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維《終南山》詩如畫卷,咫尺萬里,堪稱古代山水詩翹楚

中國的山水詩派,開創鼻祖是東晉謝靈運,之後經謝眺、陶淵明、王維、孟浩然、李白等進一步弘揚,使得優秀的山水詩人星光璀璨,精品力作琳琅滿目,蔚然壯觀。山水詩成為中國眾多詩歌流派當中的重要一派,也成為中華民族文學寶庫中的重要遺產。


王維《終南山》詩如畫卷,咫尺萬里,堪稱古代山水詩翹楚

太乙近天都詩意圖(資料圖)


在眾多山水詩精品中,王維的五律《終南山》一詩則如同一幅畫卷,有咫尺萬里之勢,備受歷代詩人和評論家及讀者的讚譽,堪稱古代山水詩之翹楚。

終南山

唐 王維

太乙近天都,連山接海隅。

白雲回望合,青靄入看無。

分野中峰變,陰晴眾壑殊。

欲投人處宿,隔水問樵夫。

蘇軾曾評價說:“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的確,詩畫相融,是王維山水詩作的顯著特點。這在《終南山》一詩中體現的尤為充分。分析該詩不難發現,《終南山》主要有以下三大藝術特點:

咫尺萬里的包容性

在理解該詩咫尺萬里的空間感之前,需要先辨別“太乙”一詞的準確意義。

王維《終南山》詩如畫卷,咫尺萬里,堪稱古代山水詩翹楚

白雲回望合詩意圖(資料圖)

在有些版本里,把“太乙”一詞解釋為太乙山,說是一座臨近長安城的太乙山。這種解釋是不對的。

查詢百度百科,太乙有三種解釋,一是說“太乙”又稱太一、泰一,本是哲學概念;二是說,在古代指天地未分前的混沌之氣;三是後來發展成星名和天神名。星名,即帝星,又名北極。

對比三者,結合詩意,可見第二種解釋,即“古代指天地未分前的混沌之氣”更符合詩人和詩作本意:

於是天地間模糊的混沌之氣,一直漫向了天都附近,這種混沌氣不僅僅連接了天都下方的終南山,還漫過了千山萬水,一直連接到了滄海之濱。

首聯,從高處落筆著色,勾勒出了虛無縹緲的輪廓,具有咫尺萬里的蒼茫、渺遠之境界。而天都和終南山、山海的下方隔著雲霧,終南山的具體景色,在頷聯及後,就詳細描繪了。

王維《終南山》詩如畫卷,咫尺萬里,堪稱古代山水詩翹楚

山脈雲海圖(資料圖)

所以該詩的首聯,就體現了闊大、渺遠的意境,體現了作者高超的藝術想象、概括和表現技巧,把讀者帶入了無窮想象。

虛實相間的藝術手法

虛實相間,這裡不僅表現在首聯,在頷聯、頸聯也有分別呈現。白雲本來是流動的,須臾之後若換一個不同地點觀看,它又聚合在一起了。所以說“白雲回望合”;青紫色的霾,也是山中的嵐氣,遠看的時候,分明是有的,但距離近了,甚至走山中去看,它又消失了。所以說“青靄入看無”;“分野中峰變,陰晴眾壑殊”,山峰和溝壑,高低有別,因雲氣流動而時陰時晴,山峰和溝壑也會不斷產生明暗變化。

這種時有時無、時陰時晴、若隱若現的景色描寫,正是巧妙運用了虛實相間的藝術手法。


王維《終南山》詩如畫卷,咫尺萬里,堪稱古代山水詩翹楚

雲海山水相接(資料圖)


畫龍點睛的人物問答

作為五律《終南山》的前三聯,主要是繪景狀物,而且前三聯也已完成了一幅山水畫百分之九十九的描繪。雖然咫尺萬里,氣勢磅礴,富有意境,但任何一幅畫或一首詩,完全是自然景物的話,難免顯得單調了。在優秀的山水畫中,總是離不開人的,即便畫中的人物畫的很小,也一定要有人出現在恰當的位置,才能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

詩的尾聯,“欲投人處宿,隔水問樵夫”——這時候人物終於出現了,根據詩意可知,至少有兩三人在隔水問答。這樣,不僅有人物出現,而且有聲音出現,人物加上聲音,使得整首詩或畫,更有生氣,有動感,如現讀者眼前。

王維《終南山》詩如畫卷,咫尺萬里,堪稱古代山水詩翹楚

連山接海隅(資料圖)

所以《終南山》的尾聯完成了畫龍點睛的富有動感的一筆。而且也顯得這首詩或稱為畫,更加高古、生動。

綜合整首詩來看,其咫尺萬里、虛實相間、畫龍點睛等手法的完美的結合,實屬妙化無痕。其用詞之簡省,繪景之傳神,意象之豐富,形成了令讀者印象深刻、美好的審美體驗。

可以說,《終南山》一詩,不僅是王維自己的代表作品,同樣是古代山水詩中的翹楚。它在我國山水詩史中,都有獨特的地位。(文/嶽明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