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身边最有头脑的人,深刻明白“鸟尽弓藏”的道理,功成即身退

古代皇帝的上位之路远比我们现在的职场升迁复杂的多,作为未来的储君,他们中的大部分人从小接触、学习的内容是关于如何治国的,有些负责任的皇帝对储君的要求特别严格,俗话说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能够严格要求太子的往往是这些建立新朝的皇帝,他们深知江山来之不易,更不希望江山毁在不成器的太子手里,不过历史上这样的太子并不是没有。


刘邦身边最有头脑的人,深刻明白“鸟尽弓藏”的道理,功成即身退

像秦二世胡亥和隋炀帝杨广这样的皇帝,就把父辈得来不易的江山毁掉了,这样的昏君在百姓眼里是不受欢迎的,为了生存百姓往往揭竿而起,即使在后人的评价里像秦始皇那样的一代帝王,也遭遇过很多次的暗杀,最著名的故事就是关于“荆轲刺秦王”了,荆轲虽然没有达到目的,可是他却留下了侠义之名。

其实还有一些刺杀秦王的义士,他们有的被秦始皇反杀有的逃走,并没有在史书中留下多少记载。不过有这样一个人,虽然他刺杀秦王这件事鲜为人知,可是他却为汉朝的建立立下汗马功劳。但凡提到刘邦身边的谋士,他必占重要的一席之地,可以说要是没有他,刘邦能否当上皇帝都是一个未知数,他就是刘邦麾下著名的大将张良。


刘邦身边最有头脑的人,深刻明白“鸟尽弓藏”的道理,功成即身退

张良本是韩国人,他的家族在韩国非常显赫,祖先曾经担任过韩国的五任宰相,地位非一般的朝臣可比,不过到了张良时他并没有延续祖先的荣耀,并不是他无能而是因为这时候秦始皇嬴政开始了统一六国的霸业。中原格局被秦始皇重新洗牌,张氏家族的命运也被改写。原本应该跟随祖先脚步位极人臣的张良,因为秦始皇国破家亡。

国仇家恨齐齐压在他的身上,张良为了报仇散尽家财只为寻找能够刺杀秦始皇的义士。他听说濊国有个叫沧海君的人广交天下侠士,觉得他应该可以帮到自己,于是跋山涉水不远万里来到濊国找到他,沧海君果然没有让张良失望,他给张良推荐了一个力大无穷,能甩动六十公斤巨锤的大力士。张良找铁匠专门为大力士打造了适合他使用的巨锤,打算让嬴政的脑袋开花。


刘邦身边最有头脑的人,深刻明白“鸟尽弓藏”的道理,功成即身退

本来皇帝一般没事都会待在宫中,身边很多守卫保护他的安全,不过当时嬴政刚刚统一六国,还有许多事情要忙,需要到各地去视察,一旦离开皇宫,刺秦志士就有机会刺杀他了。机会很快来了,嬴政去泰山封禅,张良做好一切准备工作,就等着嬴政在他埋伏的路上经过。怎么知道秦始皇坐的哪辆马车呢?原来古代皇帝做的马车是有特定规格的,战国时期天子的座驾一般是六匹马拉车。

张良让大力士盯紧路过的六匹马拉的车,时机一到就甩动巨锤砸死秦始皇。结果护卫秦始皇的军队到了张良埋伏的地点时,他慌了。因为几乎所有的马车都由六匹马拉着,根本看不出来哪一辆坐着嬴政,眼看着车队渐行渐远,张良无奈之下随手指了一辆装饰豪华的马车,命令大力士动手。大力士早就等着张良的信号,听到命令巨锤抡圆了就丢向马车。


刘邦身边最有头脑的人,深刻明白“鸟尽弓藏”的道理,功成即身退

一声巨响马车被砸的看不出本来面目,车里的人当场就死了。不过这个人只是秦始皇的替身而已,张良来不及惋惜和大力士转身就跑。出了这样的事秦始皇当然不会善罢甘休,他立刻下令全国捉拿凶手,没几天秦始皇的手下通过那个巨锤就查到了线索,张良倒显得很镇定,他男扮女装躲过了秦始皇手下的追查,之后隐居到了下邳。


刘邦身边最有头脑的人,深刻明白“鸟尽弓藏”的道理,功成即身退

后来秦朝灭亡,张良才得以出山投靠了刘邦,做了汉军的幕僚。他不但是个军事奇才,政治方面也不遑多让,刘邦从一个混混蜕变成天子,这其中离不开张良的辅佐,他给刘邦制定的洗白政策让刘邦拥有了大批的支持者,在他们眼里刘邦不是那个在沛县靠着岳父这颗大树的小人物,而是一个拥有智慧和情义值得他们追随的大英雄。每当刘邦克制不住自己的私欲时,张良都会及时提醒他,让他记着秦始皇的前车之鉴。


刘邦身边最有头脑的人,深刻明白“鸟尽弓藏”的道理,功成即身退

刘邦登基以后,张良说自己身体不好,现在天下初定没有什么要紧事了想好好调养下身体。他为什么这么做?因为在和刘邦共事的这些年里,刘邦身上的劣根性他比谁都清楚,他知道刘邦只能共患难不能同富贵,所以选择在这个时候急流勇退保全自己。刚开始只是称病不上朝,后来直接辞官隐居了。张良离开后和刘邦一起打江山的兄弟基本上都惨淡收场,唯独张良全身而退,他用自己的行为和智谋诠释了汉朝第一军师的魄力和智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