,国民政府由广州迁至南京之后,将南京定位中国的首都。第二年,也就是1928年,又将北京改回了北平。

随着新中国的建立,北京又一次被定位首都。1949年9月27日之后,北平正式改名为北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