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催化作用下的产物,日本浪漫主义文学兴起

导语:大约在近代以后,日本兴起了一阵西学东渐的风气。日本社会阶级中的知识分子常常将基督教文化挂在嘴边。基督教文化成为了日本文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当时日本很多的思想家、作家都是基督教徒。他们的作品与西方的浪漫主义相结合,创作出了既有日本特色,又不失浪漫的日本近代浪漫文学作品。日本的浪漫主义可以说是在文化上"脱亚入欧"的一个重要方面。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日本的文学意义内涵,还使得日本文学呈现多元化。

一、日本的浪漫主义——基督教的催化物

在欧洲的文学史中,浪漫主义得发展离不开基督教。因此在近代日本文学中的浪漫主义浪潮也少不了基督教的身影。虽然日本浪漫主义与西方的浪漫主义同样是自于基督教,但是它们之间却大不相同,尽管日本浪漫主义如同欧洲浪漫主义一般,萌发于新教,思想基础也是来自于基督教的人道主义。

基督教催化作用下的产物,日本浪漫主义文学兴起

百年前上色照片中尚未文明开化的日本

但是日本的浪漫主义精神内涵和精神素养很大程度还是跟着文明开化一起涌来的,不管怎样,我们都可以这么理解——日本的浪漫主义,是基督教文化催化作用下的产物。

在日本明治时期的文明开化,起始于欧美的文化移植。当时以功利主义哲学为中心的西方合理主义大行其道,基督教的传播只好另辟蹊径,成为当时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的精神追求,这里面可有着不少的文学家。

基督教催化作用下的产物,日本浪漫主义文学兴起

图为植村正久

这一些文学家特别喜欢读欧美文学,通常这些文学中都会带有基督教色彩的诗集,于是就碰撞出"不一样的火花",在哲学精神范畴上产生了共鸣。于是就出现了典型代表人物——植村正久。

后来到了明治时期20年代,又出现了特别关心文学的新一代人。他们一反常态,不再追求进化论、美学等"传统意义"上的文学,而是过多的去追求精神主义,宣扬艺术至上,可真是一群文艺好青年。

这一群文艺青年分成两拨,一拨在德富苏峰创办的杂志《国民之友》,另一拨在严本善治的《女学杂志》。这时候的文艺青年们不仅在文学上追求自然美,还觉得文学是来自于神灵,具有预言者的功能。

即便是这样子,还是有人认真的指出:

明治维新以来诞生的新文学,到明治20年前后逐渐走向文学思潮的自觉,形成了写实主义、理想主义二大潮流,以理论世界观为基础的、自觉的文学思潮立场的形成,在日本文学史上是划时代的。尤其是理想主义主张,包含着诸多转机,模糊地含有反写实主义意识。但是,独具个性的浪漫主义就是以这种思潮为母体产生的。其主要特征表现为非合理的、想象的、精神的、个人的、主情的、热情的。这些倾向一方面表现了它与写实主义文学性格的对立,同时,也表示了理想主义思潮中独自的个性(例如,含有想象的、个人的、热情的等等)。这种倾向出现在诗歌、小说、评论等各个方面,最早表现这种倾向的是德富苏峰、幸田露伴、矢崎嵯峨屋、森鸥外、宫崎湖处子等人。更加助长这种倾向的是日语版圣书、赞美歌的推介,它们具有重要的意义"。

可以说当时日本文学已经像欧美文学一般,带着浓厚的基督教色彩,只不过日本文学还具有着强烈的民族特色。

二、日本浪漫主义时期的作家

这一个时期的日本浪漫主义作家代表中的文学家、思想家都在不同程度上接受或者接触过基督教文化。并且是受到基督教文化的影响才由内向外的转变。首先受到基督教影响,并在日本播下浪漫主义种子的,是在明治26年的《文学界》,当时的代表人物有:北村透谷、岛崎藤村、平田秃木、星野天知、星野夕影、户川秋骨、马场孤蝶、上田敏、三宅花圃、大野丰太,以及聚在其旌下的田山花袋、国木田独步、樋口一叶等。

这时候的文学家们就像初升的太阳,年轻朝气有活力,心中又向往,对于事物的描写也更具有生机,不会像壮年那样用成熟、理性的方式去叙述。这一批年轻的文学家在明治时期的文学史上起到了划时代的作用,他们之中大多数人都在青年时期受到了启蒙思想的影响,而后接受了基督教精神主义的洗礼,对于西方的政治自由和开放的文明充满向往。尤其是拜伦、爱默生等人的浪漫主义对他们的影响极深。

所以我们能够看到,这一个时期的日本浪漫主义文学作品最大的特点是以基督教文明为媒介,以此来标榜个性于自我。

基督教催化作用下的产物,日本浪漫主义文学兴起

教友派信徒

在日本的基督教派系中,有一个比较激进的派系,那就是教友派。为什么说他们激进呢,因为他们一直从事着社会性的反战运动。当时有一个叫北村透骨的文学家给教友派当翻译,因为他与教友派有相通之处,于是在当年的十一月,北村透骨组织了反战和平会,并创办杂志《和平》。

在《和平》杂志中,北村透骨反映了自己唯心主义的追求,还充分的表现了自己的基督教文化观,在他发表的文章中,体现出了基督教信仰的第一要义——在苦难中接受洗礼。这就是带有基督教的福音信仰。

基督教催化作用下的产物,日本浪漫主义文学兴起

图为北村透谷

北村透谷在"仰望基督"时看到了信仰的真谛,发现基督教"并非教人遁世,而是教人顽强自命于世间",是一种富有生命的宗教,接触到"忏悔"之意,也并非让人堕入"念佛"似的他力之中,而是强调自我力量的必要性。

北村透谷作为早期的浪漫主义者,一直执着于自我,通过自我探寻人生中的情感意义,注重竟敢上的解放。在恋爱方面,他将其分为灵与肉两方面,明确的指出不能把肉体上的欲望与恋爱捆绑起来。

总之他主张的艺术自律性虽然和那些实用的、功利的文学论有差别。但是在观察、把握和描写人道主义上,有着超越文学论本身。北村透谷并不满足于此,他深入艺术,在艺术的深处发现宗教,达到一个新的境界。

北村透谷的文学中,我们能够看出他流露出来的厌世思想,也可看到作为艺术家的北村透谷的矛盾之处。扬弃神与世界的对立,只要不接受肉体是灵魂的实现,灵魂是肉体的意义,就不能实现完全意义上的人性解放。

基督教催化作用下的产物,日本浪漫主义文学兴起

岛崎藤村年轻时的照片

岛崎藤村在明治25年开始,就为《女学杂志》做主编,这时候他已经是基督教徒了。基督教对他具有重要的意义,这在他说过的:"补给了我小小的观察力"。有人评价过这一时期的浪漫主义文学家:"正因为他们都受过宗教的洗礼,故对人生的意义和文艺的价值都有深刻的见解,还专门吸取了西欧文艺的营养。由于信仰宗教,他们对中世纪的事物持有浓厚的兴趣和同感,他们认为与其去表现细节,还不如抓住文学运动以前的问题即自己最感痛切的问题,以尽可能诚实的态度把它们表现出来。"

换句话说,就是岛崎藤村这时候所受到的基督教文化影响使得他在日后的创作风格奠定了基础。

基督教催化作用下的产物,日本浪漫主义文学兴起

基督教洗礼过程

岛崎藤村是在明治21年的时候接受基督教洗礼,但是他的基督教洗礼并没有特别深的宗教含义,根据他在自己书中所述,他当时接受洗礼仅仅是想通过教会圣书来发现异国情调和文学世界,并不是为了信仰。

也就是说,让他成为基督教徒的,是对西方文明的向往。当时日本的自由民权运动高涨,梦想成为政治家的岛崎藤村报考大学学英语,就是为了能够更好的了解外面的世界。当时日本建立的明治学院,是国内唯一一所教会学校,虽然教会学校有着戒律清规,但是对于文明的包容性和开放性使得很多的年轻知识分子纷纷投身。

这群文艺青年为了追求欧美文化,但是又没有办法亲自前往欧美,因此他们都将欧美文学作为思想的源泉。他们首先学习英语,了解了18世纪的英国文学,然后又与19世纪英国诗人相遇,为二者之间的共同兴趣而惊讶。他们如饥似渴地阅读了拜伦和雪莱的传记和诗歌,为他们的热血青春而感动。不久,他们又大量阅读了拉斐尔前派诗人的诗作,并大力推广。

严格意义上来说,岛崎藤村并不算一个有天赋的诗人,但是他学习刻苦、专研颇深,在诗歌创作上也取得不小的成就,但是其作品还有一个局限性,在于受到传统文学的影响比较大,在一定程度上没有那么新奇。

在明治学院待的那段时间,使得他学会了汲取欧美文学的方式,并为日后的创作打下了基础。日本的传统文学在明治20年代的国风兴起之际,与欧美文学也能平分秋色。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岛崎藤村再次将目光投向传统文学,在其中发现了崭新的世界。

岛崎藤村在谈到西方文学的时候说过:

我们的同人杂志持续了五年,大约分为三期。第一期是出发期。可以说,这一时期有人已经出发,有人整装待行,从对中世、近代等古典的探寻开始漫步前行。

我们可以看到,这一时期、拜伦、爱默生等文学家的作品大大鼓舞着年轻的一代。

三、基督教下的影响——日本浪漫主义发展

基督教的文化对于日本近代的社会发展起到了很大"催化"作用,不管是在思想上还是在文化上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在一定程度上来说,后来的日本文学创作很大一部分都受到基督教文化的制约,尤其是后来的近代浪漫主义文学。这也在一定的程度上影响到了日本群众的价值取向。

大家看到这里可能就会有一点疑惑,为什么在前文说到是基督教文化推动了日本近代主义文学的发展,现在反而又说其对日本近代浪漫主义文学产生了阻碍,那我们就一起来看看是为什么吧:

1、基督教文化对日本浪漫主义的塑造

基督教当时传入日本以后,适应了日本当时急于摆脱封建专制,走向现代化的时代要求,在很大程度上对日本封建思想、传统思维模式起到了冲击作用。用比较与日本封建文明更为先进的西方文明塑造了日本的近代精神。

这一结果让日本对自身产生了怀疑,这就推进了日本人的意识觉醒,尤其是在明治初期和中期,基督教文化被作为西方先进文明的代表而当成是开明时期启蒙思想的代表。以岛崎藤村、北村透谷为代表的浪漫主义文学家,在其青年时期就受到了基督教教育,很容易就感受到了欧美文学的思维方法和感觉。但是他们并没有找到直接表现自我的方法,更多的时候他们是为表达自我找到一个假托物。

这种文学倾向我们可以从他们的翻译、改作、评论中看到。简单的来说就是他们只能通过别的事物来表达自己。他们的主要目的是满足个人诉求,但他们也尽可能地从西方作家身上上学得生活的指导原则、观察人生的眼光、创作的源泉和手法,以及表现自我的假托手段。因此,他们对作家、作品的选择完全是个人的、主观的。这正是他们由卢梭而大开眼界,爱读莎士比亚,喜欢但丁而又拥抱歌德的理由。这样,不仅培养了他们的崭新的人生观、女性观、文学观等,而且其表现手法也与传统的日本文学不同,清新、自由。

更重要的是,除了岛崎藤村以外的文学家,他们在创作上的天赋虽然看起来不是特别的出众,但他们对于文学上的热情永远像一个新人一样,因此他们成为了日本文学史上空前绝后的文学家。他们的优秀素质与他们谦虚的态度相结合,在日本文坛上播下了写昂的种子。

2、基督教文化对创作的启发

在基督教进入日本社会,并融进了日本文学后,很显然打破了传统的日本文学的封闭状态,激活了日本文学对世俗的批判,因此基督教对日本近代文学的感化,不仅仅是在信仰方面,不少是通过宗教文学的圣书、赞美歌起到教化作用。所以日本当时翻译的新选赞美歌》具备划时代的意义,特别是浪漫主义文学确立具有重要意义。

基督教催化作用下的产物,日本浪漫主义文学兴起

圣书

基督教文学,陶冶了日本人的近代文学情感,还给他们带来了异国情调,滋润着人们曾经被传统囚禁的浪漫性情;同时圣书优美的文体也成为了浪漫主义文学创作的典范。他们还将圣书中出现的自然物作为浪漫诗歌的新题材,营造出一幅清新的画面;同时还运用欧美民俗性的植物,作为异国情趣的素材吸纳到诗歌创作中。

为了激发人们的想象力、增加作品的魅力,他们一反日本人习惯用汉字标记地名的做法,将中亚及地中海一带的地名用片假名书写,如巴比伦、加纳、格鲁吉亚等。他们天真而又率直地从圣书当中寻找唯美情趣的表现形象,以丰富自己那追求异国情趣的诗行。

基于社会转型背景、宗教文化背景、文学革命背景的日译圣书不仅给日本带来了异国情趣,它那优美而又独特的文体给日本近代的浪漫作家以巨大影响,自然风物不仅丰富了日本浪漫诗作的词汇,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刺激了浪漫诗人及作家的想象力,为日本近代文学的成立及发展奠定了基础。

从这里我们知道,明治时期的浪漫主义不同于古典主义在于文学家们把人生的意义上升到了世界的层面,并把这种精神包容到自己追求的浪漫主义理想里。这样,所谓的生与死,就从生物学、自然的意义上升华到宗教的、形而上的层面上;虽然永远、新生、复活、牺牲、忏悔等观念,并非是从圣书的意义上所接受,但这些观念,往往被世人演变为人性主义,进而发生变异,成为深化其文学性的标志,即日本浪漫主义文学的近代性格。

四、日本近代浪漫作家和诗人几乎都经历了入教——叛教

日本浪漫主义时期的作家与是人们几乎都憧憬过高远的浪漫情怀,但是他们又苦于青春的躁动,这使得一神论向泛神论发展。具体表现为从基督教的灵肉冲突走向灵肉调和,把歌颂自然与人生相结合。

当时的作家们由于青春期的浪漫主义和伦理感入教,但是随着在文学上的觉醒和人格上的成熟,都纷纷"叛教"而去。但是他们并没有背教的愧疚和苦难,不过也有的作家为"信仰"而苦恼终身。

例如国木田不就在病床上因为"灵性问题"而得不到解脱。他曾经感叹道::我不能祈祷",灵性问题"才是我现在不能解脱的唯一问题。他在《病床录》中写道:只要拉开的抽屉还原样放着,就痛苦不已。何况一度打开的内心之抽屉一生那样开着,正是我不能忍受之处。拉开的抽屉是一种怎样的象征呢?被打开、没有关闭的"抽屉"在正宗白鸟、有岛武郎身上也有所表现。终于为没能发现一个"主"而叹息的森鸥外看得最为清楚,即把被打开的抽屉看作是虚假的,于是断言所有的一切只不过是一首形而上学的抒情诗。

基督教催化作用下的产物,日本浪漫主义文学兴起

二叶亭四迷小说集

二叶亭四迷在此读出了教义的骄傲,岛崎藤村终于指出了与这种风土心性的不调和,随即关闭抽屉。孤军作战的透谷在最后未完之作《东方之门》的结尾处回顾了自己成长的明治社会的动乱期,说基督教的"惊人活动",说到底只不过是"这个国家的东西"",随着自己的传统和天性,在她的引导下直到能够迈进"的一里路程。宣告说,有悖于这种风土心性的吸引,这种土壤才是"不可开垦之地",他的战斗着眼于时代与外发的,终于以

"不再革命,而是移动"的叹息告终。

结语:在文学发展上看,浪漫主义实际上是对传统文化的"离经叛道",是对社会习俗约束的反抗,也代表一种对人文主义精神的解放。基督教并不是浪漫主义者必然的信仰,但是在别的方面来说,浪漫主义者除了强调个性和多样性,这就和基督教的教义暗自贴合。但是这一种暗自贴合并没有表现在教条中。

总的来说,近代的日本浪漫主义文学发展,是在对日本传统文学的继承上,在新时代文学家受到西方文艺思潮刺激下产生的新事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