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自我犧牲”真的是對孩子好嗎


父母的“自我犧牲”真的是對孩子好嗎

王女士之前是一位成功的職業女性。名牌大學畢業,用自己的勤奮,努力工作。多年後,在工作中獲得一席之地。該公司也做到了管理層。和同事之間的關係也很好。

可是結婚三年有了孩子。為了全身心的相夫教子。毅然地辭去了工作。做起了全職媽媽。可是做全職媽媽並不是像表面上看起來那麼簡單,那麼容易。

全職媽媽會面臨各種的突發狀況,比如孩子生病。孩子不聽管教。孩子學習不好。等等。這些都需要媽媽全身心的投入到家庭中。全職媽媽是一項,一年365天全年無休的工作。

很快王女士就感覺到了疲憊。每天有打掃不完的衛生。孩子的淘氣還會引來公婆的責怪。甚至還會面臨丈夫的嫌棄。也沒有機會,出去和朋友聚會,更沒有時間去逛街美容。

慢慢地王女士的情緒,開始焦慮暴躁。在孩子不聽管教的時候,王女士也會大發雷霆。最終造成親子關係惡劣。陸續孩子也出現了各種各樣的問題。自私,倔強,懶惰,缺乏愛心。

父母的“自我犧牲”真的是對孩子好嗎

那為什麼媽媽為孩子犧牲這麼大,卻沒有得到回報?

蘇聯教育家馬卡連柯曾說:“一切都讓給孩子,為他犧牲一切,甚至犧牲自己的幸福,恰恰是送給孩子最可怕的禮物。”

正因為媽媽犧牲過大,為孩子付出太多,所以急切地想通過孩子得到回報。想通過孩子來體現自己付出的價值。可孩子不是物品,更不是媽媽能完全掌控的。不是所有的自我犧牲,就一定會換來孩子的優秀。當一切事與願違的時候,焦慮情緒就會隨之而來。如果媽媽不及時調節,對孩子的發展也會造成惡劣的後果。

全職媽媽沒有工作的壓力,自然會有更多的時間關注孩子。孩子的大事,小事全部包攬。事事關心,事事參與。久而久之孩子就會養成懶散。還會認為這些事情媽媽做是應該的。是理所當然的。孩子自然就少了感恩之心。

為了照顧家庭擔任全職媽媽也未嘗不可,但要明白犧牲,並非失去自我。孩子的愛也並非越多越好。媽媽要學會從家庭中抽身出來。有屬於自己的空間,自己的時間。可以培養一個自己的愛好。比如種花,畫畫,養寵物等。讓自己的生活裡,並非全都是孩子。這樣我們的內心才能夠達到平衡的狀態。

父母的“自我犧牲”真的是對孩子好嗎

老李是一位地地道道的農民沒什麼文化。省吃儉用供兒子讀了大學。

有一次單位發了一些福利。自己不捨得吃,決定去送給孩子。他辛辛苦苦來到學校。本以為孩子見到他會很高興。

孩子卻冷冰冰的說:“你來幹什麼?讓同學們看見,他們會笑話我。你快點走”。

老李的心瞬間冰化了。老李不明白,孩子為什麼這麼冷漠?他為孩子付出這麼多,犧牲這麼多。卻換來孩子的冷言冷語嗎?

老李是個可憐的人。為了孩子的學費沒日沒夜的工作。得到的卻是這樣的回報。真是可憐天下父母心啊。

父母的“自我犧牲”真的是對孩子好嗎

正是因為父母的“自我犧牲”,認為自己苦點沒什麼,不要苦了孩子。才養成了孩子從不體貼父母,愛慕虛榮的品性。

柔柔媽勸告廣大家長,“自我犧牲的家長”,不要一味的犧牲自我 ,更不要在育兒過程中失去自我。你的獨立,你的尊嚴,你的價值才能換來孩子更多的尊重。這些都不是你無條件的愛能換來的。

父母的“自我犧牲”真的是對孩子好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