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冷知識:諸葛亮本來不姓諸葛,也不是家族官最大的

秦朝末年,陳勝率先揭竿而起,其麾下有一首席名將葛嬰。陳勝未稱王時,葛嬰擁襄疆為楚王。但隨後便傳來陳勝稱王的消息,葛嬰感到一臣不能事二主,殺掉襄疆並隨即返回陳縣。陳勝因此懷恨在心,找了一個藉口將葛嬰殺害。

西漢文帝時,文帝為追記葛嬰反抗暴秦的功勞,賜封葛嬰之孫為諸縣侯,並世居於諸縣。葛氏感念文帝的恩情,將“葛”姓與地名合併,改稱“諸葛”。“諸葛”這個姓氏自問世那天起便飽含著對漢室的忠誠和感激。

諸葛家族出了一位諸葛豐。一度做到司隸校尉(相當於國家安全局局長兼首都衛戍區司令)。然而因為得罪了權貴階層,很快被降職為城門校尉。

二百年後,一個叫諸葛珪的當上了泰山郡郡丞(相當於副市長),他的弟弟諸葛玄當上了荊州牧劉表的屬官(主要負責向朝廷彙報工作)。不久諸葛珪逝世,曹操進攻徐州,諸葛玄趕忙帶著諸葛珪的五個孩子逃往荊州,在兵荒馬亂中與諸葛瑾走散。

諸葛玄生命中的最後幾年,他把兩個侄女分別嫁入了荊州豪族蒯氏(荊州牧劉表的鐵桿心腹蒯良、蒯越的家族)和龐氏(龐統的家族),使諸葛家族進入了荊州的上流社會。

26歲,諸葛瑾在逃避戰亂時與家人走散,他與繼母一起來到江東,遇到了孫權的姐夫弘諮。弘諮對諸葛瑾的才學感到驚奇,向小舅子強烈推薦。

55歲,孫權稱帝,諸葛瑾被封為大將軍、左都護、領豫州牧。

諸葛亮46歲那一年終於有了一個兒子,取名諸葛瞻。 34歲,諸葛瞻執掌尚書檯,統領國事。但當時劉禪寵信的宦官黃皓隻手遮天,朝中大臣都不敢招惹,諸葛瞻也裝聾作啞。

蜀漢滅亡後,諸葛瞻的次子諸葛京搬到了河東,初任郿縣縣令,官至江州刺史。

諸葛瑾的兒子諸葛恪以太傅的身份成為東吳帝國的首席行政官。吳帝孫亮進封諸葛恪為陽都侯,加封荊、揚州牧,督中外諸軍事,並賜金一百斤、馬二百匹、繒布各萬匹。

諸葛恪被滅門後,諸葛瑾過繼給諸葛亮的兒子諸葛喬之子——諸葛攀回到吳國,作為諸葛瑾的後嗣。

諸葛誕長大成人的時候,兩位族兄都已經在蜀吳兩國舉足輕重。他從縣令做起,被調到中央做尚書郎(相當於正廳級秘書)部。諸葛誕在淮南反叛司馬懿後,吳國封諸葛誕為左都護、假節、大司徒、驃騎將軍、青州牧、壽春侯。

諸葛亮的親弟弟諸葛均在臥龍崗看家看了九年,很不容易,諸葛亮雖然給弟弟安排了工作,但終諸葛均一生也只做到長水校尉,連個雜號將軍都沒混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