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相李斯為何與趙高合謀,害死女婿扶蘇,卻助胡亥上位

李斯是從廁所出來的丞相,承蒙呂不韋的照拂,在嬴政手底下做事,又陷韓非子於不義,一家獨大,包攬朝中事務。這樣的大權,放在任何一朝臣子的身上,都有著足夠的榮華富貴。李斯很聰明,洞察得清哪一個是將來真正的救百姓水火的君主。再冒大險幫趙高又有什麼好處呢?

名相李斯為何與趙高合謀,害死女婿扶蘇,卻助胡亥上位


聰明一世的李斯,為什麼選擇昏庸無道的胡亥呢?

名相李斯為何與趙高合謀,害死女婿扶蘇,卻助胡亥上位


李斯與扶蘇聯姻,他是扶蘇的岳父,為什麼背棄女婿背棄政治聯姻呢?

名相李斯為何與趙高合謀,害死女婿扶蘇,卻助胡亥上位


那就不提一下影響歷史走向的“沙丘之變”。這一歷史事件,在《史記·秦始皇本紀》中有著詳細的記載。

秦始皇三十七年(前210),始皇帝開始了自己的第五次,也是最後一次東巡。這次出巡,他帶上了左丞相李斯,而留下右丞相馮去疾留守國都,處理繁雜的政務。臨行前,他最小的兒子胡亥也請求一同前往,始皇帝欣然同意。

名相李斯為何與趙高合謀,害死女婿扶蘇,卻助胡亥上位


浩浩蕩蕩的出巡隊伍先是來到水域遼闊的雲夢澤,一行人先是在這裡祭拜了舜帝,又前往浙江祭拜了治水的大禹。隨後,始皇帝前往東海之濱的琅琊郡。相傳這裡是他多次派出方士,前往海外仙島求取長生不老藥的地方。來到位於今山東平原縣一帶的渡口平原津時,秦始皇突發疾病,且病得十分厲害。

也許是冥冥中,始皇帝預感到了自己的大限將至。他開始厭惡"死"這個字,於是大臣們都小心謹慎,不敢提到死。不過,即使如此,這於秦始皇的病也沒有任何實質性的幫助。隨著病情的一天天惡化,這位千古一帝終於認了命,開始為他的身後事做準備。

此時,皇陵已經基本完工,皇陵旁的陪葬兵俑也已經排列整齊,剩下的問題就是接班人了。

在秦始皇的設想中,他是"始"皇帝,而他的繼承人則是二世、三世。他自己也曾解釋道:"朕為始皇帝,後世以計數,二世、三世至於萬世,傳之無窮。"

於是,始皇帝便給自己心儀的繼承人扶蘇寫信囑託道:"以兵屬蒙恬,與喪會咸陽而葬",也就是說,讓他把兵權交給蒙恬,自己則回咸陽主持葬禮。

名相李斯為何與趙高合謀,害死女婿扶蘇,卻助胡亥上位


信寫好後,秦始皇將它交給了寵信的宦官趙高。畢竟自己萬一最後沒死,豈不是白叫扶蘇回來了。七月,秦始皇在沙丘病逝,此時,"丞相斯為上崩在外,恐諸公子及天下有變,乃秘之,不發喪。也就是說,始皇帝生前沒有定好真正的接班人,如果直接將書信給扶蘇,或許會引起皇子們對權力的鬥爭,導致混亂。

這一局面下,李斯、趙高等人將始皇帝的死訊隱藏不發,對外則營造一切如常的假象。

隨後,趙高暗中對胡亥說道:"上崩,無詔封王諸子而獨賜長子書。長子至,即立為皇帝,而子無尺寸之地,為之奈何",這席話刺激了雖然被哥哥扶蘇各方面壓制但還是想要登上帝位的胡亥,於是二人開始密謀篡改始皇遺詔。

趙高胡亥想要改旨意,李斯這一關是首先要過的。

名相李斯為何與趙高合謀,害死女婿扶蘇,卻助胡亥上位


首先李斯權力太大,他作為秦建立大一統後政治制度的策劃執行者,很"稱職"地將他擔任的丞相定位在僅次於秦始皇的地位,為人又有才能。他幫助秦始皇制定吞併六國的計劃,完成亂世到大一統的過度,是大秦功臣加權臣。這不是當時的趙高能比的,如果李斯不幫忙,趙高和胡亥成功概率很低。其次,秦始皇的真實旨意,趙高騙不了李斯。始皇帝的遺書雖然保存在趙高那裡,但其中的內容,丞相李斯是知道的。所以,策反李斯是趙高,胡亥當務之急。

名相李斯為何與趙高合謀,害死女婿扶蘇,卻助胡亥上位


李斯也是經歷大場面的人,他對秦始皇忠心不是可以輕易說動的。實際上,在得知趙高與胡亥之謀後,李斯大為驚詫,指責趙高如此為"亡國之言",並認為此"非人臣所當議"。但最後趙高還是勸服李斯參與政變。據《史記·李斯列傳》,其實這之間存在長時間的交鋒。

斯曰:“君其反位!斯奉主之詔,聽天之命,何慮之可定也?”

高曰:“安可危也,危可安也。安危不定,何以貴聖?”

面對李斯的斥責,趙高並不氣餒,他搬出了與公子扶蘇一同戍守邊疆的大將蒙恬,指出李斯各方面都比不上蒙恬。所以扶蘇繼位後必然會重用蒙恬,甚至以他為相,這樣一來,李斯的地位就岌岌可危了。

此外,趙高還用自己掌管文書的經歷暗示李斯。歷朝歷代新皇帝登基後,原來的丞相往往沒有好下場。最為典型的例子便是秦孝公重用商鞅,他死後商鞅便被車裂、莊襄王重用呂不韋,嬴政繼位後便賜其自盡。

如今,李斯在始皇帝時受到重用,但到了新皇帝扶蘇的統治下,或許便不會再官運亨通。在趙高的一番鼓動下,李斯終於動搖,於是趙高志得意滿的向胡亥回稟道:"臣請奉太子之明命以報丞相,丞相斯敢不奉令。"隨後,趙高、李斯篡改詔書,賜蒙恬、扶蘇二人死,幫助胡亥當了皇帝。

整個過程,趙高步步緊逼,李斯節節敗退。李斯在政變的位置相對被動,他並不想,他是被趙高拉著。

扶蘇和蒙恬交好,若是扶蘇上位,那李斯很難被重用,他手中潑天的權利會逐漸被削弱,他想大權獨攬,這個時候扶蘇絕對不是一個好的選擇。何況兩人堅守的道義不相同,一個儒家一個法家,一個講究仁慈治國一個酷吏治國,將來的分歧會越來越大,而自己始終只是個丞相,低人一等,最後會輸的一塌糊塗。

名相李斯為何與趙高合謀,害死女婿扶蘇,卻助胡亥上位


而李斯選擇陰謀算盡的趙高,其實他的心中是有一把稱的,他自己心裡揣度過,長子和章邯都是自己的人,兩人手中也是兵權在握。趙高顧忌著這一點,根本不會傻乎乎的和自己為敵。相反在胡亥即位之後,自己也算半個功臣,自然別人也會忌憚著。

李斯妥協與趙高合作。他不僅是放不掉權力,更是在趙高的緊逼之下,軟弱怯懦了。

亞里士多德說:“人們為善的道路只有一條,作惡的道路可以有許多條。”有時候一個念頭、一次動搖,就能把一個好人推向作惡的深淵,而作惡,從沒有不付出代價的。

李斯怎麼也不會想到,一個太監成了隔絕在他和皇帝之間的高山大海。他終於走到了人生盡頭,父子慘遭腰斬,而且還被誅滅三族。

名相李斯為何與趙高合謀,害死女婿扶蘇,卻助胡亥上位


臨刑前看到自己最心愛的的幼子也在待斬行列內,忽然悲從心來,愴然曰:“吾欲與若復牽黃犬,俱出上蔡東門,逐狡兔,豈可得乎?”聽者無不落淚。李斯留給後世的三樣文化遺產,一是“小篆,而後在其基礎上發展為“隸書””;二是他著名的華採流光的《諫逐客令》;三就是他臨終前的“黃犬之嘆”。而尤以後者最讓人悚然動容。

名相李斯為何與趙高合謀,害死女婿扶蘇,卻助胡亥上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