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終南山過斛斯山人宿置酒》:美人遲暮,放不下的,也該放下了

《唐詩三百首》共收錄李白各種體裁的詩歌24首。這首《下終南山過斛斯山人宿置酒》是其中情緒最平穩的一個。

語言平實、樸素,描述了自己拜訪友人,喝酒聊天的場景。這是一首典型的田園詩,雖然李白非常推崇陶淵明和二謝,但他自己的詩裡卻更多的是江湖。

《下終南山過斛斯山人宿置酒》:美人遲暮,放不下的,也該放下了

這樣平鋪直敘的狀態,簡直都不像李白了。我們熟悉的那個叱吒風雲,上天入地的謫仙人哪裡去了?

下終南山過斛斯山人宿置酒

唐 李白

暮從碧山下,山月隨人歸。
卻顧所來徑,蒼蒼橫翠微。
相攜及田家,童稚開荊扉。
綠竹入幽徑,青蘿拂行衣。
歡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揮。
長歌吟松風,曲盡河星稀。
我醉君復樂,陶然共忘機。

詩情

卻,回頭。揮,舉杯。忘機,忘記世俗的機心。其他的都沒有難懂的字詞,更像口語。

天黑了,頂著月亮從山上下來,回頭看來時走過的路,山高蒼茫,林密青翠。攜手走到他(路上遇到的斛斯山人)的家裡,有個小孩過來把開門。穿過竹林間的小路,青蘿藤蔓就在頭頂身邊,幽靜閒適。(和山人在一起)聊的開心,喝的也暢快,說話的聲音像歌聲一樣傳進竹林深處。我很開心,都喝醉了,斛斯山人也非常開心,也醉了。喝完聊完的時候,已經很晚了,星星都散開去了。像這樣,忘掉世俗的一切,真好。

《下終南山過斛斯山人宿置酒》:美人遲暮,放不下的,也該放下了

全詩寫歡樂,寫閒適,最後說“共忘機”,是真的忘機了嗎?還是自己不再計較了?

“卻顧所來徑”一句定了全詩的情緒,似乎是要給自己做個總結:雖無遺憾,卻有萬般不捨。

細讀,不禁心酸,讓人黯然神傷,潸然淚下。

美人遲暮

李白豪爽、浪漫、率真、有俠氣,也有仙氣。他的詩經常是“平地起驚雷,然後一招斃命”。

比如《將進酒》起句,“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比如《蜀道難》起句,“噫籲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

比如《關山月》起句,“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

《下終南山過斛斯山人宿置酒》:美人遲暮,放不下的,也該放下了

類似的詩還有很多。李白的詩大開大合,情緒往往起伏很大,意蘊波瀾壯闊,意象更是宏偉壯麗,是外放形的。反觀這首詩,卻處處在收。

浪漫的李白,何曾會回頭看看自己走過的路?

豪邁的李白,何曾會把目光放在幽經小景?

率真的李白,何曾覺得“得所憩”會讓人不好意思?

銳利的劍客,何曾會在意世俗的奸詐心機?

這時的李白,好似變了一個人,情緒在收,意象在收,情感也在隱藏,而留下的餘韻更加消極。

此詩寫在李白第二次到長安,隱居終南山的時候,時年五十二歲。

嗨,老了。

《下終南山過斛斯山人宿置酒》:美人遲暮,放不下的,也該放下了

要不要放下的,都放下了

李白一輩子算不算一事無成。

算!

他這一輩子學道交友,四處巡遊,年過而立,也努力想入仕為官,做了許多努力之後,終於進入翰林院,卻不受重視,被當做花瓶擺設著。

也罷,不如“事了拂衣去,深藏功與名”,繼續過閒雲野鶴的生活。

“兼濟天下”並不是李白的追求,但“實現自我價值”肯定是李白的目標。

到頭來,於世無功,徒有虛名,只能寄人籬下,流浪飄搖。

之於李白,即便如此又何妨,但怕只怕一個“老”字。

美人遲暮,英雄白頭。

一生交友無數,最親近的只有酒和月,於是便把和它們的所有故事都寫進了詩裡。

要不要放下的,都放下了。

在醉夢中,什麼都有。


《下終南山過斛斯山人宿置酒》:美人遲暮,放不下的,也該放下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