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民国才女--方召麐

民国在大陆,短短30余年,却出现了一大批男神女神,让今人望尘莫及、自叹弗如。

今天要介绍的,就是一位传奇中的传奇、淹没在滚滚红尘中的真正女神。

一代民国才女--方召麐


1997年4月5日,北京。香港回归进入最后的倒计时。

北京的中国美术馆里,《方召麐作品展》开幕。这大概是美术馆有史以来最大的个人作品展。上下两层,500多幅画。盛况空前。


一代民国才女--方召麐

《方召麐作品展》作品之一

中国最著名的书法家、85岁的启功前来捧场。在休息室,启功见到了办展的女画家,83岁的方召麐。

女画家展颜问候启功:“老大哥好!”

启功伸出了大拇指,“召麐,你才是真正的大丈夫!”

方召麐是谁?

为什么会受到如此尊重?

故事要从100年前的太湖无锡豫康纱厂讲起。

1.

1914年1月17日,一个滴水成冰的日子。

江苏无锡豫康纱厂总经理方寿颐家,诞生了一个女婴。父亲略有些失望,给女婴取名召麟,期待她能带来弟弟。然而第二胎还是女的。

多年后,女孩把自己的名字改为“召麐”。

麐是母麒麟的意思。我没能召来麒麟,但我自己就是母麒麟。

方家是无锡最早的工商实业家之一,与同乡荣毅仁家族交情深厚。纱厂占地数十亩,工人上千。

方寿颐思想进步开放,在办纺织厂之余,参与创办了《无锡新报》,主张引进新思想,启迪民智,在当地拥有不小的影响力。

方召麐的母亲王淑英同样出身名门。虽然没得麟儿,但夫妻俩对两个女儿也很疼爱,聘请名师,给她们最好的教育。

一代民国才女--方召麐

1924年,9岁的方召麐摄于无锡家中

4岁,小召麐即开蒙。研读经史子集,自学碑帖。

6岁,跟随家庭教师学英语和西方文化。

10岁,入读无锡的竞志女校。

虽说,小召麐投胎有术,出身富贵家庭。她也足够幸运,开明父母给她最好的教育机会。然而,时代的大洪流之下,个体的命运,终难逃漩涡凶猛。

1920年代初,北洋军阀混战,时局动荡加剧。为逃避战乱,方寿颐不得不带着母亲与妻女离开无锡,四处躲避战乱。

1925年3月初,一天早上,方家计划乘船返回无锡。突然,三名流窜的逃兵拦船抢劫。慌乱中,方寿颐被流弹击中,伤重身亡。逃兵抢去贵重财物后逃逸。

尽管官方公开悬赏,追捕三名抢劫疑凶。但终无果。

对于方寿颐的死因,一直存有另外说法。根据民间《江阴人物》记载,方寿颐是被仇敌买凶所杀。

“他(方寿颐)任经理时,治厂甚严。车间总管孙仁允屡受斥责,怀恨在心,以重金收买兵痞,于1925年3月,将方寿颐刺杀于祝塘返锡的汽艇中。”

然而,兵荒马乱,方父之死至今成谜。

11岁的方召麐亲眼目睹父亲的死去。在极大的震惊与恐惧中,命运第一次向她亮出了狰狞利爪。

她不知道,跌宕的人生,刚刚拉开序幕。

2.

失去男主人的家庭迅速中落。

悲痛的母亲扛起重任。难得的是,她坚持两个女儿继续接受教育。

方召麐起先在无锡竞志女校学习,随后转到附近的大都会上海,进入天主教会创办的启明女校。该校以法文、英文和中文多语种授课闻名。后来,方召麐又到青岛,就读德国人创办的约瑟夫女子学院。

另一方面,母亲对她中国传统文化素养的培养也不懈怠。1927年,方召麐开始学习书法、绘画与古典文学。

一代民国才女--方召麐

《寄赠慈亲》,方召麐画于1969年,纪念她的母亲王淑英

无锡出画家。

最盛名的是东晋顾恺之,被称为“画祖”。“元代四家”之一倪瓒,开创了水墨山水一代画风。近现代画坛上,一代宗师徐悲鸿,也是无锡宜兴人。

民国初期,吴地画风极盛,画师云集。

在很小的时候,召麐就对书法和绘画表现出浓厚兴趣。小姑娘临摹的王羲之字帖,有模有样。这被细心的母亲捕捉到,并加以培养。

13岁起,方召麐先是随陶伯芳学习国画,1933年起,正式拜师无锡著名画家陈旧村、钱松喦学中国画。前者教她传统花鸟基本功,后者侧重山水笔墨。

方家大小姐进步惊人。1933年,她参加了人生第一画展——无锡的“白浪画会”。19岁的女画家小荷初露,受到关注。

钱松喦很早就发现了这个女徒弟特殊的才华,夸她用笔“灵动,有丈夫气”。并预言:“此女子日后必有大成。”

3.

1937年,曼彻斯特大学。

曼大古老的主楼前,来了一个年轻的亚洲女子。女子身穿白色旗袍,一脸好奇地环顾着这座教堂一样的灰石建筑,以及爬满青藤的灰墙。一只行李箱在她脚下。逆光中,犹如一幅美好的画。

一代民国才女--方召麐

1824年建立的曼彻斯特大学

一个教务职员接待她,办理新生注册。他注意到,这是曼大113年校籍上的第一个中国女学生,23岁,名叫FANG CHAO LING。攻读的专业是:欧洲近代史。

1930年代的英国,是诸多华人精英子弟求学集散地。方召麐来的那年,她的无锡同乡钱钟书刚刚从牛津大学艾克赛特学院毕业。钱钟书的妻子,同是无锡人的杨绛,则把留学生活比作了“探险”。

如同所有的学霸,方召麐聪明勤奋,英文底子又好,很快成了曼城留学生中的女神。

一代民国才女--方召麐

方召麐年轻像,1930年代

经人介绍,她给在欧洲流亡的方振武将军做翻译和助手,并认识了将军之子,同在曼大的方心诰。她生命中的男人。

彼时,方心诰随父亲方振武在欧洲流亡。

方家也是家世显赫。方振武是安徽抗日名将。1922年,方与冯玉祥、吉鸿昌组织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任前敌总司令。后在日蒋联合进攻下失败,被迫携家藏身香港,后又流亡欧洲。


一代民国才女--方召麐

方召麐、方心诰与方振武在法国维希,1937年

方心诰比召麐年长一岁。才子佳人,一见钟情。两人同游法国瑞士,情定阿尔卑斯山,很快于次年结婚。方心诰博学多识,不仅把方召麐带入了一个更加广阔丰富的世界,他的宽厚、体贴与细心,也让幼年丧父的方召麐感受到巨大的温暖和幸福。

爱的力量如此之大,从此,学霸女神方召麐开始了一场生孩子的马拉松。从1938年到1945年8年时间,方召麐一口气生了8个子女。学业不得不中断,她成了相夫教子的方太太。

一代民国才女--方召麐

方召麐与方心诰在曼彻斯特,1937年

然而,这段时间并不安定。

1939年,欧洲二战爆发,两人不得不带着刚出生的长子方曼生离开英国,经挪威、纽约后,返回上海,再到香港。此时,战火已在东亚点燃。香港沦陷日军手里后,他们又从桂林辗转贵阳、重庆、天津、上海。一路避难。

这段动荡而艰辛的岁月,在她心里留下了深刻记忆。多少年后,在方召麐所作的《桂林山水图》中,还依稀可见当年国破家亡、妻离子散的逃难情景。

1940年1月17日,上海。在26岁生日这天,方召麐生下了一对双胞胎女婴。回首这十几年的悲欢曲折,以及这暂获的宝贵的片刻安宁,她给两个女婴取名安生与宁生。


一代民国才女--方召麐

方召麐、方心诰与子女在香港,1940年

安宁多美好,只是太短暂。

次年,太平洋战争爆发。香港沦陷。远在意大利的方振武心系祖国,马上离开欧洲回国抗战。刚从广东入境,便离奇失踪。后据中共官方史料,方振武一进入广东,即被国民党军统特务逮捕,随后遭秘密杀害。

同年,方心诰遭日军关押了三个月。所幸得以释放。

一家人继续在祖国的大地上逃亡。这一路颠簸中,方召麐生下了7个孩子:安生与宁生、顺生、桂生、林生、庆生、津生。加上在曼彻斯特生的曼生,她成了8个孩子的母亲。

生与死,活着与逃亡,战争与和平,一个大时代的主题。

4.

坏日子终于要过去了。

1948年,方家移居到香港。先生经营一家进出口贸易公司,太太在家带8个未成年孩子。

方家十口,最小的孩子嗷嗷待哺。但是爸爸宽厚淳良、经营有道,妈妈温柔优雅、善于持家。像那时候所有移居香港的大陆家庭,百废待兴,然而有一个家,温暖、安全、有爱,就是最大的幸福。

一代民国才女--方召麐

8个子女,香港,1951年

方先生没忘了太太的爱好。他十分鼓励太太创作,经常敦促她“要坚持继续写画”、“别把你的书画忘掉”。

他为太太请了两位名师,一位是著名的“书画杂家”陆辛农,另一位是岭南派的代表人物赵少昂。让太太在照顾孩子之余,还可以潜心绘画。

1950年的一天,方心诰忽然感觉身体有点不适。他打电话给学医的胞弟方心让。方心让小哥哥十岁,是香港大学医学院毕业的高材生,此时正在圣宝禄医院做实习。电话里,弟弟建议哥哥入院检查一下。

“就是一个普通的检查,有弟弟在,我很快回来。”方心诰向太太说了一声,离开家。谁知,这一走,竟成了永别。

三天后,院方突然告知,方心诰抢救无效去世。

这是怎样的一场医疗事故!听到消息的方召麐天旋地转。

上天,又跟这个女人开了一个何等残酷的玩笑。当年方召麐的父亲死时仅36岁,而今丈夫也是37岁正当壮年,撇下了她和八个2-12岁的孩子。

停尸房里,方召麐见到丈夫冰冷的身体。整个世界崩塌了。

5.

在自传体回忆录《巨流河》里,齐邦媛描述那个动荡的年代说:“死亡对我这代人而言,太稀疏平常。”

尽管如此,丈夫方心诰的死亡,对于刚刚走过动荡、满怀憧憬安宁生活的方召麐来说,实在太冷酷,太无情,太沉重。

她才36岁。如今独自抚养8个未成年孩子。

她生了一场大病。在生与死边界上徘徊了很久,面对孩子们无助的泪眼,这个不幸的女人停止了哭泣。她想起自己的母亲。当年,父亲被害后,母亲几乎不曾在她和妹妹前流过泪,就撑起了这个家。

8个孩子的单身母亲,缓过劲来,立刻变得像熊一样强悍起来。多年之后,她对儿女们说:“因为你爸爸死的早,反而令我有今天的人生。

她接过丈夫的贸易公司,白天上班,夜晚继续作画。她不停的写,不停的画。似乎要把对亡夫的思念之痛,全部溶进颜料里,揉进画笔里,再酣畅淋漓地发泄到宣纸上。

她天赋奇才,又比别人勤奋,每天凌晨四五点就起来作画。不到一年,她的画技进步惊人。她模仿赵少昂的绘画,几乎可以乱真。


一代民国才女--方召麐

方召麐作品《饮露聊自洁竹蝉》

1951年,她随赵少昂一起在东京举行了由朝日新闻社主办的师生联合画展。她的画作,被当时的新闻界评价为“给人重建家园的勇气”。她在东京出版个人画集《方召麐近作集》,成为战后第一个在日本开展览的女画家。

她被邀请参加联合画展,开始在香港艺术圈崭露头角。

1952年9月,方召麐与岭南画派胡宇基等在槟城和新加坡举行联合画展。

1953年,与赵少昂在伦敦万宝路画廊举办画展。

赵少昂擅长花鸟走兽,同时也以山水见长。赵对方召麐的影响是巨大的,尤其是在花鸟画技巧上。他鼓励方召麐先从临摹老师作品着手,写生辅之。方召麐跟随赵少昂学画,足足有三年之久。赵正式将方召麐引到画画这条职业道路上。


一代民国才女--方召麐

图:《山茶》方召麐画,1957年

在这个时期,她的不少画作,都有着非常鲜明的岭南派的特征,比如1953年所作的《茶花图》和《梅雀图》中,方召麐曾经指出,此图无论在用笔或构图,均出自赵少昂的教导。

为了专职画画,方召麐决定关闭公司。这个举措遭到家人尤其是婆婆的反对,认为会断掉家中经济来源。她咬牙向婆婆保证:

“很快,我的画就可以卖钱。”

6.

上天终于怜惜起这个小女子,给了她一个能重新振作的机会。

1953年,方召麐终于结识了自己的人生偶像——张大千先生。经过了几番程门立雪,终于如愿以偿,拜入张大千门下。

很多年之后,方召麐仍会清晰的记起那天的拜师仪式。先是恭敬地投上门生帖子,然后向老师师母行三跪九叩首大礼,并在香港九龙亚皆老街老师寓所与同门及老师的好友们见面。这样一番仪式之后,方召麐才正式成为大风堂弟子,可以随时去老师府上观看老师作画。

本来,方召麐以为张大千会像前几位老师一样,先让她临摹自己的画稿。结果,张大千却连连摇头,他指着自己的那些古人藏品说:“那才是你的老师和朋友”。张大千给到方召麐的要诀有两样:第一,多旅游,第二,多读书。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一代民国才女--方召麐

方召麐与张大千,1958年于美国

唯有如此,你才能走出自己的路。”他对方召麐说。不久后,张大千即离开香港,移居巴西。

“多旅游,多读书”。多师傅的番句话,对方召麐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

1954年,为了加强自己的文学素养,40岁的方召麐入读香港大学,师从饶宗颐、刘百闵、唐君毅等先生学习中国文史与哲学。当年的学霸终又满血复活,她用了不到一年时间,就修完了本该四年的中国文学学士学位。

一代民国才女--方召麐

1954年方召麐注册香港大学的学生卡

不仅如此,由于成绩优异,她被选派到英国牛津大学玛格丽特夫人学堂,跟随H. H. Dubbs教授和David Hawkes博士研究《楚辞》两年。从此,她开始了四海游学-画画-办展的职业画家生涯。

一代民国才女--方召麐

1955年5月,香港大学毕业照,第二排右一为方召麐


1956年,方召麐重踏英伦岛国。自上一次离开,已过17年。这17年间,中国经历抗日与内战,又进入两岸分裂对峙。欧洲各地也遭二战战火燃烧,处处可见炮弹伤痕。战后随即进入冷战对垒,社会气氛空前阴郁。

物已非旧物,亦不见故人。召麐环顾周遭,这是世间最凄惨的17年吗?

7.

所幸还有8个懂事的孩子。

尽管8个孩子,个个骨肉亲生。但是谁都明白,长子曼生,还是母亲心底最疼爱的一个。可不是,曼生是方召麐与方心诰的第一个爱情结晶,他见证了父母最幸福、最浪漫的时光,也跟随父母在最动荡的时期逃难。

此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曼生长得最像爸爸。他几乎是方心诰的物理复刻。

再去欧洲,她只把曼生带在了身边。留下7个子女,由方家婆婆与小叔子方心让代为照顾。

大女儿安生,则是另一个方召麐。


一代民国才女--方召麐

左起,方安生、方召麐、方宁生、方心诰,香港,1949年

安生与宁生是孪生姐妹,降生在流亡上海的路上。虽说早几分钟来到世上,安生显得更为健硕,从小就活泼果敢,在弟弟们面前,一幅大姐范儿。母亲是安生最好的榜样。特别是在母亲带着大哥远赴英伦学习期间,安生成了事实上的一家之主,照顾6个弟弟妹妹。

大姐的确很出色。她聪明漂亮,颇有主见。中学时,她就主动给别人辅导英文,挣钱为自己和弟妹们买文具。中学毕业,安生以优异成绩考入香港大学英国文学系。与妈妈当年如出一辙,学霸加女神的安生光彩夺目。在学生话剧社排莎士比亚剧的时候,她认识了大一级的学长陈棣荣。

1962年,港府辅政司首次公开向社会招聘女政务官。刚刚毕业的安生从报考者中脱颖而出,成为香港第一批三名女政务官之一,轰动一时。次年,安生与陈棣荣结婚,从此随夫姓,改为陈方安生

再后来,她陆续拥有更多“第一”的头衔,和世人所知的各种殊荣:

1979年,成立香港“高级女性公务员协会”,她担任第一任会长4年;

1984年,出任社会福利署署长和公务员事务司,成为香港政府第一位女署长;

1987年,出任经济司,成为香港首位女华人司级官员;

1993年11月,陈方安生出任香港公务员的最高职位——布政司,成为英国统治香港150年以来担任该职的第一位华人兼第一位女性;

1997年7月1日,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后,陈方安生成为首位政务司司长……

方召麐的其他几个子女也都非常出色。八个孩子都曾在上学期间得过奖学金,并以优异的成绩完成学业。成年后更是在各自的领域里大展鸿图,取得突出的成就。在香港,他们被誉为“方氏一门八杰”:

一代民国才女--方召麐

方召麐与八个子女

方曼生——著名律师;

陈方安生——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政务司司长;

陆方宁生——旅游公司总裁;

方顺生——联合国及时传译部部长;

方桂生——汇丰银行经理;

方林生——旅游公司经理;

方庆生——香港著名医生;

方津生——医生兼香港中国医学专科学院主席。

或许是天意。上天过早的夺走了方召麐的丈夫,也用孝顺成器的子女补偿给她。

8.

在牛津的两年,方召麐靠自己的刻苦与勤奋,挤进了欧美的艺术圈。

她去剑桥、牛津、及德国举办个人作品展,并参加学术会议,结识欧洲艺术界人士。同时利用课余时间到欧洲各国游览,到各地美术馆观摩名画。这些积累都使得方召麐更理解西方艺术,眼界也更为开阔。

一代民国才女--方召麐

方召麐,1950年代


1958年,方召麐前往美国纽约、波士顿与加拿大的蒙特利尔举行作品展。这次展览中,她刻意选择了一些比较大胆的尝试作品,题材分为三种:山水、静物及墨荷花,风格很简单洒脱,让人感受到画家同样洒脱的性格。这个尝试获得了极大反响,也鼓励着方召麐继续往中国画创新的方向探索。

1960年到1971年,方召麐一直过着这种艰苦清贫的艺术家生活。那几年,次子顺生与四子林生也来伦敦求学。子女们的教育经费和一家人的生活费用,都落到方召麐的身上。

为了维持在英国的生活,她定期为那些印贺卡的商人们画些花鸟画,赚取微薄的报酬。这个时期,方召麐画的最多的就是折枝玫瑰。


一代民国才女--方召麐

方召麐作品《玫瑰花》,1957年

晚年时,当她回忆这段经历时说,画这些她不喜欢画的东西,对她是一种折磨。

同时,她更刻苦勤奋的创作,为自己打造一切机会画画。

每天一早,她要起来操持家务,在亲自料理完孩子们的早餐、安排好家务之后,她就躲在书房里执笔作画。她竭力摆脱一切影响,创新画技。

方顺生后来回忆起母亲在伦敦生活的情况。她租来教会的房子,每天给孩子们烧拿手的菜。最常见的就是红烧猪肉、小云吞、凉拌干丝芹菜,凉拌猪耳等小碟,因为这些都是便宜但美味的。

“人生遇合聚散,犹如水上浮萍,聚不知所来,散不知所往。”

1960年,方召麐在旧金山举办画展。有一天,她去金门公园游览,看到水面上浮萍在涟漪中随风晃动,无所依靠,不由得联想起自己漂泊的一生,深有所触。回到寓所,方召麐以泼墨取代著笔,画下了《浮萍》。

一代民国才女--方召麐

方召麐作品《漂萍》,1960年

此后,她继续这种实验性的泼墨画法,又创作了《空中阁楼》等作品,完全抛弃了传统的水墨画技巧。这一年,方召麐已经46岁,但在艺术界里仍属新人。她还必须苦苦摸索自己的道路、开创自己的风格。

为了找到适合抒发情感的绘画语言,方召麐也尝试油画及抽象画的创作。她尤其喜欢用中国画技法画欧洲雪景。这一系列的《瑞士雪景图》,图中以充满水分的笔点墨,花青绘画山石及涳濛的雪景,并偶尔加以铅粉,象征风暴。令人耳目一新,与她过去的画作风格差异巨大。

后来,方召麐创作了《磐石图》,取材于英国巴斯的巨石阵(Stone Henge)。大石块的沉重感,太阳光下在不同时间照射的迷离感觉,深深吸引了方召麐。

磐石坚忍的意象,与方召麐几经艰辛、矢志不渝的信念起着共鸣。这幅《磐石图》被伦敦大学收藏后,1981年作为送给英国王妃戴安娜和查尔斯王子大婚的礼物。

9.

1970年,张大千迁居美国西岸的卡梅尔,传唤方召麐来“可以居”聆教一年。

自从方召麐于1953年大风堂拜师后,不久张大千即移居巴西。这十几年间,除了几次借海外画展的机会,拜见老师并随同老师观摩,她接受张大千教诲的机会并不多。接到消息,方召麐欣喜若狂,立刻从伦敦直接飞往美国西岸。

她十分珍惜这一次机会。每天,她侍奉老师师母,和老师谈画、看画、画画。接待来拜访老师的朋友,协助师母烹饪,看老师提笔作画写字。

一代民国才女--方召麐

方召麐与张大千,1970年


1970年年底某一天,张大千与方召麐散步,提及当代几位画家作品的“巧与拙”、“生与熟”的问题,提到:“一幅画能有’生’与’拙’的境界,就比别人高超,可以百看不厌。”

张大千的谈话让方召麐终生难忘。正是这段谈话,让方召麐更坚定不移的将自己的风格走下去,走向成熟。多年后,方召麐仍满怀感恩。张大千的点拨,决定了她踏上大成的康庄大道。

张大千也多次公开称赞方召麐是自己优秀的弟子。80年代,张大千赠一幅对联给方召麐,“两三星斗胸前落,万千峰峦脚底轻”。上联写其人,胸襟宽广浩大,下联写其画,山山水水尽收笔底。称赞方召麐画里呈现的豁达精神和广阔视野。


一代民国才女--方召麐

方召麐作品《遥看瀑布》,1984年

在张大千的点拨下,方召麐开始从大自然的山川树石中寻求启发。她不断的尝试多种构图、努力从技巧上、风格上进行蜕变。1970年到1995年,方召麐进入了创作的巅峰期,并创立了属于自己的独特风格:既标新立异、又返朴归真,既充满美感、又荡漾着生活真趣。

这20年,方召麐来往于世界各地,创作、举办画展、出版画册,成了她最重要的生活。

但她很少卖画。她认为,“艺术家不可太有钱”。她的“艺术家不可”条例里,还有“不可结婚”。

曾经有人和她开玩笑,难道没有人追求您吗?她回答:我的男朋友可多了,可是,我不想结婚,结了婚,就要给人家做饭啦,那还怎么画画呢?

她的心里,仍然给那个在曼彻斯特初见的年轻人,留着一个位置。就像她一直用的印章“宣周堂”。宣周,正是亡夫的字。

10.

1961年,方召麐接受来自大陆的邀请,回乡探亲。

这是她在1949年移居香港后,第一次回到中国大陆。她在无锡探望了家乡的亲属,并游览了上海、武汉、北京、广东等地。在北京,她会晤了何香凝。

那次会晤,坚定了方召麐对故乡的召唤。从此,她的画里,一大半是祖国的山川湖海、风土人情。

一代民国才女--方召麐

方召麐作品《长江》,1987年

1970年底,应中国妇联邀请,方召麐参观西北黄土高原,从此,陕北高原和淳朴民风成为她最喜欢的题材。


一代民国才女--方召麐

方召麐作品《陕西窠居》,1982年

1979年,方召麐创作了著名的《船民图》系列,表达了对越南华侨难民事件的热切关注。

1997年2月,她书写了《香港明天会更好》,表达了对香港回归的期盼。

方召麐刻苦求艺的精神得到了各界的认可。

1996年,香港大学授予她荣誉文学博士学位。

1997年,上海交通大学授予她名誉教授头衔。

1998年,日本创价大学授予她荣誉博士学位。

2003年,香港特区政府授予她铜紫荆勋章,表彰她在中国书画艺术的杰出成就。

也是1997这一年,她以83岁高龄,创作了《再攀高峰》。画中,崇山峻岭的中央,出现由山上开出的一道长梯,直达山巅。

一代民国才女--方召麐

方召麐作品

每个人的人生,如同一条漫漫长路。而方召麐的人生,应是比常人更多的坎坷,更多的艰险,更多的磨难。

回顾个人艺术生涯,她表示:“艺术大道荆棘满途,需百折不馁、勇往向前,刻刻求变、年年创新。我从贵60年代至今,坚持刻苦耐劳,在百折不挠的信心下,不断尝试向前迈进”


一代民国才女--方召麐

方召麐作品《五彩人马图》,1996年

大结局

2006年,香港方家并不太平。

此前,长子方曼生被卷入一宗离奇命案。1999年,在方曼生的物业里,发现干尸一具,且身首异处。据警方调查,死者为模特彭楚盈,发现时已死去4年。但是警方并没有采取行动,留下疑点重重。2005年5月警方重新调查此案。

后来方顺生回忆,虽然家人极力隐瞒,但每天都要看报纸的老太太不会不知道。“母亲不说,但我知道,她心里很难过很难过。”除了艺术,八个子女是方召麐最大的骄傲。

那天,各大媒体发出了同一个头条:“就在彭楚盈死因庭聆讯首日(2月20日),方曼生、前政务司司长陈方安生的母亲——香港著名国画家方召麟,因心脏病发,前天下午4时在圣保禄医院病逝,终年92岁。

家人回忆老人走的情景。那天,她觉得有点不舒服,入院之后,佣人问她感觉如何时,她回答:“

I'm OK ”。之后便轻轻阖上双眼,平静离开了人间,享年92岁。

56年前,也是在这家医院,她的先生方心诰在这里去世。

她的时光飞速倒流到1937年的夏天。那一年,一对年轻的中国情侣来到瑞士St.Moritz小城度假。

一代民国才女--方召麐

方心诰与方召麐在瑞士,1937年


“好美啊”。女人指着远处的雪山深湖说。

“但是达令,”男子望着这位穿着皮衣、扎着格子头巾的年轻女子。“你更美,你有一种坚韧的美。”

没有人知道,这个女子,她的人生传奇,跨过了两个世纪,跨越了东西方,在中国山水画的艺境里,得到了永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