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起初发了很多免死铁券,为何那些被他杀的功臣却不用免死铁券?

历史一书生


明初最大的笑话之一就是“免死铁劵能免死”,很多大臣乐颠颠地拿到了免死铁劵,以为自己一生无忧,实际死得非常难看。

为什么免死铁劵免不了死,为何那些被杀的功臣不用劵换脑袋?

免死铁劵没有被大臣用,是因为免死铁劵无法顶一些罪

免死铁劵是朱元璋对手下人的一种高度奖赏,是一种巨大的认可,当时谁要有这么一张免死铁劵,那是一件很牛逼,很值得炫耀的事情。

在洪武三年,朱元璋一口气发出去了34张免死铁劵,其中给公爵发了6长,给侯爵发了28张。从此之后,这些人得意洋洋,以为项上脑袋稳当了,到了最后,却发现,哪里有稳当?不仅不稳当,而且掉的速度很快。这是为何?

因为免死铁劵在老朱当初设定时,有一个巨大的漏洞,什么漏洞呢?那是一句话:“除谋逆不宥外,其余杂犯死罪,本身免二死,子免一死”。什么意思呢?就是说,这免死铁劵对于谋逆者不免罪,其它罪,自己可以免两死,子女可以免一死。

这样一来,老朱就不受影响了。

李善长,大功臣,有免死铁劵,结果因为胡惟庸案将其卷了进去,导致全家70多人同时处死,理由:谋逆;蓝玉,有世袭免死铁劵一张,后来因为谋逆,惨遭灭门,蓝玉被剥了人皮;邓愈,有世袭铁劵,自己死后,儿子世袭,后来卷入李善长案,被诛杀。

像这样被诛杀的例子太多了,理由只有一个:谋逆。在“谋逆”大罪面前,免死铁劵太单薄了,比纸都单薄。

功臣们在拿到免死铁劵时,没有造反的心思,但后来因为莫名其妙被卷入,就有了谋逆的罪名。所以说,大多数功臣没有办法用铁劵,因为那唯一的情况发生了,怎么这么巧?实际上,朱元璋如果想杀哪个人,只要把这人的罪名靠到“谋逆”上,此人就跑不掉了,无论有没有劵。

有些人免死铁劵没有用,是因为没来得及用

有些个别死的人,不是不想用免死铁劵,而是没来得及用,比如朱亮祖。

朱亮祖绝对没有犯谋逆罪,但是他犯了其它罪。

朱亮祖在镇守广东期间,与当地豪强互相勾结,而且只手遮天,目无王法。有一次,番禺县令道同,要处理一个罪人,朱亮祖前来求情,道同没有给朱亮祖面子,貌似道同危险了。

为了安全起见,为了自己不要被朱亮祖加害,道同递出去一封给朱元璋的信,详细说明朱亮祖勾结豪强,为非作歹的事情,以及干涉自己判案的事情。

但是,朱亮祖速度更快,以道同不尊重上级,胡乱判案为理由,准备收拾了这个小官员。当朱亮祖的手下快马加鞭赶到京城时,道同的信还在路途中晃晃悠悠地走着。当朱元璋看到朱亮祖歪曲事实,告了道同的文章时,朱元璋怒了,这还了得,一个小小县令竟然对一个侯爷如此行事,朱元璋下命令:斩了这个县官。

道同人头落地后不久,朱元璋收到了道同的书信,一番调查后得知道同死得很冤,这一切始作俑者竟然是朱亮祖。这把朱元璋气得够呛,快速把朱亮祖和他儿子招了过来。

朱亮祖吓坏了,但是仗着自己有免死铁劵,朱亮祖来了。以为朱元璋要让人斩杀他,没想到朱元璋亲自动手,不用刀,不用剑,拿了一根铁鞭子,对朱亮祖父子一顿打,只是火候没掌握住,最后两人被打死了。事后,朱元璋说道:“朕怒而鞭之,不期父子俱亡”。啥意思?我太生气了,只是手底下没控制住。

是的,没控制住,把人打死了,好一个理由。朱亮祖压根没想到自己父子俩会被鞭子打死,谁想到朱元璋出手如此重呢?免死铁劵都还没来得及用呢?

除了谋逆的,除了失手打死的,还有个别直接赐死的,总之,朱元璋想要弄死你,你整上十个免死铁劵都没有用。

总体说来,免死铁劵不免死,因为它第一防不住“谋逆”罪,其次它对“失手致死”也无可奈何,如此免死铁劵“有和无”实在区别不大。


蓝风破晓


免死铁劵,是朱元璋的奇思妙想,据说可免死罪一次。

朱元璋当年大封功臣,十分慷慨,一口气签发了34张免死铁劵。得到铁劵的大臣,个个欣喜若狂,手舞足蹈,像是请来了菩萨似的,设香案在大堂供着,似乎有了铁劵,就多了一个脑袋。


这些开国功臣,大多是一人一张,但李善长是个例外,他一人搞到了两张,可以免死两次。

然而,这些开国功臣,最后大多一一惨死,李善长虽有两张铁劵,仍难免一死,一家老少十口也尽数遭杀。

李善长是不是老糊涂了,关键时刻,为何不出示免死铁劵啊?

李善长不傻,关键时刻出示了,朱元璋一看,嘿嘿冷笑,他拿出了一张铁劵使用说明书,只见上面写道:

本铁劵适用于抢劫、强奸、杀人、纵火等暴力犯罪,但谋反罪除外。

李善长一看傻眼了,捶胸顿足,嚎啕大哭道:“城里套路深,哥要回农村。”


朱元璋笑道:“农村你去不了了,要去只能去地府报到了!”

除了李善长,还有哪些大臣虽有免死铁劵,还是被砍头了呢?

徐达,有免死铁劵一张。徐达生了背疽,不能吃烧鹅,因烧鹅乃发物,吃了会背疽破裂而死,后来,朱元璋专门让人送来一只大烧鹅,徐达看了之后,知道活不了了,一边流着泪,一边吃着烧鹅,最后死掉了。


蓝玉,有免死铁劵一张,全家惨死,株连一万五千人。

胡惟庸,有免死铁劵一张,全家遭杀,株连三万多人。

免死铁劵不仅不能免死,反而成了一道催命符。


一半秋色


丹书铁券,民间俗称免死金牌,这是皇帝发给有功劳臣子的最高荣誉,也可以算成是臣子的挡箭牌。朱元璋就曾经给34个功臣都颁发了免死铁券,不过,这个免死铁券有一个小小的陷阱,那就是,只要不是谋反,都可以免死。

当然,并不是说免死随时都可以用,绝大多数免死金牌,只能免死一次,有些功劳特别大的,可以免死两次。比如被称为明朝第一功臣的李善长,他的免死金牌可以免死两次,儿子也可以免死一次。

了解明朝历史的人都知道,李善长最后的结局非常悲惨,不但自己被处死,而且还牵连了自己的家人,于是,一家七十多口,全都被处死。李善长其实非常无辜,胡惟庸案发生后,李善长虽然有所牵连,但毕竟和李善长的关系不是很大。

这一次,朱元璋原谅了他,免去了他的死刑,流放到了崇明。但几年后,朱元璋再次秋后算账,最终,李善长还是因为胡惟庸案件而受到牵连,最终悲惨死去。

李善长的结局,告诉人们两件事,第一,免死金牌不是万能的,如果触犯了谋反的大罪,那是不可能被赦免的。第二,谋反不谋反,你说了不算,皇帝说了算。

那么,我们回头再看一下问题,就会发现。历史上所谓的丹书铁券,免死金牌,全都是一种象征性的摆设。聪明的人不会把这种东西当成护身符。因为,所有人都知道,即使有免死金牌,只要皇帝想让你死,谋反的罪名很容易成立,虽然你本身不会谋反,但你却没有申辩的权利。

李善长和那些有了免死牌,却依旧被处死的人,他们的结局诠释了什么叫做伴君如伴虎。问题中问的,或许真的是太过天真。

有人或许说,朱元璋太过残忍刻薄。在中国历史上,这种事情实在太多了。人们对于权力地位欲望,远远超出了道德以及人性的约束。如果换位思考,人们或许就会明白,朱元璋等人很害怕权力的丢失,有其害怕谋反等行为。

免死金牌是一把双刃剑,表面上看是一种殊荣,一种荣耀,实际上,在免死金牌背后,是一种警告和不信任。人们如果过于天真的认为,免死金牌真的可以免死,当有一天死亡就在眼前之时,就会明白,现实的残酷,远超你想象。


小小嬴政


朱元璋为什么要给大臣发“免死铁卷”?

这一个问题最重要。

明朝很多人不明白,现在很多历史研究者也不明白。

朱元璋颁发的“免死铁卷”,重点不在于持卷者可以免死。

朱元璋搭功夫,搭成本弄什么劳什子“免死铁卷”目的只有一个:
以显示朱元璋“皇恩浩荡”,赏功大方!对得起手下人的跟随!

朕念尔勤劳既久,立功最大。今天下已定,论功行赏,朕无以报尔,是用加尔爵禄,使尔子孙世世承袭。朕本疏愚,皆遵前代哲王之典礼,兹与尔誓......若犯死罪,尔免二死,子免一死,以报尔功

人最宝贵的是什么?肯定是生命呀!什么金银财宝,高官王侯那里比的了生命珍贵呢!

朱元璋决定给予李善长,胡惟庸,蓝玉等34人第二次生命,甚至给了李善长两张“免死铁卷”,就是给了两次生命呀!

你们看看,我朱元璋对你们多好呀!“赏”不可谓不厚了吧!我对得起你们立的大功了,你们这些王八蛋要对得起我呀!不要翘尾巴!——朱元璋如是说。

但是,朱元璋接着说:为了防止你们翘尾巴,对不起我赏给你们的“厚赏”,也为了保护你们,以不让你们胡作非为,咱们加个备注吧!

除谋逆不宥,其余若犯死罪,尔免二死,子免一死,以报尔功。”

恩,免死有条件,谋反照杀不误。

至于什么是谋反,谁来解释谋反?

自然是朱元璋了,朱元璋说你谋反了,你就是谋反了。

重申一下重点:

免死铁卷者只为为了显示朱元璋“君恩深厚”!

和免死与否关系不大!


葭明通半瓶历史


第一次知道“免死铁卷”是在《水浒传》中,对小旋风柴进的那个铁片子感兴趣,但是也知道了“丹书铁券”这个东西。其实不只是宋朝,大明王朝刚刚建国的时候,朱元璋为了表彰那些功臣们,也搞了这一套,无非是为了表明他对昔日一起征战大臣们的深明大义和崇高谢意。

大臣们当然很高兴,因为有了这个东西就可以免死了,但是根据后来的事实表明,他们想的太早了,而且在朱元璋一朝,伴随着日后的大屠杀和大清洗。我们不禁迟疑,难道丹书铁券不灵了吗?为什么朱元璋还会杀持有丹书铁券的大臣来?这些大臣的智商呢?

别看是一个小小的铁片,这就涉及到一个权力博弈的问题,其主导权当然是在朱元璋身上,其最终的解释权也在朱元璋这里,这玩意到底有效无效,还不是朱元璋一句话的事情。朱元璋说他有效,他就有用;说他无效,就是废铁一块。

但是朱元璋在背后留了致命的一招,那就是丹书铁券免死的前提,那就是“所谓免死,除谋反大逆,一切死刑皆免。”也就是说,只要你不是谋逆大罪,其他的任何罪名都可以赦免。所以说,朱元璋想除掉那些手中持有丹书铁券的开国功臣,也只有把他们归为谋逆造反的一党。

朱元璋即位后,面临着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巩固自己的政权,他深知功臣们个个劳苦功高,又能力非凡,是威胁大明王朝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自己在位的时候,尚可镇住,但是自己驾崩之后,儿孙们即位了,这就是一个问题了,所以必须要对他们下手。

我们都知道,朱元璋晚年的时候,制造了很多惨案,只要是他认为有威胁的基本上都处死了,而且这些被处死的大臣,基本上都是犯了谋逆大罪。至于为什么都是谋逆大罪,因为他们手中都有丹书铁券,李善长、刘基、徐达等等,基本上都有,而且大部分的开国大臣都有。

朱元璋也知道这些人没有谋逆之心,但是自己在的时候没有,并不代表以后没有,他们没有,并不代表他们的儿孙没有,所以说为了大名江山和子孙后代的稳固统治,自己出的这个难题,必须要自己解决掉,于是胡惟庸案、蓝玉案,这一系列的案子中,牵涉进了很多人,牵涉进了很多的人头落地。

丹书铁券这玩意,纯粹就是个心理安慰,这一点朱元璋心里清楚,大臣们心里也清楚。也终究逃不掉“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命运。


人民正能量


这个问题三哥来回答。功臣们不是不想用,而是不能用,因为等到朱元璋要杀他们的时候,免死铁券已经成了废铁一块。其实,免死铁券更像是一张荣誉证书,而不是万能的“护身符”,真正决定免死铁券是否有效的还是专制帝王的个人意旨和皇权统治的需要。

免死铁券最初被称作丹书铁契,其首创权属于汉高祖刘邦

秦末天下大乱的时候,刘邦带着一帮穷兄弟,经过几年的厮杀,建立了大汉朝。为保证王朝的长治久安,刘邦定律令、申军法、制礼仪、建章程,对于那些随他出生入死、立下功勋的文臣武将,刘邦还通过封爵、加官、厚赏等加以笼络,其中一个手段就是为他们颁发“丹书铁契”。《汉书·高帝纪》记载: “又与功臣剖符作誓,丹书铁契,金匮石室,藏之宗庙”。

所谓“剖符”,就是把功臣们所受爵禄、优待条件等内容刻写在“符”上,将其一分为二:一半由朝廷保管,“藏之宗庙”;一半颁给功臣们,作为他们及后代享受特权的凭证。这种“符”就是丹书铁契,用丹砂写在铁板上表示庄重,同时能长久保存。汉初功臣萧何、韩信、曹参、张良、陈平、周勃、樊啥等得到了丹书铁契。

最初的丹书铁契并没有明确写上免罪免死的条文,获颁铁契的功臣后来很多因为犯事被惩处。如相国萧何仅因“强贱买民田宅”及“多受贾人财物”而被刘邦逮于狱中,险遭不测;淮阴侯韩信更是被诬谋反不仅本人被杀,而且被“夷灭三族”。

“丹书铁券”可以免死的记载最早出现在魏晋南北朝时期,这可能与南北朝战乱频繁有关,因为帝王动辄杀戮,臣下生命朝不保夕,为鼓励臣子为皇室效命,才明确在铁券的誓词中写上免死的条文。

隋唐以后颁发“丹书铁券”成为一项固定制度。凡开国勋臣、中兴功臣、少数民族首领,甚至连宠臣、宦官也赐予铁券。现在能看到的最早一块“丹书铁券”实物,是唐昭宗在乾宁四年(897年)为犒赏镇海、镇东两军节度使钱鏐平定董昌叛唐称帝有功而颁赐的。唐亡后,钱鏐遂割据浙东称吴越王,作为钱氏光宗耀祖的铁券亦世代相传。该券呈覆瓦状,铁质,宽29.8厘米、长52厘米、厚2.14厘米,上有铭文300多字,这些字已不是丹砂所书写,而是用金丝镶嵌的办法制作,可称为 “金书铁券”。

(钱鏐铁券,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免死铁券的两面性

朱元璋建立明朝后,开始考虑封赏手下的功臣武将,并决定效法前朝君主给勋臣颁赐铁券的做法。当时因为不知道前朝铁券的形制,朱元璋听从学士危素的建议,还亲自召见钱鏐的后人钱尚德,一睹钱鏐铁券的真面目。

《明通鉴》记载 :“上之将封功臣也,议为铁券,而未有定制,或言台州民钱氏家藏有吴越王钱鏐唐赐铁券,遣使取之,因其制而损益焉。”

也就是说,明代制作的免死铁券,是仿照唐人样式,同时有些变化。明人沈德符《万历野获编》披露: 明代的“公、侯、伯封拜,兜(都)给铁券。形如覆瓦,面刻制词,底刻(自)身及子孙免死次数。质如绿玉,不类凡铁。其字皆用金填。券有左右两通,一付本爵收贮,一付藏内府印绶监备照。”

洪武三年(1370),朱元璋大封功臣的同时,得到“免死铁券”颁赐的大臣有:徐达、李文忠、邓愈、汤和、李善长、冯胜、耿炳文、傅友德、唐胜宗、陆仲亨、费聚、赵庸、华云龙、朱升等。

这些免死铁券上到底写了些什么?我们来看看韩国公李善长获颁铁券上的文字:

“朕闻古之帝王成大业者,实由天假英贤以辅之,故威德加于四海,而天下定矣。朕起自草莱,提三尺剑,率众数千,居群雄肘腋间,未有定期。而善长来谒辕门,倾心协谋,从渡大江。于是定居建业,威声所至,无不来附。不一二年间,集兵数十万,东征西伐,日不暇给,尔独守国,转运粮储,供给器仗,未尝缺乏……比之于尔,萧何未必过也。今天下一家,尔年已高,朕无以报尔,是用加而爵禄,使尔子孙世世承袭……除谋逆不宥,其余若犯死罪,尔免二死,子免一死……”

其他功臣获颁铁券上的文字也类似,无非是以皇帝口吻称颂大臣功绩,作为报答,给予世袭的爵禄,而且大臣及子孙可以享受免死罪的特权。不过,这个免死“特权”是有前置条件的,谋逆大罪不可免死。至于什么是“谋逆大罪”,最终解释权当然归皇帝。

事实上,大多数功臣没有享受到朱元璋赐予的免死特权,得到免死铁券的功臣中只有汤和、朱升两位得到善终,其他人不是因为“谋逆”罪名被杀,就是不明不白地去世。

曾经功比“萧何”的李善长已经退休多年,在七十七岁的时候还因为被牵连进“胡惟庸党案”被处死,一门七十多人被杀,只有长子李祺因为有其妻临安公主(朱元璋之女)庇佑,而幸免于难,他们的儿子李芳、李茂也因此逃过一劫。

(李善长)

再来看看宋国公冯胜。当初铁券上“谓胜兄弟亲同骨肉,十余年间,除肘腋之患,建爪牙之功,平定中原,佐成混一”,然而到了朱元璋晚年,担心皇太孙朱允炆年幼无执政经验,无力钳制功臣宿将,在掀起“蓝玉党案”的两年后,冯胜被赐死。

清人谷应泰在评论胡蓝党案时说:“朝登盟府,夕系槛车,口血未干,爰书遂拟。以致善长自缢。景濂道亡,萧何三木而就徵,望之仰药而自尽。”

一方面是大封功臣,颁赐“免死铁券”,另一方面又要大开杀戒,诛戮功臣,这就是朱元璋的两手准备。免死铁券的作用是显示皇恩浩荡,让接受者死心塌地继续为皇帝卖命,而当皇帝感觉到皇权受到威胁时,便将当初的“河山之誓”抛之脑后,对功臣们罗织谋逆罪名一杀了之,此时,亮光闪闪的“免死铁券”就成了一堆废铁。



听三哥说历史


朱元璋笑了,这免死铁券可是我发的,说明书和解释权不应该由我来安排吗?

众多要被杀的功臣哭了,刀都架在我们脖子上了!我们还拿免死说事,话说我们得多天真!

事实上明朝的免死铁券,或者说其他朝代的免死铁券,纯粹就是一张废纸,它的作用只不过是荣耀,作为皇家御赐自己地位的象征,谁也不会天真的指望它能给自己带来免死的特权,更别说在铁券中,有过特殊的注明:除谋逆外!

简单的来说,铁券的作用只应对于造反以外的罪行,例如杀人、贪污等,然而这些罪对于那些明朝开国功臣来说,通常情况下根本不会触碰,就算杀人也会由其他下人代劳,而他们位高权重,本来过的就是富贵的日子,贪污的红线也很难触碰,即便碰了只要对皇权威胁不大,皇帝也未必会选择追究。

所以明朝历史上持有免死铁券却还被处死的人,通常太祖皇帝都给他们安了一个必死的罪名,那就是谋逆!我的铁券没包含此项,所以在谋逆范围里的功臣们,他们手里有再多的铁券也无用。无论是皇帝还是这些功臣,几十年前能在血雨腥风的战场上活到现在,最起码的智商还是具备的,老朱就是成心让你死,这个时候你拿出一个不管用的免死铁券,那是不是太缺心眼了?这种情商的人还能活到现在?

例如李善长,获得自己免死2次的铁券一张,儿子免死1次的铁券一张,结果最后全家几十口被灭。蓝玉的铁券更加“光芒万丈”,可世袭免死1次(自己用不到可以传给下一代,然后继续往下传),结果自己全家联同被株连的共计15000人全部被杀!这不是免死券,而是催命符!获该殊荣的都非等闲之辈,可在皇权高度统一的明朝,也意味着这些人接下来的脚步将无比艰辛,一旦走错路,铁券就会直接传化为一张满门抄斩的圣旨!


辽宁资深球迷


一个鞋拔子脸脸的男人,拿着一块瓦片儿、铁的,敲的叮叮当当的响,手里拿着一把抽奖券。

高喊:

来了抽奖喽,抽奖喽,有大奖欧,抽奖券三两银子一张。

顿时围了一群人,大家都想看看是咋回事儿,只见那瓦片上写到“免死”,众人一阵惊讶高呼“大奖”。

俗话说“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有几个人开始议论起来了

吴姓男子:“这东西不靠谱吧,当初我抱着王,还是被那群龟孙,拿矛给戳了个透心凉”

“靠啥谱,当铺,当你的命的,我这袖子里还留着先帝的遗昭呢”一名窦姓男子附和

“你看那行小字,除谋逆不宥“一个刘姓眼尖的男子说“老李家给我的那块儿金牌,可没有这条,不靠谱,不靠谱”

“一群封建的老古董,宪法懂不懂?“又一个刘姓男子说道“都散了吧,不靠谱!”

人群一哄而散

之前有几个看到奖品,出钱抽奖的,因为出过钱了,就没走,等着开奖。

他们是蓝玉、胡惟庸、李善长等等

奖一开,他们都中了

鞋拔子脸的男人走过来笑呵呵的说:“各位老兄弟,好运气啊,明儿到我家领奖”,转身走了。

剩下蓝玉、胡惟庸、李善长等人,拿着兑奖券,不断观摩,忽然几个人骂了一声“操”。

原来抽奖券上写着“最终解释权归鞋拔子脸”


目西


免死铁券,又称免死金牌、丹书铁券,对于臣子来说,如果能得到免死铁劵,那将是一种极大的荣誉。

实际上,免死铁劵它更多的是皇帝给臣子的一种恩惠,是皇帝为了笼络功臣的手段之一。但是如果臣子要作死,那就没有办法了。

拥有免死铁券,是一种荣誉,但不是护身符。

一个臣子什么情况下能够被皇帝授予免死铁券?立下大功,皇帝给予恩典,这是一种荣誉。朱元璋在洪武三年大封功臣,封了李善长等六位公爵,汤和等二十八位侯爵,并且一口气给他们每个人都发了免死铁劵。

拥有免死铁劵,可以让自己在犯了大错、要被杀时救自己一命,仿佛多了一条性命,多了一个脑袋。能够得到免死铁劵,大臣们自然是非常高兴,有不少人还把铁劵放在大堂上供着。

臣子得到了免死铁劵很开心是很正常的事,这毕竟是皇帝对自己的一种肯定。但是,有了免死铁劵,就真的多了个脑袋了吗?

如果以为拥有了免死铁劵就能够高枕无忧、肆意妄为的话,那就大错特错了,因为免死铁劵不是护身符。

事实上,有34位功臣得到了朱元璋发的免死铁劵,但这34位功臣却基本上都没有好的结果。李善长,一位跟了朱元璋几十年的先生,堪比萧何,拥有免死铁劵,官居中书省左丞相、太师,最后的下场是全家七十余人被朱元璋处死。蓝玉,明朝的凉国公,捕鱼儿海之战名震天下,最后的结局同样是被杀死。

李善长和蓝玉的例子很好的说明了一件事情:免死铁券是皇帝给的没错,但这并不是护身符,想要凭借免死铁劵而胡作非为,那会把自己给害死的。

免死铁劵有“漏洞”

为什么大臣们得到了免死铁劵却不能够免死呢?这就不得不说到免死铁劵的“漏洞”了。

什么漏洞呢?免死是在一定条件下才能给免死的,明朝沈德符在《万历野获编》中写道免死的条件,这条件是:

所谓免死,除谋反大逆,一切死刑皆免。然后革爵革薪,不许仍故封,但贷其命耳。

只要你不是谋逆造反的大罪,其他原因造成的死罪,都可以赦免。

单从这样看来,似乎免死铁劵还挺有的,我只要不谋反,我就能够免死一次。但实际上真的如此吗?谁来定你的罪?是皇帝,皇帝说你是谋反,你即便真的不是谋反,你又能如何?天下之大,却没有听你辩解的地方,你的罪,被安排得明明白白。

免死铁劵的背后,体现的是封建社会“人治”下法律的随意性。你为什么能够免死?因为皇帝给你恩典免你一死,你为什么会死?因为皇帝想让你死。免死铁劵深层次来说体现的是法律的随意性,这就意味着,免死铁劵注定无法保你平安,皇帝能够给你恩,自然也能给你威。


简单平凡123123


这个问题老梁来回答。

好吧,俺不得不说,老黑们又跑到老朱家的地头上来黑老朱了。这啥事,都能给老朱家整一堆,开头那水果大战,桃子杀人,李子杀人,回头整个西瓜塞牙缝都能杀个人,这也没谁了,今又弄了一免死铁卷搁着讨论老朱无德无能,挑毛病杀人。

照一般人的想法,这免死铁卷搁着就成了那破优惠券,瞅着一百的优惠,屁股后面涨一百二,不仅不能免死还掏你家底,这也真是没谁了。

话说这免死铁卷虽然挂了一个免死的字,但这物件又不是啥盾牌,皇帝真要捅你,哪有捅不死的。

说道这里,估计有些人就要说了:“整这么大一圈过来,那免死铁卷还不是纸糊的,最后还不是让朱元璋一个接着一个的给捅死了!你这属于高级黑吧!”

您高抬俺了,啥高级黑,俺没干过这玩意。首先大家伙得肯定一点,任何的事他都是有原因的。毕竟老话说的好,水有源树有根,您整根大辣椒吃吃,没农民伯伯捯饬那土地,还吃不上不是。

今天咱就借住题主这一亩三分地把这事掰扯掰扯。

咱先从这牌牌说起。

在老百姓的认识当中,这物件被称为免死金牌。印象当中家里要有这么个东西,就得搁大堂里供上,天天上香,啥红苹果,啥大香蕉的天天的换新鲜的。

这家里头如果出了啥混蛋尽干些不着调事的傻小子,这物件就能派上用场。当皇帝派人去拿的时候,往往先窜出一个,脑袋扎金花,身穿大红袍的老太太,一根龙头拐杖搁地上一杵,另一只手整一个亮闪闪足够晃瞎眼珠子的圆牌牌。

“免死金牌在此,看那个扯淡的敢把俺孙子拿走!”

然后一个十七八或者二三十的糙汉子,抱着老太太的大腿,一把鼻涕一把泪的搁老太太的衣服上摸:“奶奶救俺!”哭的那叫个稀里哗啦,惊天地泣鬼神啊!

得咧,就这么一下子,皇帝这方就先软了一层。

那么事就这么结束了吗?那么扯淡吗?那戏文了回回都有办法,把这傻缺一样的糙汉子拿住,回手就是一剑给捅死,了事。

所以戏文里已经告诉咱,这东西真真的不靠谱,您要信了这玩意,真真的把自己往火山口上塞。

为嘛这么说呢?因为搁最开始的时候,这叫丹书铁劵或者叫金书铁卷,其他的名就更加多了,小伙伴们对这也不感兴趣,多了咱也不提了。

为嘛叫丹书铁劵呢?因为开头的时候,这物件是用朱砂写字,而且这底子是用铁片片造的,所以叫丹书铁劵。

最开始是在汉高祖刘邦的手里发行的,这物件这个时候就不具有啥免死的功能,它就俩功能,其一是皇帝给下边大臣封侯的凭证,其二这就是一军功章,表示你这人确实能干,得到了皇帝的认可。

而且这物件怕你仿照,人家是一分为二,左边这块下边人拿走,丢了该不补缺,而剩下的右边这块皇帝自己收藏起来,到时候就能拿出来核对,这要是对不上,就得拿脑袋补这缝。

这事,整到南北朝时期,这物件才具有了免死的功能。

那会大家伙也知道,那是咱大华夏一次大分裂时期,上接十六国,下接大隋朝。

那叫个乱,天天的一帮人拿着大刀片子,互相怼,把个大华夏祸祸的不成样子了。

打仗这就得死人,这就得有军功加爵。这天天的打,打的封无可封了,齐活,这免死的功能就这么诞生了。

那么传到唐朝的时候,这铁卷上就不用朱砂写了,而是用金块镶嵌上去,毕竟大唐朝的国力就摆在那里,用点金子啥的合适。

打这里起这免死铁卷的制式算是确定下来,大家伙都仿照唐朝的制式进行制作。

朱元璋手上的免死铁卷

那么这事到了朱元璋的手里,他也整了一堆免死铁卷,有着公爵头衔的发给了六个人,侯爵的一共给二十八个人发了下去。

咱就说吧,您这没个大功劳,没个啥能耐的能捞这么一块吗?根本就不可能,毕竟这是开国的时候,靠着油头粉面的大脸蛋子上位的还真不会有,毕竟这样的分分钟钟就让敌人给砍了大脑壳不是。

能人强将那叫个海了去了,而且能拿到这免死铁卷的那还都是能人中的能人?

好吧,问题就出在这里。

后来这,三四十家,本人没有被杀,子女不被杀,没有被胡惟庸这老小子,还有蓝玉这大脑壳连累到案子里的,就三人。一个是汤和,另一个是华高,再有一个就是徐达。

说道这里,估计有人要说了,这徐达不是让老朱整一只北京烤鸭,啊不,烧鹅给整死了吗?

拉倒吧,那就是野史中记录的,正史中是老老实实病死的。有机会咱再说这事。

说道这里,估计有人就说了:“你看看,这没有黑朱元璋吧,发出去这么多,活下来就三,这还啥免死金牌,逗人玩呢?”

俺就呵呵了,这事要和当时的环境要结合。当年朱元璋着手培养的皇帝继承人朱标,这人比朱元璋死的还早。

这一家伙下去早些年给这朱标搭配的太子党,这就没人能压服的住了。毕竟后期朱元璋已经开始放手让这朱标处理国事了,这太子党已经开始做大。

开头朱标利用这太子党一系,能把这开国功臣压住。但这朱标一死,把朱允炆推出来。

就朱允炆他的班底还没来得急培养,而且他这人优柔寡断的,满朝堂那都是谁也不服谁的能人猛人,他能压住个谁?

只要朱元璋一死,这些人但凡活着,不给你整点事出来,俺都不信,更别说朱元璋了,他更加的不相信。所以啊,这就有了后面大杀特杀。

这是其一。

再有这个时间点上的朱元璋已经开始疑神疑鬼,但凡和谋反沾边的他绝对不会放过你。他就害怕这朱允炆弹压不住,最后把老朱好不容易打下的天下,分分钟钟的就给闹掰了。

刚刚俺不是说了,能拿到免死铁卷的那个不是猛人,当然也就进入了朱元璋的眼珠子里了,不盯他盯谁呀!

简单的说,就拿蓝玉的性格,谁能压服的了,没人吧!

所以朱标不死,后边的事真真的就没有了,但麻烦的是朱标死了,朱元璋不得不这么干,不然天下还得乱。

最后插一句,那免死金牌不是啥都能免的,您要是整个造反啥的,这东西就是个废物。

好了,今天就写到这里,喜欢的朋友加个关注,顺手点个赞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