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子不能撒谎”,别急着给孩子贴标签,先了解清楚再教育

有了孩子成为父母,似乎就多了很多的责任感。为人父母,都希望孩子是诚实的,这样无论是开始学业还是进入社会,也都能做到不去伤害他人,不做不好的事,能够实事求是不撒谎。

一旦小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出现说谎话,欺骗人的时候,很多家长就像是遇到了很大的事情一样,要立刻纠正。

这时很多家长也就很容易将撒谎和一个人的品质联系在一起,然后无论是和家人说,还是和其他家长说孩子的时候,都会说上一句,孩子爱撒谎,这样的一个标签,贴上容易,想要撤掉就真的很难了,而孩子应该是最无辜的吧,自己还不知道怎么回事,就被最亲的亲人这样看待这样说,心里该有多难受?

“小孩子不能撒谎”,别急着给孩子贴标签,先了解清楚再教育

有很多小孩子说话,其实不一定就经过大脑反应了,就仅仅是本能的顺着说下去了。

01朋友和我分享了家里宝宝的一件事

周末带着即将两岁的宝宝去爷爷奶奶家玩,快要吃饭了,奶奶问宝宝洗手了吗?宝爸想想都没想就直接回洗了。

奶奶就开始苦口婆心的对宝宝说,你才两岁,就知道撒谎了,这可不是一个好习惯。朋友听到了,就过来宝宝身边,带着宝宝去洗手,但孩子的奶奶还继续说,小孩子不能撒谎......

朋友看着宝宝无辜的眼神就说,小孩子也不知道撒谎不撒谎的,先别急着给孩子贴标签。就此,奶奶就停下来了。

其实很多2岁前的小宝宝都出现过类似的情况,说过“谎话”,比如你问他做了什么坏事的时候,他想都不想就说家里其他人做的,但这个人却并不在家里。很多时候,孩子都会把一些所谓的坏事直接安到其他人的身上。

02但这样小的孩子知道撒谎了吗?

小孩子的这种说做但并没做,或者自己做了错事直接又安到别人的身上的做法,就是撒谎?真的不一定就是。

大家都知道,小孩子出生后,身体各种机能都处于不断的发展完善的过程中。

在孩子6岁前,他并不能分清楚现实和想象,有时候他说的话可能仅仅是自己想象出来的,是无意识的,如果这时孩子就被贴上了撒谎的标签,那真的太无辜了。

在心理方面,孩子真的明白撒谎,需要有自我观念和心理理论基础,从理论上来说,15-24个月的孩子开始自我识别。孩子在2岁左右一级心理理论开始发展,在2岁之后才有了一定的说谎能力,而说谎能力会随着孩子年龄的增加而增加。

“小孩子不能撒谎”,别急着给孩子贴标签,先了解清楚再教育


一个“藏与找”的游戏结果表明:约有30%的2岁儿童、60%的3岁儿童以及55%的4岁儿童告诉承认错误的藏宝地点,也就是撒谎。

从中也可以看出,2岁的孩子说谎能力其实是很低的,家长不应该把所有不正确的语言都归为撒谎,给孩子贴上撒谎的标签。

在认知方面,儿童的认知能力是很有限的,更喜欢想象。这时的孩子思维发展不成熟,记忆不准、生活经验不足等,导致孩子很容易将现实与想象混淆,容易说一些与事实不符的“谎话”。

家长不应将孩子的一些想象的事认为是孩子撒谎,这是不负责任的。随着孩子成长人,认知等各方面的增强,“说谎”的情况就会减少。

03孩子“说谎”不一定就是真的“撒谎”

1、因不理解时间观念而“撒谎”

比如有很多时候家长会给孩子限定时间,但很多时候,在家长的思想是,多长时间就是多长时间,但在孩子口中,说出的时间却未必就是你想的时间,可能仅仅是他随口一说而已,或者只是她说这个数字说的更顺,或者仅仅是喜欢在这个数字而已。

2、因认知能力不足而“撒谎”

这时宝宝的“撒谎”不一定是撒谎,一方面是因为宝宝还没有“我”这个概念,另一方面是因为宝宝还没有将现实与想象进行区分。

很多时候他自己做的事,却怪罪到爸爸或者奶奶等其他人身上。

3、因不能很好的表达而说出的“谎话”

小孩子的语言能力,表达能力,会慢慢发展,词汇量慢慢增多,但刚开始的确是没有什么的。比如有的小宝宝实际上是想吃母乳,但又不会说,可吃母乳又常常与睡觉有关,于是宝宝每当想要吃母乳的时候,就说想要睡觉。

“小孩子不能撒谎”,别急着给孩子贴标签,先了解清楚再教育

04盲目的给孩子贴标签反而会伤害孩子

大人看到孩子撒谎,不要盲目的给孩子贴标签,否则反而会伤害孩子。

在心理学上有一个“标签效应”,通俗来讲就是你一旦给孩子贴上标签,那么孩子即使没有这样,他也会开始倾向于往这个“标签”的方向发展。

而且他一旦有一点点的倾向性,大人就又开始强化了对孩子的这种看法,然后就更加坚定的认为,你看他就是这样,然后就这样恶性循环,伤害的还是孩子。

就拿撒谎来说,一旦你说孩子撒谎,那么孩子的行为就开始慢慢的倾向于撒谎,最后就真的成为了一个撒谎的人。

标签会对一个人有很强的暗示作用,影响人的自我认同,你说他这样,他也开始就这样认为自己就是这样。

标签会对一个的角色行为有导向作用。你说他是一个坏孩子,他就开始用坏孩子行为来要求自己。

标签容易造成孩子孤立,你说孩子爱撒谎,然后孩子就经常撒谎导致没人愿意和他玩了,被孤立起来。

所以家长不要随意就给孩子贴标签。

05对于孩子撒谎,家长可以这样做,比贴标签更能解决实际问题

1、先分清是不是谎话,然后区别应对

前文所说的这些其实不是谎话,是因为孩子能力不足导致的,家长应注意识别。

假如孩子时无意识的“撒谎”,那就教会孩子怎么说是正确的。

“小孩子不能撒谎”,别急着给孩子贴标签,先了解清楚再教育

​如果孩子是有意识的撒谎,那么就要鼓励孩子主动承认错误,然后引导孩子成为一个诚实的孩子,不要因为刚说谎就惩罚。

2、提前做好预防,要诚实守信,做好榜样

比如家长在平时要给孩子做好榜样,不撒谎,说到做到。然后可以陪孩子学习相应的绘本,让孩子懂得约束自己的行为。

3、要注意教育方式

英国著名哲学家伯特兰·罗素认为儿童之所以撒谎,主要是来自于对成人的恐惧心理。

家长在教育孩子时,努力引导孩子,鼓励孩子主动承认错误,为自己的错误做法负责,但不要一开始就惩罚吓唬孩子。

孩子小的时候,“撒谎”只是能力不足导致的,不一定是真的撒谎。随着孩子的不断成长,即使面对孩子有意识的撒谎,也不要急着给孩子贴标签,做好引导和教育,让孩子成为一个诚实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