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丕又命曹植写《死牛诗》,不能出现“死、牛”二字,结果怎样了?

周玉清-相濡以沫


曹丕.命曹植写《死牛诗》,不能出现“死.牛》二字,结果怎么样:

曹操有三个儿子,每一个都没有自已的特征与鲜明的特点,大儿子曹丕为人沉稳老辣,最终继续了曹操的魏王爵位,并在不久后废掉了汉献帝,建立了魏国,史称魏文帝。老二儿子曹彰是员武将,一生跟随曹操南征北战,立下了赫赫战功,被曹操称为“黄须儿"。老三儿子曹植文采过人,尤其喜欢饮酒作诗,后代人曾说~“天下文人才气如果有十斗,曹子建独占八斗”。这就是“才高八斗”的由来。

曹植从小就喜欢诗歌赋,10岁的时候就可以背诵《诗经》、《论语》。曹操一日看见了小儿子曹植的文章、连连点头称好,但又不相信是小儿子自己写的,便问曹植:“你请人代写的吗?",曹植胸有成竹的回答到,“话,说出口就是论;字,下笔就成文章,不信当面考考我就知道了,何比请人代写”。可见小时候的曹植的文学造诣就以经很深了,也令曹操刮目相看。

有一天,曹丕与曹植同车出游,途中遇见两头牛相斗,一头牛斗败,坠死井中。曹丕见此情景,心生奷计.当场诏令曹植赋《死牛诗》一首,做诗对于曹植来说那是在简单不过的事,可是曹丕提出了.很多苛刻要求。他提出的要求是,这首诗的字数一定要多于四十个字,还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写完,不能使用一些特殊的字,在诗中不能出现,牛、井、斗、死四个字,曹植当即付赋诗;

两肉齐通行,

头上带横骨;

行至凶土头,

峍起相唐突。

二敌不惧刚,

一肉卧土窟;

非是力不如,

盛意不得泄。

临危不惧的曹植,在一次用自己的文采和智慧脱离险境,幸免于难。

曹植随然处处小心,但一直确被这位兄长打压非难,并为此迁徒,他的待遇也是一年不如一年。曹丕死后.按理应该好点了吧,可是继位的曹睿对他这位叔叔依然是,处处加以提防,也许是他老子曹丕教给他的。总之曹植的一生是一直处在被打压和非难的情况下度过的卜√,日子过的真是难受又心酸。但世人对曹植的文采那是齐声称赞的。

曹植作为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文学影响力对后人,那是很大的,唐朝大诗人李白就曾说过,“曹植为建安雄才,惟堪捧驾。天下豪俊,翕然趋风,白之不敏,窃慕高论"。可见曹植的文采对后世的影响力有多大。原本曹丕想打压一下曹植,没想到一首不能有“牛”和“死"两字的《死牛诗》又成了一首千古名作,令后人称道。


与风互语


问题:曹丕又命曹植写《死牛诗》,不能出现“死、牛”二字,结果怎样了?

魏文帝尝与陈思王植同辇出游,逢见两牛在墙间斗,一牛不如,坠井而死。诏令赋死牛诗,不得道是牛,亦不得云是井,不得言其斗,不得言其死,走马百步,令成四十言,步尽不成,加斩刑。子建策马而驰,既揽笔赋曰:"两肉齐道行,头上戴横骨。行至凼土头,峍起相唐突。二敌不俱刚,一肉卧土窟。非是力不如,盛意不得泄。"赋成,步犹未竟。

前言

这个故事出自《太平广记·卷第一百七十三·俊辩一》,死牛诗后面还有一段话,说的是七步诗:

重作三十言自愍诗云: 煮豆持作羹,漉豉取作汁。萁在釜下然,豆向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出《世说》)

不过今天的《世说新语·文学》中的七步诗却不太一样:

"文帝(曹丕)尝令东阿王(曹植)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大法。应声便为诗曰:'
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然,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古书传抄刊刻时难免有些错误,今天的世说新语中七步诗有几个字与太平广记不太一样。但是死牛诗却一点也没有记载,是真是假就不知道了。

这个故事的结果是,曹植逃过一劫。他终于在黄初七年(226年)熬死了曹丕,不过自己依然得不到重用,6年以后在忧郁中病逝,终年41岁。

一、死牛诗是押入声韵的古体诗

两肉齐道行,头上戴横骨。行至凼土头,峍起相唐突。
二敌不俱刚,一肉卧土窟。非是力不如,盛意不得泄。

曹植的时期,还没有四声平仄,当然也不存在什么格律诗, 那时候也没有统一的韵书。 隋朝韵书是参考生活中口音制定的,所以有一些诗也是符合后来韵书标准的。

按照韵书来看四个韵脚都是入声:【骨、突、窟:六月】 、【泄:九屑】 。不讲究格律的古诗时是可以用邻韵通押,所以这四个字虽然是两个韵部,但是属于邻韵,这首诗的押韵是符合唐朝古体诗要求的。

二、死牛诗是白战体

宋朝欧阳修的《六一诗话》记载了一段故事:

国朝浮图以诗名于世者九人.......当时有进士许洞者, 因会诸诗僧分题,出一纸约曰:"不得犯此一字。"其字乃山、水、风、云、竹、石、花、草、雪、霜、星、月、禽、鸟之类,于是诸僧皆阁笔。

这段故事说的是当时有九位侍僧,是当年的网红,个个作诗很牛。可是许洞不服气,邀请他们作诗,但是诗中不可以有这些字:山、水、风、云、竹、石、花、草、雪、霜、星、月、禽、鸟之类。于是,众僧人都歇菜了。

后来苕溪渔隐(南宋胡仔)在自己的《苕溪渔隐丛话》中记载了欧阳修的故事:

“六一居士守汝阴日,因雪会客赋诗,诗中玉、月、梨、梅、练、絮、白、舞、鹅、鹤、银等事,皆请勿用。

六一居士欧阳修当年在汝阴作官,汝阴古代属汝南郡,所以苏轼说“以为汝南故事云”。欧阳修有一次于“雪中约客作诗”, 他提出: “玉、月、梨、梅、练、絮、白、舞、鹅、鹤、银等字皆请勿用”, 不许用经常用来描写”雪“的词语进行创作。

再后来苏轼仿照欧阳修作咏雪诗,因为苏轼诗的有:当时号令君听取,白战不许持寸铁。这就是“白战体”的由来,意思是赤手空拳打仗不可持有兵刃。

苕溪渔隐说”

自二公赋诗之后,未有继之者,岂非难措笔乎?”

自从欧阳修和苏轼以后,没有继续这样赋诗的人了,难道不是难以下笔吗?

不得道是牛,亦不得云是井,不得言其斗,不得言其死。

结束语

《太平广记》是受宋太宗之命编纂。开始於太平兴国二年(977)﹐次年完成。看来死牛诗早于欧阳修、苏轼作白战体。

白战体很难做出好诗,同样,死牛诗也不是一首好诗,这一类诗有点文字游戏的味道。

曹丕在路上看见两头牛打架,就让弟弟作诗,做不出来就要砍头,似乎也太儿戏了。这个故事听起来很像是民间传说,但是这首诗一定是文人写出的作品,有可能是后人故意张冠李戴。

@老街味道


老街味道


这真是一个千年误读,

曹植杀曹丕不是因为嫉妒,

曹丕没必要去嫉妒,

曹植是皇帝,会嫉妒一个下属?

不合逻辑。

那曹丕为什么要杀曹植?

据我的考据,

这是曹操的密旨。

曹操生前就密旨曹丕要除掉曹植。

曹操从袁绍儿子争夺地位而毁掉天下得出教训。

曹丕若不杀曹植,

曹天下一定完蛋。

果不其然,曹丕没杀曹植,

曹天下三代而亡。

曹操要曹丕杀曹植还有一个目的,

练胆,

不敢杀戮,天下难保。

曹丕不敢杀曹植,

还不敢杀司马,

结果,天下被司马家族强得。

我写的小说给这个历史事件正本清源。


我说你听你说我听


这事记载在《太平广记》里,不仅不能出现死和牛字,限制条件比这个多得多。

魏文帝曹丕曾经和弟弟陈思王曹植一同出去游玩。

正好遇见两头牛斗架。牛头相抵,比拼的是力气。一头牛斗不过对方,步步后退,掉到井里摔死了。

曹丕就对曹植说:“你不是有才吗?你就以死牛为题材作一首诗。”

曹植刚要开始。

曹丕说:“我还有限制条件呢,第一不能出现牛、井、斗、死,四个中的任何一个字;第二诗句必须是四十个字;第三马走一百步必须写完。如果写不完的话,就要砍头。”

——这弄死曹植的意思也太明显了。

曹植当然没别的选择,他只能打马前行,一面打马一面写:“两肉齐道行,头上戴横骨。行至凼土头。峍起相唐突。二敌不俱刚,一肉卧土窟。非是力不如。盛意不得泄”

五言诗,八句,正好是四十个字。

而且提前交卷——写完马还没有走了一百步。

曹植虽然圆满完成了答辩,但是想想这也活得太窝囊了,于是又写了一下感慨自己:“煮豆持作羹,漉豉取作汁。萁在釜下然,豆向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这不就是咱们熟知的《七步诗》吗?


如果按照这个故事的逻辑,咱们熟知的七步诗,应该叫《马上百步诗》,这首著名的七步诗反而是随手而作的。

《太平广记》上说这个故事出自《世说新语》但我们今天见到的《世说新语》版本上记载的是我们熟知的版本,并没有死牛诗。

这是文学史上的一个有名的公案,具体真实情况不得而知了。

但是也可以看出,当年曹丕害曹植的故事版本有很多,我们吃瓜群众看看就行了。


锦翼


我来回答。《七步诗》“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的故事早已广为人知,于是有了后来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的美誉。其实,曹丕曾不止一次威逼曹植赋诗。曹丕阴险狡诈,一直对自己的兄弟耿耿于怀,总是想方设法找个理由除掉这个弟弟。

除了《七步诗》,还有《死牛诗》为证。一天,曹丕与曹植一同骑马出游,途中。,正好遇到两头牛在墙下打斗,其中一头牛力不支,连连败退,直到死为止。曹丕一看,眼珠转动,曹丕见此情景,顿生奸计,诏令曹植当场赋《死牛诗》一首,而且限定诗中“不得道是牛,亦不得云是井,不得言其斗,亦不得言其死”,走马百步令成四十言,步尽而诗不成则要砍头,条件可谓苛刻。



曹丕提出了这么苛刻的要求,所有人都认为报志愿这次逃不过了,谁也没想到,天资聪颖的曹植在危险时刻也能化险为夷,他来了灵感,当场就做出了一首诗。

两肉齐通行,头上带横骨;

行至凶土头,峍起相唐突。

二敌不俱刚,一肉卧土窟;

非是力不如,盛意不得泄。


此诗写完后,一百步还没走完。曹植在诗中巧妙地避了“牛”、“井”、“斗”、“死”等限定字眼,分别用了“肉”、“土窟”、“唐突”、“卧”等近义词代替。形象地描绘出了两牛相斗、一牛慘死的情景,语言朴实自然,毫无矫揉造作之感。

曹植不慌不忙,凭借自己的聪慧再次化险为夷,曹丕也没有理由再治曹植的罪了。曹植的文采真是让人钦佩!怪不得被冠于才高八斗的美誉。


小李的普通平凡生活


曹植避开这些字眼,只是用两牛相争,一牛失败的情景来隐晦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而且还向曹丕表明自己并没有要和他相争的意思。曹植是想通过这首诗来表达自己的立场,从而告诉曹丕自己是个没有威胁的人,希望曹丕以后不要把注意力再放在自己身上。


原诗如下:

两肉齐通行,头上带横骨;行至凶土头,峍起相唐突。二敌不惧刚,一肉卧土窟;非是力不如,盛意不得泄。


据说当时的情况是这样的,曹丕约曹植去郊游,然后郊游的路上正好看见两头牛在争斗。看到这样的情况以后,曹丕可能又想到当年曹植和自己为了权力而争斗的情景,但是如今的自己却成了胜利的一方,于是他就让曹植作一首死牛诗,但是又不能包含死牛二字。其实曹丕这样做,也是为了显示自己的优势。

然后曹植果然在规定时间内做出了一首诗,这首诗不仅完全符合曹丕的要求,而且还在言语之间表达了自己的主张,告诉曹丕自己的立场。其实,曹丕和曹植的争斗,曹操应该负很大的责任,如果当初不是曹操的左右不定,也不会在兄弟二人之间埋下这样一颗不定时炸弹,引得兄弟二人不和。

要说当时的曹丕在大哥曹昂去世以后,已经是标准的继承人,但是曹操本人也很喜欢曹植,于是在两兄弟之间摇摆不定,导致这两人名下各有支持者,都在为那个位置奋斗。后来的结局虽然是曹丕胜利了,但是对于当年的争执曹丕始终不能忘怀,看见自己这个强大的对手就想把他除掉,所以才会一直为难曹植。


张丨小天


曹植与李白、苏轼有二千年间诗家“三仙才”的美誉,而 “走马百步诗”、“七步诗”则是成就他的仙才之名的代表作品,其中的“走马百步诗”指的就是《死牛诗》。

史记,曹操有25个儿子,在他的心目中,王位第一继承人是曹昂,第二继承人是曹冲,第三继承人是曹植,第四继承人才是曹丕。只是,由于曹昂和曹冲早死,而曹植又因醉酒私自乘坐王室车擅闯王宫大门司马门,违犯僭越之罪,因此曹植才渐渐对他失去了信任和宠爱。曹丕继位之初,就曾感叹:“倘若曹冲活着,王位根本轮不到他。”可见,曹丕能够继承王位,既有幸运之神的眷顾,也有追求权势的一腔执着之志。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冲病死后,曹植就成了曹丕上位的最大阻力。为了对付三弟曹植,曹丕可谓经历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心理煎熬。更令曹丕心惊的是,曹植的影响极大,不但有抢夺他王位的潜力,还有偷走自己心爱女人“洛神”(甄宓)爱情的可能。一旦曹丕在权力斗争中失败,他失去的不但有向往的权势,或许还有自己的爱情。

所以,就算曹丕已经上位,但对弟弟曹植的恨却更加的深,并已发展到欲除之而后快的地步了。

延康元年(公元220年),曹丕继位后,便打算拿弟弟曹植开刀。一是为泻心中多年之恨,二是为彻底消除权力斗争中的潜在威胁。

一天,曹丕带着一众臣子(包括曹植)外出视察民情,正逢民间开展斗牛比赛,随好奇上前观看,正好看到两头牛在墙下相斗,而斗败的那头牛又不幸坠井而亡。

触景生情之下,曹丕心中忽然升起一个念头,曹植不就是那头斗败的牛吗,但他为何还活得好好的?愤恨之下,曹丕便打算让政权斗争失败的曹植,步坠井而亡的败牛后尘去死。因此,对曹植说:“大家都说你才华横溢,你就以刚才的“斗牛”现场赋诗一首吧,限你在马行百步内完成,但诗中不得出现“牛”、“井”、“生”、“斗”和“死”的字眼。否则,以将治你欺世之罪。”

曹丕提出如此苛刻的条件,显然就是为了致曹植于死地。结果,曹植只是略作沉思,便当即挥毫写下名传千古的《死牛诗》:“两肉齐通行,头上带横骨;行至凶土头,峍起相唐突。二敌不俱刚,一肉卧土窟;非是力不如,盛意不得泄。”

该诗不但应景应情,而且以“肉”比“牛”、“土窟”比“井”、“唐突”比“斗”、“卧”比“死”,使诗的整体意境更加的妙趣横生。观者,无不拍案叫绝。

虽然,曹植以此诗逃过生死一劫,但不久曹丕又以“兄弟”为题,再次打算为难曹植,以便定罪,而曹植却反以“七步诗”名扬天下,并在母亲卞皇后的出面调停下得以幸免。最终,曹丕只好将曹植数次徙封,又严加监视,也因此导致年仅41岁的曹植在忧郁中病逝。


祥子谈历史


曹丕真是愚蠢至极,难道不知道曹植才高八斗,满腹才华,尤其擅长写诗作赋吗?用别人擅长的东西为难别人,这岂不是自找难看吗?


假如想让曹植死,不必让他作诗,让他七步扛鼎好了,举不起来就把他咔嚓了,如此曹植岂能不死。

所以,历来对于《七步诗》是否为曹植所作,争议非常大,鲁迅也认为《七步诗》是后人恶搞之作。

《七步诗》最早见于南朝刘宋时期刘义庆所著的《世说新语》,我们知道,《世说新语》不是正史,里面充斥许多道听途说、子虚乌有的东西。

况且刘宋时期是尊刘贬曹的,刘义庆会不会为了讨好“民意”,故意编造子虚乌有的故事,把曹丕黑成骨肉相残、刻薄寡恩的小人呢?

极有可能!



言归正传,既然表明了立场,下面就纯粹是为恶搞而恶搞了,不必较真。

且说,曹丕为了置曹植于死地,令曹植七步之内作出一首诗,谁知道曹植脑瓜子太好使了,瞧见锅里正在煮着毛豆,就脱口成诗: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曹丕搞了个大红脸,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于是更加恼羞成怒,不行,我还要再考考你,我非要用你擅长的东西搞死你!


曹丕这种心理其实与慕容复的“以彼之道还施彼身”极为相似,最大的报复,莫过于用对手看家功夫杀死对手,让对手不知道自己怎么死的,让对手含恨而死,死不瞑目。

这一天,曹丕和曹植骑马来到了郊外,突然看到了奇怪的一幕:两头公牛在决斗,旁边站着一头吓得花容失色的母牛,不用问,这两头公牛正在争夺母牛交配权呢!

打着打着,突然一头公牛不小心掉到了井里,没过一会儿就咽了气。母牛与胜利一方幸福地手牵着手,去做不可描述的事情去了。


这时候,曹丕灵机一动,就让曹植根据此情此景作一首诗,不能出现“死”和“牛”,但还要把整件事情介绍出来。

曹植低头不语,默默思索,片刻之后,一首不那么脍炙人口的小诗脱口而出:

两肉齐道行,头上戴横骨。行至凼土头,峍起相唐突。二敌不俱刚,一肉卧土窟。非是力不如,盛意不得泄。

这首诗比之《七步诗》,不论是意境,还是韵律,都差之甚远,估计在唐朝随便拉来一个读书人,都比这个写的好。

这个故事不是我信口胡诌的,是记载在《太平广记》里面的,是有据可查的!

然而,《太平广记》与《世说新语》一样,都不那么靠谱,这两本书大致相当于曾经风靡全国的,老少皆宜的,凤姐最爱看的《故事会》,大家看看乐呵乐呵就好。

千万不可当真!


一半秋色


结果自然是曹植凭借自己的才学,又救了自己一命,至于这首诗又包含了什么故事呢,我们下面就来仔细的了解一下吧。

曹操死后,曹丕称帝,自然想要搞死对自己威胁最大的弟弟

不管是否熟悉三国历史的朋友,应该都知道一首《七步诗》吧。所谓

煮豆持作羹,漉豉以为汁。
萁在釜下然,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我们都知道,曹操当年共生下二十多个儿子,但是其中有资格或者说能够被曹操看上打算立为继承人的一共有三个,分别是曹丕、曹植以及幼子曹冲。

曹冲我们也都很了解,七岁曹冲能称象的故事我们也都耳熟能详,只不过因为曹冲夭折,所以继承人的位置就由曹丕和曹植二人相互争夺。最终,在司马懿等人的帮助下,曹丕成功的将自己的胞弟排除在外,当上了魏晋势力的老大,也就是后来的魏文帝。

虽然曹丕成功当上了继承人,但是对自己的弟弟他还是十分了解的,知道如果给他机会,自己很有可能就被曹植拽下主位,因此就想尽办法想要弄死曹植,但是因为“手足情深”,又不能做的太过明显,于是就有了七步诗的来源。

一日,曹丕将众大臣都叫到一起商量事情,中途又将曹植叫了过来,说曹植因为没有及时给父亲曹操吊丧,是为大不敬为理由,本来是要直接就地正法的,但是念在兄弟情分,也素来知晓曹植的文才,于是就对曹植说,十步之内贤弟若是做出一首诗来,就不杀他,正巧此时过重在做汤,曹植缓缓走了七步之后,做出了这首七步诗。让曹丕听完潸然泪下,也暂时打消了杀掉曹植的念头。

一计不成又生一计

曹丕在听完七步诗之后,想起来自己儿时经常和曹植在一起的情景,感触颇深,但这并不影响自己杀掉威胁者的决心,在短暂的怀念之后,又起了杀心,但因为刚刚经历七步诗事件不能操之过急。于是又等了好一阵。

这件事也同样被记载到《世说新语》中。

《世说新语》中记载,一日,曹丕邀曹植出游,二人在马上闲聊的时候,正好看见两头牛在墙边打架,其中一头牛没有打得过对方,掉进了井中死掉了。

曹丕见到此景,又恶由心头起,心生一计,对曹植说,贤弟文采超群,见到此景何不作诗一首,当然作诗也有要求,诗中不得出现牛、井、死、斗的字样,不然还是要杀掉曹植,而且当时为兄命你十步做一诗,现在要求马走百步如何。说罢一鞭子打在了马屁股上,马就跑了起来。这个条件可谓是苛刻至极,也显示出了曹丕的阴暗心理。

看着牛死在井中,又想起来自己兄弟二人的情景。曹植心中感慨万千,在马跑不到百步远的时候停了下来,在曹丕不怀好意的目光中念起了这首《死牛诗》

两肉齐通行,头上带横骨;
行至凶土头,峍起相唐突。
二敌不俱刚,一肉卧土窟;
非是力不如,盛意不得泄。

因为这首诗是在马跑不到一百步的情况下做出来的,因此后来这首诗也被称作《走马百步诗》。

这首诗中可以看到,曹植将原本的牛、井、以及死、斗字换成了肉、土窟、卧以及唐突。不仅没有不合适,反而更加有文采,而且在诗文中还借用二牛相斗的事情,来表示自己和曹丕之间的故事,并不是打不过你,只不过是一身力气没有宣泄的地方罢了。

虽然言语上很不客气,但是还是达到了曹丕的要求,因此再一次凭借文采保住了自己的性命。

结语

曹植的后半生可以说是一个潇洒但同时又被出出限制的王爷。在曹丕的多加防范之下,数次迁徙封地,但是没想到的是,自己竟然还比那个防范自己的哥哥多活了六年,在曹丕死后(226年)的第六年,也就是公元232年,郁郁不得志的曹植结束了自己算得上是憋屈的一生,享年41岁。

但不可否认的是,曹植确实是一个文采超群的人,凭借《七步诗》、《洛神赋》等留名于世。

关注小太阳,每天给你不一样的历史体验


小太阳D


自古以来,帝王家庭的明争暗斗早就不新鲜了,兄弟之间为了皇位尔虞我诈,一旦选出了继承者,那些参与夺嫡的皇帝下场都极其凄惨。

而曹丕统揽大权之后,为了报复弟弟曹植也是百般刁难,考虑到曹植精通诗赋,便以文斗的方式来决定自己的生死。

讲到这很多人都知道,曹丕曾逼迫曹植七步成诗,而曹植也是在短短的七步时间内颂成了那首名句。可是你们不要一位仅仅这一首诗曹植就安全了,在七步诗之后,曹植又作了《死牛诗》,才保住了性命。

作《死牛诗》的经过

曹植在作了《七步诗》之后,曹丕并没有放过他出洛阳,而是留在了身边,意在监视他。

有一天,曹丕邀软禁的弟弟曹植外出踏春,在经过一个村落的时候,忽然看到有两头牛受了惊横冲直撞。不知是他们相互之间气息的影响,又开始相互拱角,彼此之间都不示弱。

就在僵持之际,一只牛体力不支,被推进了井里,而那只获胜的牛则疯窜出去。

看到这里,曹丕哈哈大笑饶有兴趣,忽然他要求曹植以此作诗。

诏令赋死牛诗,不得道是牛,亦不得云是井,不得言其斗,不得言其死,走马百步,令成四十言,步尽不成,加斩刑。

以两头牛争斗为题作诗,诗中还不能出现“牛、井、斗、死”这四个字,还要求驾马走一百步必须做出来,否则就要问斩。

看到这里大家都明白,这是存心刁难曹植,置他于死地。

曹植则不慌不忙,在马背上沉吟推敲,在走了几十步之后便脱口而出:

两肉齐道行,头上戴横骨。行至凼士头,峍起相唐突。二敌不俱刚,一肉卧土窟。非是力不如,盛意不得泄。

诗中无牛无井、无斗无死,却把刚才的经过描绘的形象生动,让身旁的随从佩服。曹丕见曹植如此才华,自己百般刁难都能化解,毕竟是手足兄弟,也是动了恻隐之心,此后也没再刁难曹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