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蜀茶莊·散文天地」至簡(四川)

「西蜀茶莊·散文天地」至簡(四川)/不尋常的春天

▲作者近照

至簡,原名楊平,四川鹽亭人,文學愛好者。曾在《四川日報》《四川農村報》《綿陽日報》《四川教育》《教育導報》《四川工運》《中學生課程輔導》等報刋雜誌上發表文章數十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尋常的春天(散文)


■四川 至簡


春天來了,雖說年年歲歲春相似,但今年的春天卻特別不尋常。春光依舊那麼美好,花海仍然那麼漂亮,然而美好卻被痛苦劫持,漂亮的花海里暗流湧動,掀起了陣陣驚濤駭浪!

宅居已經四十多天了,好不容易疫情緩解,久未出門的我走出小區,來到綠道,舒展筋骨,享受大自然賜予的美麗風光。已經是仲春了,綠道上三三兩兩行人戴著口罩相距而行。我說不出多高興,也許是疫情向好,心靈有了些許解脫;也許是春回大地,看到了盎然春意,勃勃生機。是的,春風又綠涪江岸,萬紫千紅春滿園!

春早已來了,早到的梅花送走了冬的凜冽,帶來了春的絲絲溫馨;杏花、梨花謝卻了雪的冰冷,把素潔高雅傳承,一夜春風,千樹萬樹競相開放。而仲春時節,是花的海洋,五顏六色的花兒次第綻放。桃花灼灼,花枝招展,像十七八歲的小姑娘,粉面含羞,雙腮上潮起幾朵紅霞;櫻花薄如蟬翼般在枝頭翩翩起舞,白的,紅的,粉的,搔首弄姿,盡展芳華;還有那鋪天蓋地的油菜花,在剪剪微風中搖曳,蕩起了一卷卷金色的波浪。鶯歌燕舞,蝶亂蜂狂,五彩繽紛的春天,靚麗了田野,芳香了山崗。

我漫步在三江岸邊,觀賞著花的爛漫,陶醉於萬物復甦的清新。經過冬的沉潛,小草枯萎的葉子早已化為春泥,滋育著新芽萌發,新芽伸出了尖尖的腦袋,靜靜的悄悄的探望著踏青的行人。垂柳婀娜多姿,嫩技細葉在風中飄逸,像碧綠的絲絛因風而起,又似窈窕淑女多情的長髮飄飄。來到三江碼頭,看著一江春水一平如鏡,一碧如洗的天空飄浮著幾朵白雲,金光閃閃的暖陽掛在天上,熱吻著綠水,水天一色,如詩如畫。百十隻紅嘴鷗俶爾低空盤旋,俶爾掠過水麵,“嘎嘎"叫聲不斷;閒散的野鴨在水裡嬉戲,時而隱身,時而浮起,時而成群結隊到沙灘上休閒取暖。

徜徉三江碼頭,沐浴在春光裡,遠眺鬱鬱蔥蔥的富樂山,禁不住心馳神往。富樂山可是春遊的好地方,滿山松柏青翠欲滴,這裡一塊,那裡一片的鮮花點綴其間。一池春水,幾處涼亭,讀書品茗,頗為瀟灑,別有雅趣。山頂富樂閣高聳入雲,飛閣流丹,詩文壁畫,在燦燦陽光下熠熠生輝。登高望遠,綠水繞城過,青山相與來,天高地闊,空曠靈透,讓人心無綺念,任隨晨鐘暮鼓自由飄蕩……恬淡愜意的富樂山是春天的一大亮點!

春天就這樣來了,她邁著輕盈的腳步,伸展著溫柔的雙手,擁抱著山川大地,河谷溪流,含情脈脈,風情萬種。我在煦煦和風中流連,感受著春的多情和溫暖,然而思緒卻長上了雙翅,飛到了如火如荼的抗疫戰場。

冬末春初,新冠病毒突襲了武漢,一時恐慌,一度沉淪,黃鶴樓在悲泣,漢江水在哀鳴,隨著五百萬人的返鄉大潮,新冠病毒向全國蔓延……

黨中央發號令,全國緊急動員,一場聲勢浩大的全民防疫戰打響了,全國進入了戰時狀態。“豈曰無衣,與子同裳”,全國馳援武漢,四萬多白衣戰士從四面八方集結奔赴前線,雷神山,火神山,方艙醫院迅速建成,各種物資源源不斷。武漢,你不孤獨,你不會再遭嚴寒,因為祖國和十四億人民就是你的春天!

全民戰疫,大考當前,聯防聯控,封城封路,切源堵流,排查追蹤,華夏兒女同心協力,守望相助,共克時艱。這不尋常的春天啊,讓我們遍體鱗傷,憂心如焚,但“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多難興邦啊,我們的民族愈挫愈勇,我們的祖國臨難奮發,瘟疫壓不垮堅強偉大的中國人!一幅幅戰疫圖,不正是在書寫著春天的大美畫卷!

你看,你看,多少白衣戰士捨生忘死,逆向前行拯救病患,前面倒下了,後面衝上前,絢麗的生命之花在英雄的熱血澆灌下盛開!

你看,你看,多少黨員幹部和志願者夜以繼日守護家園,紅馬甲,紅袖套,讓大江南北生機煥發,春色平添!

大自然的春天是美麗的,但怎麼比得上這無疆大愛編織出的美好春天!

我的心狂烈地悸動著,疫情向好,勝利在望,庚子年春天的不尋常即將成為過去,但新冠肺炎尚未清零,新冠病毒還在垂死掙扎,我們要慎終如始,讓陽光照遍旮旯角角,讓春風吹去每一寸陰霾!作別悲壯離亂不尋常的春天吧!鳳凰涅槃,破繭成蝶,試看劫後的神州大地何時不春天,何處不春意斑瀾!

2020.3.7

_________________

良草短評:

讀至簡的散文,覺得他的散文的確比他的詩寫得好,其散文的語句凝鍊,有著放懷與穿透力,加上散文的構思緊湊,給人精美而爽愜之感。特別是作家文筆細膩,在寫景狀物,抒情達意上有著開闊的眼界,給散文增添了無窮的魅力。這篇《不尋常的春天》,著力春天年年歲歲望相似,今春更著不尋常,拓展思路,撥起文意,寫出了為抗擊疫情,宅家靜守與今春形成的感應反差,加上作家對春色的刻意渲染,讓不尋常自然滑向散文所要表達的中心,讀來清新與清爽,也顯得格外親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