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千鸕鶿翔集園博苑是為何?要“集合整隊”北上

廈門網3月15日訊(文/廈門晚報記者謝雨真/圖/林斌享)這幾天,數千只鸕鷀在杏林灣園博苑一帶頻繁出現,它們飛翔、覓食的身影被路過的市民拍了下來。白天,鸕鷀會飛到近海海域覓食,成群飛過時,空中黑壓壓的一片,晚上它們再回到園博苑的生態島休息。

数千鸬鹚翔集园博苑是为何?要“集合整队”北上

記者從園博苑瞭解到,去年10月下旬,在園博苑生態島一帶就觀測到了鸕鷀活動的跡象。相比前年鸕鷀抵達生態島的時間要晚了十多天,這有可能是兩個原因造成的:去年鸕鷀生活的地區降溫時間比前年晚一些;去年鸕鷀在從北方飛來廈門的路上,沿途食物充足,所以路上耽擱了些時間。

数千鸬鹚翔集园博苑是为何?要“集合整队”北上

園博苑生態島區域由多個小島組成,因為沒有陸路通達,人為干擾因素較小,成為生性膽小的鸕鷀“安樂窩”。在這裡,還能看到大白鷺、小白鷺、池鷺等,它們和鸕鷀均能和平共處。

從往年情況來看,3月中下旬是鸕鷀陸續返回北方的時候,為何現在還能看到這麼多鸕鷀?市觀鳥協會資深會員凌飛鶴解釋,鸕鷀在遷徙過程中是群體行動的,它們現在大量聚集,就好像我們人類“集合整隊”一樣,等到齊了,再一起飛回去。從今年觀測的情況來看,全市九成以上的鸕鷀都是在杏林灣、園博苑一帶越冬,馬鑾灣一帶發現了少量鸕鷀的蹤跡。

鏈接

鳥類中的潛水冠軍

鸕鷀屬於大型水鳥,體長72釐米-87釐米,體重大於2千克。通體黑色,頭頸具紫綠色光澤,兩肩和翅具青銅色光彩,喙角和喉囊黃綠色,眼後下方白色,繁殖期間臉部有紅色斑,頭頸有白色絲狀羽。常成群棲息於水邊岩石上或水中,呈垂直站立姿勢。

鸕鷀捕魚本領高超,快速潛泳在水中用尖端帶鉤的喙捕捉魚類,自古就被人們馴養用來捕魚。在雲南、廣西、湖南等地,仍有人馴養鸕鷀捕魚。它們最深可潛水19米,時間最長可達70秒,堪稱鳥類中的潛水冠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