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則天慶賀登基十週年,設立了一個縣,並親自賜名“大竹”

公元700年是武周久視元年,這一年武則天77歲高齡,而且也是她做皇帝的第十個年頭。因此這一年對於她來說是個雙喜之年。

大臣們都明白武則天愛熱鬧的習慣,為此早早準備了各種慶賀的物品和活動。武則天雖然覺得這種事有溜鬚拍馬之嫌,但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沒有太多過問。

因此下面的大臣更加賣力了。這其中有個大臣就想出個主意,讓武則天賜一個縣名,以烘托喜慶的氣氛。

武則天慶賀登基十週年,設立了一個縣,並親自賜名“大竹”

一代女皇武則天

這個縣就是今天四川省東部的大竹縣,當時這裡歸宕渠縣管轄。當地的官員提議將宕渠縣劃分出一塊地方,設立一個縣。這件事,恰好碰到武則天登基十週年紀念,因此有人提議取一個喜慶的名字,讓一代女皇公諸天下,以示慶賀。

大唐王朝,人才濟濟,武周天下也不遑多讓,那些文人雅士紛紛先上妙言佳語,最終經過大臣們商量,暫定為“大祝”,表示大大慶祝之意。有人一看這個名字就覺得有點不妥:“縱然是要為女皇帝溜鬚拍馬,但這也太過直白了。”

此外,古代有個火神名叫祝融,萬一皇帝將“大祝”這個名字和火神聯繫起來,豈不是要引火燒身。

眾人聽了他的解釋,都嚇出一身冷汗。最後議來議去,將“大祝”改為了“大足”,意思是女皇武則天的統治下,全國大豐大足。

當大臣們把這個名字呈給武則天時,武則天似乎對於“大足”這個名字不太感冒,她心想大足,莫非是大腳,雖說當時還沒有纏足,但大足總歸也不是什麼好詞,也沒有喜慶之意。

雖說給一個縣取名,並不是一件什麼大不了的事情,但是武則天也知道這是傳之後世的事情,馬虎不得,因此她思考了很久。

武則天慶賀登基十週年,設立了一個縣,並親自賜名“大竹”

大竹縣盛產竹子

突然間,她從龍椅上站了起來,清清嗓門說:“眾愛卿,我聽說巴蜀之地有一種歷史悠久、民間流行的民歌叫《竹枝詞》,早在武王伐紂的時候,當地的巴人便唱竹枝詞。我小的時候在利州(今四川廣元)生活時就非常喜歡《竹枝詞》。因此,我建議把大足改為大竹,一則顯示當地有悠久的歷史文化底蘊;二則‘竹’也是喜慶之竹,而且還被文人學士推崇。”

武則天親自賜名,眾人自不敢多言,唯有叫好的份。

雖說皇帝親自賜名,主要是圖個吉利,但是大竹這裡確實生產竹子,傳說這裡是竹子的發源地。因此武則天賜名“大竹”縣,可謂有異曲同工之妙。

大竹縣從公元700年成立至今,算來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歷史了。

武則天慶賀登基十週年,設立了一個縣,並親自賜名“大竹”

大竹縣俯瞰

如今大竹縣隸屬於四川省達州市,這裡交通便利,資源豐富,是達州市經濟最強的縣,也是中國西部百強縣市之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