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文化中的基礎知識“天干地支”

天干地支是傳統文化中不可缺失的部分,也是傳統文化中入門的基本符號,現在多用於農曆中的計時單位


天干地支的基本認識

而天干象徵的天之氣的運作法則,地支象徵著地之氣的運行法則。

天干分為十個象徵符號

即:甲 乙 丙 丁 戊 己 庚 辛 壬 癸

地支象徵的十二個符號

為:子 醜 寅 卯 辰 巳 午 未 申 酉 戌 亥

而《五行大義》一書中專門提及過對於天干地支的起源,書中說:天干地支,是當初根據五行學說的原理,而創立的。

而蔡邕認為,五行學說創立的原理,應該是根據佔測天上星宿的運行規律而創造的,所以用甲,乙的符號給日命名,稱之為天干

而用子醜等符號給月命名,稱之為地支


干支陰陽的區分

古人認為,萬物之間都有陰陽之分,所以把天干地支的陰陽兩面補充完整了

易經中提到:太極生兩儀,是為太極分化出陰陽兩極的意思。

天干有十個,單數為陽,雙數為陰

如:甲 丙 戌 庚 壬為陽幹

而:乙 丁 己 辛 癸為陰乾

地支有十二數,以單數為陽,雙數為陰

即:子 寅 辰 午 申 戌 為陽支

而:醜 卯 巳 未 酉 亥 為陰支


干支的五行

五行是萬物比較宏大的區分,也由太極所包含

按照五行記憶的順序為: 木 火 土 金 水

天干則是:

甲乙為木 丙丁為火 戊己為土 庚辛為金 壬癸為水

地支:

寅卯為木 象徵春季 巳午為火 象徵夏季 申酉為金 象徵秋季 亥子為水 象徵冬季

而辰戊醜未屬土 辰戊土為陽 醜未土為陰

因為每季有三個月,寅代表春天的第一個月,而卯為第二個月,辰為第三個月,辰土帶著春季的氣轉化為夏季,所以為土

其他的地支解釋和上面一樣,方便記憶


干支的方位

既然有了陰陽五行,也當然少不了方位

天干:

甲乙木代表東方 丙丁火為南方

戊己土為中央土 庚辛金為西方 壬癸水為北方

地支的區域劃分則是:

寅卯辰,代表春季為東方 巳午未,代表夏季為南方

申酉戊,代表秋季為西方 亥子醜,代表東季為北方


所謂空亡的原理

空亡只存在地支,字面意思,沒有天干相配

因為天干只有十個地支有十二個

所以每一旬都會空兩個

如圖:

傳統文化中的基礎知識“天干地支”

第一旬:甲子開始,到癸酉結束,癸為天干最後一個(也就是第十天干)

而地支酉是第十個地支,所以在甲子旬裡面,酉過後沒有天干配最後兩個地支,既:戌亥

所以甲子旬中戌亥空

第二旬則是由甲戌開始,到最後則是申酉二支沒有天干相配

所以甲戌旬中申酉空

其他的原理一樣,所以旬空也叫六甲旬空

八字中旬空沒有絕對的好壞一說,主要是看日柱,用神的組合,有的八字需要旬空的地支,但是因為旬空而派不上用場,有的可以待時而用

有的則不需要旬空的地支,如果流年相遇八字又在死絕之地,衝空而不空,反而不好,所有的組合都要具體而言

這章關於最基礎的天干地支,五行陰陽,就差不多說完了,如果有興趣深入瞭解,之後我會說說其他的東西


傳統文化中的基礎知識“天干地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