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竹园镇:防疫途中“充电宝”,脱贫攻坚“发电站”

疫情再严重,服务不能断,立足“防疫+服务”,提供更安心、更放心的服务;任务再困难,复工不能停,狠抓“防疫+复工”,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这场战役是一场没有硝烟的“双线战役”,科学谋划,积极探索,斑竹园镇的扶贫车间和扶贫基地正吹响“战役必胜”的号角。

统筹兼顾,靠前指挥,“防疫+服务”,服务区当好防疫途中的“充电宝”。位于斑竹园镇境内的长岭关服务区不仅是沪渝高速上的一个临时休息站,也是金寨县第一批扶贫基地之一。长岭关服务区作为斑竹园镇的扶贫基地,为47人就近提供就业岗位,其中20人为贫困劳动力。从新冠肺炎爆发初始,到复工复产务工人员返岗大潮,长岭关服务区从没有间断过提供服务,时刻保持“防疫、服务两不误”。这期间,服务区加强物资储备,免费提供开水,保证方便面、矿泉水等必需品充足,满足司乘人员需求;加强服务引导,安排工作人员合理引导人员如厕、加油,避免人员扎堆、聚集,提供休息场所为司乘人员休息;加强疫情防控,设立临时检疫点、安全检测通道,对所有来往人员进行体温监测,并进行登记;还设立40余间留观室,对体温超过37度以上的人员留置于留观室,并紧急上报当地防疫部门。如果说沪渝高速是人员流动、保障各类防控物资和生活必需品供应的“绿色通道”,长岭关服务区就是防疫途中不断供电的“充电宝”。

压实责任,细化量化,“防疫+复工”,企业做好脱贫攻坚的“发电站”。

疫情防控到了关键时刻,不能放松;复工复产到了紧要关头,不容耽搁。面对疫情,斑竹园镇并没有采取一关了之、一停了之的“一刀切”式做法,而是稳步有序组织企业复工复产。要在非常时期、特定条件下走好走稳防疫抗疫、复工复产的平衡木,只有科学安排的复工复产,才能将疫情的风险隐患降到最低。非常时期,当有非常之举。斑竹园镇的扶贫车间家康木制品厂近日已全面复工,厂内25名员工已返岗。为杜绝聚集性疫情的发生,家康竹制品厂严格做好返岗员工的健康管理和监测,员工必须佩戴口罩进入车间;厂内配备体温枪,在上午上下班,下午上下班一天共4个时段对员工进行体温测量,同时借助“皖事通” 安康码进行每日健康打卡;对人员密集的办公场所、车间进行一天2次的消毒,保持通风换气;用餐采取分餐制。既要安全地“复”,又要高效的“产”。生产物资方面,家康竹制品厂生产所需的原材料大部分为本地竹子,保证了复工生产的原料所需,降低了从外地运输物资带来的风险。同为扶贫基地的三利丝绸厂也已进入复工阶段,为做好复工复产,三利丝绸厂在复工前期就制定好复工复产防疫方案,并实行分厂区、分批次逐步复工,目前一分厂已返岗20余人。三利丝绸厂还组织班子成员成立了防疫小组,负责后对员工进行健康监测和防疫监督。斑竹园镇人民政府为三利丝绸厂配备口罩400只以及其它消毒物资,以保障企业日常防护物资需求。脱贫攻坚关键时刻,企业复工复产,才能做好为带动经济发展发力的“发电站”。

复工复产节奏不断加快,且听全面复苏的脚步越来越近;疫情防控形势不断好转,且看斑竹园镇战胜疫情的景象即将到来!(熊佳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