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奴女人是美还是丑?与匈奴和亲,汉朝皇帝为何不愿娶匈奴老婆?

生活360x


经历了秦末的大动乱,在汉朝建立的初期,可谓是满目疮痍,百姓急需修养,加之各方面的发展还未能达到将匈奴驱逐的程度。所以汉朝早期对匈奴采取和亲的政策——即汉朝把公主嫁到匈奴,建立亲戚关系,希望以和亲制逐步分化瓦解匈奴。

但这个“和亲”却有点让人抓摸不透,因为我们翻阅历史,看到的往往都是汉朝的女子嫁到匈奴去,而汉朝的皇帝却从未娶过一位匈奴女子。

那么为何汉朝与匈奴的和亲中,只见汉朝的“公主”嫁给匈奴,却不见汉朝的皇帝娶一名匈奴女子呢?

关于汉朝皇帝不娶匈奴女子,现今网络上众说纷纭,有的人说是因为匈奴女人长的丑、也有的人说因为匈奴女人长期喝马奶牛奶,身上有异味……当然了,以上的这些说法也只是网友们茶余饭后的笑谈罢了,汉朝的皇帝不娶匈奴女人,主要有以下的三大原因。

  • 一、中原王朝的“天朝上国”思维作祟

历史上中原王朝的眼里,除了自身其余的都是蛮夷,皇帝们都是打心底看不起它们。但强大的匈奴人无休止的骚扰,加上西域诸国在汉朝与匈奴间摇摆不定者不在少数,这让汉朝无比的恼火。但,对于刚经历秦末动乱的汉朝来说,武力打不过匈奴也只能使用和亲方式。

通过和亲,汉朝的皇帝会成为匈奴人的舅舅、老丈人,这是“长辈”身份。但是,如果汉朝皇帝娶匈奴女子,则会成为匈奴的女婿,这不符合中原王朝“老大”的思维。因此,汉朝宁可嫁女也不娶匈奴女子。

  • 二、汉朝嫁女实则是为收服不听话的匈奴

刘敬曾对刘邦说:“公主嫁到匈奴,冒顿就是汉朝真正驸马,匈奴的地位也就比汉朝低了一等。如果鲁元公主再生个儿子,以后继承冒顿的汗位,那么今后哪有外甥打姥爷。”

和亲的目的是为了避免战争、而战争的意义却又大于和亲,刘邦与匈奴战争时,刘敬曾劝刘邦将鲁元公主嫁于冒顿,实现汉匈和亲避免战争。但苦于刘邦与吕雉舍不得鲁元公主,随便用一个宫女冒充鲁元嫁了过去。冒顿见刘邦如此不真诚,便继续与汉朝斗下去。

且不论刘敬的方法最终能否实现,但我们可以从这里看出,和亲目的是为了收服不听话的匈奴,所以汉朝皇帝不可能娶一个匈奴女子为妻,这样在地位上就比匈奴人低了,更重要的是给了匈奴人发动战争的理由,最重要的是汉朝最不缺的就是美女。

  • 三、从皇室血统的纯正考虑

中原王朝最注重血统,皇帝嫔妃哪怕是一个出身卑微之人,但至少她是一个汉人,生下的孩子也是纯正的汉人血统。若汉朝的皇帝娶了匈奴女子,而这个匈奴女子又生下了孩子,首先这个孩子有匈奴人的血统是匈奴人的外甥,如果老皇帝哪天驾崩了,而他又在匈奴人的干预之下当上了皇帝,在自己母亲的影响之下,必将心向匈奴,这是汉朝所不愿意看到的。

综合这些原因,我们便不难理解为何汉朝与匈奴的和亲都是汉朝嫁女,而不见娶匈奴女子。


像素说


我们知道,匈奴的可汗经常会向汉朝求娶公主。在整个汉朝期间,有十多位公主嫁给了匈奴的可汗(或者是王爷)。但是,汉朝皇帝从来没有向匈奴求娶过匈奴女子。为什么会这样呢?是因为匈奴女子长得丑吗?

(匈奴和亲)

“长得丑”显然是不存在的。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地方,都有美有丑。如果是在全国范围内遴选的话,找个美貌女子,那是轻而易举的。就算不在全国范围内选,而是只在匈奴的王公贵族中选,选美貌公主也是很容易的事情。因为匈奴王公贵族所娶的女子,都是美貌的。基因决定了,她们生的后代,模样绝不会太差。

可能又有人会说,这是因为匈奴女子长期吃牛羊肉,又不洗澡,身上很脏,汉朝皇帝嫌弃。

这个说法,也没有道理。草原上确实比较缺水,但不洗澡的只能是一般的贫穷老百姓。对于贵族女孩子来说,她们是非常重视个人卫生的,这一点毋庸置疑。至于吃牛羊肉,身体会产生不好闻的气味,也并不存在。如果是那些很少洗澡洗衣的女子,身上沾染了生熟牛羊肉的油迹,久而久之,产生了难闻的气味,也是很正常的。但是,匈奴贵族女子衣服肯定是经常洗的。若当她要嫁给汉朝皇帝的时候,怎么还会穿有油迹的衣服呢?再说了,古代贵族女子,都会大量使用香料熏染衣服,同时她们使用的胭脂花粉也有着浓郁的香味。因此不会有难闻的气味。

(影视中的匈奴女子)

还有人说,气味不是衣服上的,是从毛孔里透出来的。这种说法,显然是不科学的。人的毛孔里,怎么会透出牛羊肉的味道!至于胃和口腔里传出的气味,只要胃好,口腔保持清洁,这种气味也是不会存在的。

还有一个说法是,匈奴人的婚姻状况很混乱,有“弟娶嫂”“子娶母”这样的现象。不过,就算是有这种情况,也与汉朝天子娶匈奴公主没有关系。因为汉朝天子要娶的是公主,公主肯定是不存在这种现象的。

那么,汉朝天子不娶匈奴公主。原因究竟是什么呢?

其实,古代皇帝的婚丧嫁娶,虽然与皇帝直接相关,但也不能完全凭皇帝的喜怒嗜好。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皇帝是一个政治人物,他的一切活动都是政治活动。他娶哪个妃子,在哪里娶,也是政治活动。就算皇帝的房事,也都是政治活动,明清时期设置了敬事房,这可不是无聊的机构,而是关涉到整个皇室家族江山稳固和延续的重大问题。

明宣宗的时候,因为胡氏只生了两个女儿,没有生儿子,因此,明宣宗就废黜了她的皇后之位,把皇后之位给了孙氏。也就是因为在明宣宗看来,这是重大政治问题,必须严肃对待。

所以说,汉朝皇帝娶不娶匈奴女子,所考虑的,主要是政治问题。

(话剧中的司马迁)

那么,汉朝皇帝不娶匈奴女子,考虑什么政治问题呢?

最重要的问题是“和亲”。要知道,汉人对“和亲”的理解和我们是不一样的。我们对“和亲”的认识,是用女人换和平。但汉人不这么认为。汉人觉得,把汉朝公主嫁给匈奴,是对匈奴的一种“施恩”。因为汉朝天子居于中原地区,是上邦大国。匈奴居于边陲地区,是蛮荒下国,所以说把公主嫁过去是“施恩”。

司马迁在《史记》中,也把匈奴当作“列传”来写。我们知道,“列传”都是写给那些“侯国”的。如果是“王国”,至少也得是“世家”。司马迁的这个安排,也可以看作是汉人普遍的思维认识。

既然汉朝皇帝把公主嫁给匈奴,是一种“施恩”,那么,把匈奴女子嫁给汉朝皇帝,那叫什么呢?那可就是对这个女子极大的抬举。问题是,汉朝皇帝有必要抬举匈奴吗?汉朝对匈奴一贯是“打抚”结合,抬举了匈奴,对汉朝并没有什么好处。

除了考虑“和亲”外,还有就是“德行”的考虑。古代皇帝娶嫔妃,最重要的考虑因素,是“德行”。“德行”是一种礼仪问题。匈奴女子出生了蛮荒地区,从小很少接受“德行”的教育,因此,把这种没有经过教化的女子娶到中原来,进宫当皇帝的妃子,显然是不恰当的。

当然了,礼仪问题,其实也是政治问题。因为中国古代是礼治国家,礼仪是政治生活的核心问题。

也因此,汉朝皇帝不会考虑娶匈奴女子。

(参考资料:《史记》《汉书》《汉朝的和亲政策》)


张生全精彩历史


匈奴女子有美丽的,也有丑陋的,她们原本就是夏朝遗民跟草原其他游牧民族融合而成的民族,因此匈奴女子美丽的居多。汉人认为真正的美女标准有三个:其一、容颜美丽;其二、能歌善舞;其三、举止得仪。汉朝皇帝不娶匈奴女子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保持皇室血统,二是匈奴女子在“举止得仪”方面十分欠缺,也调教不过来。汉朝皇帝没有娶匈奴女子是他的遗憾,比如苏武、李陵都娶了匈奴女子为妻,且夫妻恩爱相处过程很愉快。

匈奴人是夏朝的遗民,越国人也是夏朝的移民,只不过匈奴进入了草原,而越国居于江浙,越国生产美女,故匈奴女子也不会长得丑。西施有沉鱼之容,痛心之美,千百年来已经成了美女的代名词,姿色颇好的女子都可以冠以西施之号。郑旦跟西施是闺蜜,她也是一位绝代佳人,曾经迷住了越国大夫范蠡,更是将吴王夫差迷得甘心伏于其石榴裙之下。战国时代的楚国攻灭了越国,越国郑氏一族成为楚国昭氏的领土,郑族盛产美女,昭氏上层都到郑族选美。楚怀王的王后郑袖就是昭阳从郑族选出的第一美女,经过精心调教后献给楚怀王的。

匈奴人生活在草原之上,以牛羊肉为食,长年风沙侵蚀,容颜或不及中原丽人,身材亦非细腰,但是匈奴上层的女眷必然生得十分美丽。冒顿单于的第一任阏氏就生得十分美丽,东胡国王听闻阏氏是草原第一美人,就下国书向匈奴冒顿单于索要阏氏,冒顿以江山为重将第一任阏氏送给了东胡国王。后来冒顿单于又得一佳人,生得貌美无比,被确立为新的阏氏。汉朝人陈平秘密偷窥新阏氏,也被她的容颜惊呆了:冒顿单于跟新阏氏经常一起骑马出出进进,浅笑低语,情深意笃、形影不离。由此可内见,匈奴女子还是美丽的,只是地位较低,可以任意送人。


大秦铁鹰剑士




古代中国北方的游牧民族一样有美女,美丽动人的美女。看看现在的新疆维吾尔族美女,多美啊。关之琳就是满族人,美不美?美。匈奴人是古代生活在中国北方的少数民族之一,主要是两汉时期。

但是,哪个时代的匈奴人,居无定所,住在帐篷里,常年洗澡困难,女人的化妆技术约等于零,脸上的高原红少不了,所以,哪个时代的匈奴人,外表看上去肯定是不行的。加上长期吃羊肉,身上的羊肉味估计很重,汉族皇帝一听说这个情况,头早就大了,还是算了吧,没有那个金刚钻就别揽瓷器活。



其实要是挑一挑五官端正的,接到皇宫养一段时间,保证效果出奇。皮肤养好了,能歌善舞,多享受啊,可惜当时汉家皇帝不懂。

这是汉族皇帝不娶匈奴女人的一个原因。另一个原因更重要,就是大汉族主义,南蛮北狄,都是野人,没有开化的人,我汉族的皇帝娶了匈奴人,后世的血统不就不纯了?华夷有别,这是万万不可的。这个原因是根本原因。


坐看东南了


匈奴女子的长相不好一概而论,在匈奴当中有丑陋的女子,当然也有美丽的女子,匈奴是清一色的美女或者是匈奴没有美女这两种认知都是非常错误的。


首先,匈奴毫无疑问是有美丽的女子,但汉人一般无法欣赏她们的美丽。汉人未出嫁的女孩往往是深藏闺中,所以皮肤非常的嫩滑,而匈奴女子过着和男子一样的生活,每天都需要骑马打猎,所以他们的皮肤是非常粗糙了。匈奴女子有种阳光和健康的美,但因为时代的局限,所以汉人没有办法欣赏这种美丽。不过,在当今这个时代,这种美女挺受欢迎了。

汉人喜欢温婉的女子,而匈奴女人则是充满了野性,这会被汉人认为是举止不够得体,而且这不是一种习惯,而是一种天性,很难改变。

此外,有些汉人女子可能颜值略有不足,但是精通琴棋书画,她们仍然会被定义为美女。而匈奴女子没有机会接触书本,所以她们会给人一种非常粗鲁的感觉,即便匈奴皇室的子女,都带着几分野性,别说是琴棋书画了,就连做到谈吐文雅都非常的困难。文化的差异摆在这里,注定汉人无法认同和欣赏匈奴的女子。


可能不只是汉人,就连匈奴人都对匈奴的女子都有几分嫌弃,匈奴的男性以娶到汉人女子为荣,如果他们娶到了汉人女子,会大肆炫耀,这是因为中原女子往往身材娇小,性格温柔,这符合绝大多数男性的审美。

说完了第一个问题,咱们再来聊聊为何汉朝皇帝与匈奴和亲,却不愿意娶匈奴老婆。

有关皇帝为何不愿意娶匈奴的老婆,咱们前面已经说了,匈奴的美女是不符合汉朝皇帝审美的,即便是个别匈奴女子能入得了皇帝法眼,皇帝也不会娶她,除了要维护血脉的高贵,还因为在汉人的眼中匈奴的女子是非常低贱的。在当时那个时代,匈奴女子是没有什么人权的,她们大多是被当成传宗接代的工具,非常的可怜。


至于与匈奴和亲,汉朝皇帝同样是不愿意的,汉朝皇帝不娶匈奴的老婆,是因为皇帝有选择权。而不拒绝与匈奴的和亲,则是因为他们不敢拒绝。形势比人强,汉朝只能选择通过和亲的方式讨好匈奴,以此来维系两方所谓的友谊。

汉朝的臣民对将公主嫁入匈奴是颇有微词的,而皇帝显然也不愿意让自己的女儿去匈奴受苦,但是为了表达自己的诚意,他们无论内心多么抵触和拒绝,最后都需要派公主去和亲,如果汉朝皇帝拒绝和亲,那么等待他的就是匈奴的大举入侵,虽然和亲听起来像是双方友好交流,但这对于汉朝来说就是实实在在的屈辱。不过一般因为舍不得,去的都是有公主代号的宫女罢了。


夏目历史君


匈奴人属于游牧民族,整日生活在草原之上,少不了风吹日晒,是马背上的民族,匈奴女人也是如此,因此,相对于汉族女子,匈奴女子多了些豪迈与强壮,而由于文化原因,汉族男子喜欢柔弱迁细一点的女子,所以在审美方面还是本族女子更讨喜欢。审美归审美,和亲是国之大事,关乎两个民族之间的兴衰,自然不会单以审美为考量,而之所以很少听说汉族皇帝不娶匈奴女子,原因也是多方多面的,下面为您详细解答一下。



匈奴女人是丑是美

这个问题不太有讨论的价值,每个民族的审美都是不一样的,现在也是如此,就像是白人大多喜欢白人,以白为美,黑人也大都喜欢黑人,以黑为美,而我们黄种人也是如此,喜欢黄种人的这个身材与皮肤。古时也是如此,匈奴人自然喜欢,强壮健康一些的女子,认为此才是美的,而汉族则喜欢汉族女子柔弱纤细的。所以,匈奴女人谈不上美丑,因为其美不美在不同人的眼中是不一样的。



汉族皇帝为什么不愿意娶匈女子呢?

汉族皇帝不愿意娶匈奴女子原因众多,上面说的有关审美的问题也是其中重要的一点,而除了审美主要还有三点原因。

一、攻守关系

汉族人居住的中原向来是富足的区域,而我们汉族人又是小农经济的属于农耕文明,因此我们不具有侵略性,所以我们常听到保家卫国而很少听到入侵他国的消息。匈奴人则不同,是游牧民族,具有狼性文化,因此侵略性强。所以就造成了这样的一个局面,匈奴人常常骚扰汉族边境,抢夺财物。



在匈奴和汉族之间的关系,匈奴属于功,汉族属于守。而在匈奴强势的时候,汉族人自然要讨好匈奴人,安抚匈奴人,不骚扰自己,于是便开始送钱送女人,一般的女人地位又不够用,起不到想要的效果。所以便送公主,进行所谓的和亲,而这场和亲主要是汉族人为了使匈奴人安定,自然是送人,而不能要人了,总不能说,你把你女儿嫁给我,然后你别打我了吧。

二、匈奴女人地位相对较低

上一点是匈奴强而汉族弱的情况下,而在汉族强匈奴弱的时候也喜欢采用嫁公主的方式进行和亲,而不愿意娶匈奴女人,这又是为什么呢?因为两方的想法不同,在匈奴,匈奴单于都以能够娶到汉族公主为荣,并且很多单于都是很爱自己的汉族媳妇的。而汉族则不同,因为审美的原因,都不喜欢匈奴女子,更重要的是在匈奴女子地位是很低下的,汉族皇帝贵为天子,自然不会找一个地位低下的匈奴女子为妃了。所以即便是强势的时候,也只需嫁公主过去安抚匈奴人就够了,自然不会去娶匈奴女子了。


汉族皇帝不愿意娶匈奴女子很正常,皇帝后宫佳丽三千,都是美之至极的女人,琴棋书画,歌唱舞蹈,样样精通,有这么多女子供自己享用,又何必找一个自己不喜欢的那种类型的粗狂的匈奴女子呢,除非想体验体验异国风情。

历史时刻录,每日一历史,分享历史时刻,品味历史时光,感谢您的观看,欢迎您的评论,动动手指点个赞呦!

历史时刻录


看汉朝与匈奴的历史,就会知道,从汉高帝刘邦经历白登之围后,在娄敬的建议之下,就开始有了和亲这一政策,汉朝把宗室女子嫁给匈奴单于,从未嫁过皇帝的公主女儿,级别最高的是像细君公主和解忧公主这样的诸侯王之女儿,级别最低的是像王昭君这样的宫女,同时陪嫁一定数量的财物,开放两国的边境,换取匈奴对汉朝的和平。

和亲从诞生之初就注定是一个政治手段,西汉建立之初,因为多年的战争,国力衰微,不适合大规模对匈奴作战,如果勉强作战, 就会打击刚刚建立的西汉帝国,况且刘邦建立之初,还有大量内部的叛乱要优先处理,只有内部稳定了,才能对外作战,和亲在实行之初是汉朝有求于匈奴的政治手段,说得直白些:

就是以政治联姻和赠送财物,换取和平

匈奴

和亲也是分几个阶段,早期的和亲完全是汉朝主动示弱向匈奴和亲的,或者是匈奴主动索要的,从汉高帝到汉武帝早期,每个皇帝在位期间都有一次和亲,这个阶段汉朝对匈奴的政策仍然是和亲,即使匈奴屡次犯边,汉朝担心实力不够,还是采取和亲政策,但汉武帝中后期,即使对匈奴作战大获全胜,到了汉武帝晚期,为了休养生息,仍然采用和亲政策,嫁出去的都是宗室之女或者诸侯王之女,皇帝才不值得把自己的亲生女儿嫁出去,这些嫁出去的汉朝女子当然有漂亮也有丑陋的,毕竟是宗室之女,谁敢保证一定是漂亮的。

但是这种情况到了汉朝晚期,宫女王昭君嫁给匈奴单于呼韩邪时,这种情况完全不同了,这个时候匈奴已经很弱小了,呼韩邪已经投降了汉朝,算是汉朝的归附,这个时候汉朝嫁女已经不是示弱了,而是巩固双方关系,这个和亲还是匈奴主动提出的,但性质完全不一样了,是匈奴向往汉朝先进的文化和生活方式向汉朝提出的,同时当朝嫁女的级别也低多了,王昭君只是个平民性质的宫女,当然她长得是很漂亮,这是个意外。

汉匈和亲

一、从匈奴的角度

既然是汉朝有求于匈奴,所以早期在政治上汉朝其实是弱势的一方,和亲又是汉朝提出来的政策,因为对于匈奴来说,只有好处,而没有坏处,匈奴单于平白无故地多了一个妻子,又得到不少汉朝的财物,何乐而不为,所以对于和亲,匈奴是被动地接受,享受好处。

同时,匈奴自认为接受这种和亲是心安理得的,是获得胜利的,匈奴这个民族有崇尚强者,鄙视弱者的传统,《史记 匈奴列传》中说匈奴内部是强壮的人吃最好的食物,老年人吃剩饭剩菜,你让匈奴向汉朝和亲,送匈奴公主到汉朝,不等于是叫匈奴向汉朝示弱吗?这跟匈奴女人长得美丽还是丑陋没有任何关系,这就是民族传统的问题。

匈奴女子

二、从汉朝的角度

纵观汉朝与匈奴几百年的交往中,汉朝皇帝确实没有娶过匈奴女子为妻,这并不是偶然的,还是必然的,对于汉朝来说,这就是文化的原因。

这得从数千年华夏民族形成根深蒂固的文化来说,在上古华夏民族形成之时,因为没有地理知识,居住在中原地区的华夏族认为自己居住的地方是整个天下的最中间,称为中国或者华夏,又以华夏天子居住在中国或者华夏的正中间,天子的四周是天子所封的近臣或者嫡系诸侯王,再外面是天子所封的外臣或者诸侯王,再向外就是臣服于天子的方国或者进贡国,最外面就是被称为蛮、夷、戎、狄的外族。

华夏与蛮、夷、戎、狄

又因为华夏之外的四个方向,外族又被分为南蛮、东夷、西戎、北狄,当时的匈奴就生活在汉朝的西北方及北方,属于北狄,是标准的外族。

早在春秋早期,管仲辅佐的齐桓公就以“尊王攘夷”的口号,联合周朝的诸侯国一起代替天子行使职权,这个职权的主要目的就是联合打击蛮、夷、戎、狄等外族,将他们赶出华夏的地盘,保卫华夏的安全,这个思想一直在华夏流行,用一句话来形容就是“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尊王攘夷

这种思想一直在中国历史上流传,华夏和蛮、夷、戎、狄等外族不仅仅因为居住地域不同,而且生活习惯、生活方式、文化、各种礼仪都不同,相对来说,华夏的文明更高,科技更先进,礼仪更高尚,生活更富庶,华夏统治者一直是看不起周边的蛮、夷、戎、狄等外族,从心理上也不能接受他们,就更不用说娶他们的女子为妻了。

所以汉朝皇帝从来不会娶匈奴女子为妻子,不论这个匈奴女子长得多么漂亮,首先从心理上就无法接受,在文化上就不会接受了,匈奴的文化是:弱肉强食、父妻子娶、兄妻弟继,这在汉朝看来是违背伦理的

昭君和亲

因此,匈奴不向汉朝和亲,是因为汉朝皇帝根本就不想娶匈奴女子为妻的意愿,这是文化原因,也是政治原因,从文化上看,汉朝无法接受甚至看不起匈奴,从政治上看,汉朝向汉朝和亲从早期的被迫,随着汉匈战争双方实力的此消彼长,转变为以巩固双方关系的和亲,即使汉朝强大后,仍有和亲发生,但性质已经转变,唯一不变的是汉朝皇帝从来不娶匈奴女子为妻。


一国之君历史研究


汉朝的皇帝想要娶匈奴女人还不配呢,当时的匈奴已经把汉朝打的死去活来,汉朝只能够送自己的女人过去,怎么敢向匈奴要女人呢?不仅是这样,每年还有大量的赔款,就连当时的河套平原被占领之后也不敢要回来,简直就像后来的清朝一样。



匈奴女人也有很多漂亮的,不要认为在游牧民族之间都是一些丑八怪,他们在草原之中自由的生长,虽然皮肤可能不是那么的白,但是那种健康的肤色,很多汉朝的人都喜欢匈奴的女人,被匈奴虽然软禁了起来不能回去,但是照样还是娶了匈奴的女人,这些人眼睛又不是瞎。

当时的匈奴已经在北方统一了,游牧民族已经对汉朝构成了极大的威胁,汉朝只能够听从匈奴的吩咐,匈奴不想要把女孩嫁给汉朝,皇帝也没有办法。

按照汉朝的习俗,是不能够去娶匈奴的女孩子,只能够进行和大臣进行通婚。而且最主要的就是匈奴没有把女人嫁给汉朝,如果一旦嫁给汉朝的话,必然是当上皇后,汉朝皇帝是不愿意这样被别人把控着。


所以双方都没有再提这件事情,只有汉朝的皇帝送女孩子到匈奴这一边,一般都是公主,而匈奴人的话喜欢就是非常的喜欢,不喜欢的话想怎么欺负就怎么欺负,甚至在汉武帝时期,一个被送去的公主结果就给上一个匈奴大汗给陪葬了。

汉武帝正是因为这一件事情对匈奴感到非常的气愤,自己的女人被这样子欺负,就像是嫁出去的女儿被免了家暴之后,身为一个老父亲却无能为力,所以呀,汉武帝要决定和匈奴人展开决斗,要证明汉朝是有很多堂堂正正的男子汉的。


然后我们再来看一下匈奴人到底是没有你漂亮的女孩子吗?这个答案是不可能的,像很多初识到匈奴的,汉朝使节最后是待在了匈奴,比如是张骞待了10多年,最后还生了几个孩子带回到汉朝,要是他老婆这么丑的话,他怎么能够下得了手呢?

这样的例子实在是太多了,所以证明匈奴还是有很多漂亮的女子的。


史研


历史上,匈奴跟汉朝是对冤家!自从刘邦白登之围之后,汉朝深深地感受到了匈奴的难缠。从此之后,汉朝都会以嫁公主到匈奴的形式和亲,但是并没有匈奴女子嫁给汉朝皇帝,难道是匈奴女子很丑吗?



匈奴人虽然文化文明程度不高,但是也是有美女的,美女的产生是人类发展的必然产物,即使再少也是有的。那么既然有美女,汉朝皇帝为什么不娶匈奴女子呢?其实汉朝皇帝不娶匈奴女子的原因主要是以下几点:

1.匈奴地处贫瘠之地,是个游牧的民族,因此他们每隔一段时间都要入侵中原,以此来抢夺中原人的金银珠宝和物资,早期的汉朝才经历了内战的巨大消耗,根本没有太多的精力跟匈奴打,只能破财消灾,你不就是想要钱吗,给你钱财,再嫁个公主过去和亲以示友好。

这时候的匈奴国力强势,根本不会送美女来到汉朝,因为这本就是弱者向强者的进贡。匈奴以一个胜利者的姿态来跟汉朝谈判,所以只会索取,哪里会付出。



2.然而匈奴之欲无厌也,过了若干年,匈奴还是会继续入侵。到了汉武帝时,强硬的汉武帝不堪忍受匈奴无休止的贪婪和欺辱,于是霸气地开始对匈奴开战。于是就有了卫青的七战七捷,霍去病的封狼居胥,直接把匈奴给打残打怕了。但是晚年的汉武帝也不想再大肆出兵征战,想好好的休养生息,于是也实行嫁公主和亲政策来安抚匈奴、稳定边疆。



这时候汉朝强于匈奴了,这样汉朝皇帝更加不会要匈奴的女子了,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优越感。华夏民族一直以来都标榜自己为天朝上国,历经春秋大义,百家争鸣,让中华文明上升到了一个始无前例的阶段。华夏民族骨子里面的优越感是不允许娶匈奴女子,因为华夏男人的身份、基因绝不容玷污!

3.即使皇帝有意,但礼制也不允许。对于一个异域风情的女子,皇帝多多少少会有些心痒,但也就能在心里痒痒就行了,要是真的娶一个匈奴女子回来,估计一些顽固大臣整天来以死相谏,若是不答应送走,估计史书上就会留下:某某皇帝荒淫无度、有悖纲常等等记录。因为他们不希望对一个蛮夷血统的人效忠。



这种观念直到明朝的时候才有改观,当时的朝鲜国对明朝俯首称臣,每隔若干年都会进贡一些美女来给中国的皇帝,仅仅朱棣一人就封了八个朝鲜美女为妃。


博古论今天


在中国汉朝的时候,曾经和匈奴进行联姻,有些是主动的,但很多是被迫的。但是这些和亲大部分都是中原王朝公主嫁给匈奴的首领,而中原的皇帝基本上从来没有娶过来自匈奴的女子。为何汉朝的皇帝不愿意娶来自于匈奴的女子呢,我想了能是有一下几个原因。


首先,汉朝皇帝都自认为是天朝上国,自然不愿意娶那些番邦女子。



因为汉朝当时地处中原,是拥有相当先进文化的大一统王朝。在很早的时候,中国就拥有先进的礼仪文化,到了汉朝,更是有了更大的发展。而匈奴虽然兵力比较强胜,但是在文化这一方面,比起汉朝来实在是差的太远了。匈奴这种游牧民族的文化在中原人看起来,就和原始社会的野人差不了多少。在这样的情况下,汉朝的皇帝自然就不愿意娶那些匈奴的女子了,因为一个文明人,谁愿意去娶一个野蛮人呢。娶进来了,恐怕也会让世人所笑话。

其次,匈奴的女子没有汉族女子那份温柔贤德。



由于匈奴是游牧民族,所以长期在草原上的那种艰苦环境下生活,皮肤容貌身材这些方面都无法同汉朝的女子相比。汉朝皇帝选秀女的时候除了看女子的容貌之外,对秀女的品德也有很高的要求。至少这些秀女都有很好的文化基础,诗词歌赋音律都很精通。而匈奴的女子,由于文化方面的原因,即使有个别容貌不错的,但是在文化诗词歌赋音律这方面肯定是不行的。皇帝很多时候选择进入后宫的女子,除了美丽之外,还要和皇帝进行很好的沟通,和皇帝进行诗词歌赋的交流,以及在闲暇时光弹琴给皇帝听。很多时候皇帝并不是一定要求后跟那个女子多么美貌,更多的时候是能够照顾好皇帝,和皇帝进行交心。而这些匈奴的女子都不具备,因为很多时候匈奴的女子汉语都不会说。

还有,当时匈奴是汉朝的大敌,汉朝的皇帝如果娶匈奴的女子到后宫,会给汉朝的安全造成以外的影响。



因为匈奴在强大之后,在很长一段时间都屡次兴兵犯境,掠夺了大量的人口和财富。那段时间里,匈奴一直是汉朝北方的边疆大患。汉朝对匈奴各方面都防范甚严,假如娶匈奴的女子到汉朝后宫,有可能把一些机密的信息传给匈奴,给安全造成相当大的隐患。再就是匈奴的女子如果嫁到了汉朝后宫,会给后宫带来很大的不安定因素,因为这样的女子有匈奴那样强大的背景做靠山,有可能和后宫的人产生很大的冲突。而且她如果生下皇子,更可能给皇位的继承带来很大的不确定因素。



还有一点,如果嫁过来的是匈奴的公主,那么汉朝皇帝给他是什么样的位份呢。因为汉朝冒牌的公主嫁过去,匈奴都待之以正妻的身份。难道汉朝皇帝也要把皇后的位子封给匈奴的公主吗。这样做的话,恐怕整个朝廷的大臣都不会答应。但是如果,只是封为一个普通的妃子的话,那样匈奴那边就会不高兴,会说汉朝是不是看不起我们匈奴呀,到时候以此为借口发动战争,恐怕会造成更大的麻烦。



所以因为上述几个原因,所以在汉朝的时候,汉朝的皇帝一直不愿意娶匈奴的女子到后宫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