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读完了钱钟书的《围城》,颇有醍醐灌顶之感。本来只晓得《围城》有名,而对于其为什么有名一直不知所以。所知道的也只是那句,“在外面的人想进去,在里面的人想出来”。
这次读起《围城》说来也偶然,虽然知道这部作品这么多年,却从来没有想过去读。哪怕之前拜读了一些杨绛的作品,对于他们一家三口的趣事也略有耳闻,只是赞叹杨绛对于生活的开明,而对于钱钟书此人没太大兴趣。此次五一先来无事想找本书来看看,《围城》恰好就跳到了推荐栏里,想来也是必然,到了该看的时候。
初看就一发不可收拾,爱不释手,直到看完。在阅读之中,我就感叹这是我读过的拿中文写的作品中(包括译本)最好看的一本书,无论是从可读性还是从文学性来说,都是极好的。忍不住要说,百年孤独可以拿诺贝尔文学奖,那《围城》也拿得。《围城》描绘了许多鲜明的人物,描绘了当时的社会,描绘了那个时代。里面的人物一个个惟妙惟肖,你可以感受到人物自己在故事中发展,那样真实;你可以从人物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感受到那个社会某个阶层的样子,深入人心;你也可以从人物和社会一起看到当时那个时代,在那个大背景下都发生了什么。
从某种角度来说,这本教会了我怎样欣赏《清明上河图》。在我的印象里,《清明上河图》一直是我们国家的瑰宝,可对于我这样对画作一窍不通的人来说,实在不明所以。但是看完《围城》我明白了。通过生动得描绘和刻画细节可以让你感受到当时的人物情感,当时的社会百态,当时的时代特征。这样的描绘是超越时间和空间的,真正阐述了什么是经典。
看完《围城》后,另一个很深刻的感觉是钱先生是用比喻的大师。书中几乎处处都运用了比喻,还通过比喻说了不少俏皮的话,妙趣横生,可丝毫没有让你感受到节奏的拖沓,反而让你更加愿意读下去。这种驾轻就熟,四两拨千斤的感觉,令人赞叹。比较看的余光中和余华的作品,前者文学性太强,文字太过优美;而后者文字虽充满力量和厚重感,但是缺少一些美感。而钱先生的这部小说可以说是集天地之灵气了。
读完后想把钱先生其它的作品也一并看了,才发现《围城》是他唯一的一部小说。他的作品多是研究成果,他也自称为学者,而不是作家。相比较现在如此多产的作者们,这样的态度可能才是一个文人真正的态度。
看完《围城》我对中国的作品充满了信心,从前我们有可以世界级的作品,以后也同样会有。
閱讀更多 念禹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