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自清《背影》:年少不懂文中意,讀懂已是不惑年


《背影》雖然只有一千五百字,卻歷久傳誦,有感人至深的力量。——吳晗


朱自清《背影》:年少不懂文中意,讀懂已是不惑年


《背影》是現代散文家、學者朱自清的一篇回憶性散文,文中敘述的是作者的父親送他去北京上學,在離別的車站,目睹父親為自己買橘子時的情形。文章用樸素的語言,將父親對作者的愛刻畫的惟妙惟肖,從生活中的細節描寫,表現出父親對自己的關愛之情。


01

再讀《背影》,體會父子之間的“秘密”

文章一開頭交代了事情發生的相關人物、時間、起因。已與父親分別“二年餘”,這句話交代了作者與父親分別的時間不短,但是仍然清晰記得,體現了作者對父親的思念之情。

“最不能忘記的是他的背影”點出主題,為接下來的故事情節做了鋪墊。

緊接著開始交代事情的原因。因為祖母的去世,作者和父親一起回家奔喪,辦完喪事後父親送作者北上讀書,有了這篇《背影》的創作。

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親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禍不單行的日子。

1917年,對於作者的家庭來說,禍不單行。祖母去世,父親在徐州菸酒公賣局長的差使也被解除了。而文章中作者並沒有交代祖母為何死了,父親的差使又是為何交卸了。

我們在學習這篇文章的時候,老師也沒有深挖過這其中的原委。如今二十多年過後,再讀這篇文章,才體會出別樣的意境。其實這背後是有故事的,只是作者在當時一筆帶過,下面我們來看下這其中的父子情感糾葛。

朱自清《背影》:年少不懂文中意,讀懂已是不惑年


朱自清的父親叫朱鴻鈞,1915年在徐州任菸酒公賣局長,這在當時來說是個肥差。朱鴻鈞在徐州任職期間,偷偷娶了一房姨太太,但是這件事並沒有知會在老家的姨太太。因此,家中的姨太太懷恨在心,找到了朱鴻鈞的單位大吵大鬧,導致人盡皆知。並且,雪上加霜的是,朱鴻鈞還在此時被查出了挪用公款。醜聞加上徇私枉法,因此,丟掉這個官差。緊接著,朱自清的祖母因為無法忍受這樣不爭氣的兒子帶來的家庭變故,被活活氣死了。

朱自清在這篇散文中之所以沒有具體交代這些細節,也是本著“家醜不可外揚”的原則,畢竟子不言父過,這都是醜陋不堪的事情。這也是朱自清與父親在此篇《背影》問世之前,一直處於不和的原因,甚至曾一度斷絕父子關係。

朱自清《背影》:年少不懂文中意,讀懂已是不惑年



02

父與子之間暗藏著新舊思想的博弈

父親說:“事已至此,不必難過,好在天無絕人之路!”

本來朱自清的祖母去世,也就是朱鴻鈞的母親,應該他才是最傷心難過的,他反而安慰起了兒子,這有些讓人摸不著頭腦。

其實,朱鴻鈞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他在朱自清的臉上看到了兒子對他這個做父親的怨恨表情。他這樣說也是想告訴朱自清:“這件事情既然已經發生了,就沒法改變,但是他會盡力彌補。”而事實上,朱鴻鈞並沒有為彌補這件事做出什麼有效的努力,這也是他們父子關係緊張的第二個原因。

朱自清《背影》:年少不懂文中意,讀懂已是不惑年


朱鴻鈞丟了差使,家庭經濟自然日漸拮据,一家子的生活開銷只能靠變賣家產和借錢度日。

回家變賣典質,父親還了虧空;又借錢辦了喪事。

而這一切,都是因為朱鴻鈞的不作為導致的,他做慣了官,享受慣了驕奢的生活,自然不會為生計去奔波,家庭的重擔顯然落在了朱自清的身上。

朱自清《背影》:年少不懂文中意,讀懂已是不惑年


朱自清是個非常懂事的孩子,他1916年考入北京大學預科,1917年升入本科哲學系,1920年修完全部課程並提前畢業。畢業後先在杭州第一師範任教,1925年出任清華大學中文系教授。

在全國的知名學府提前一年完成學業是非常困難的一件事,而朱自清因為家道中落,為了承擔起更多的責任,日夜苦讀,終於提前一年完成學業。

朱自清有了工資以後,每個月將自己一半的收入都寄回家,剩下的一半留給自己的小家。而父親朱鴻鈞並沒有因此感恩,他心裡還想要剩下的另一半。

朱自清《背影》:年少不懂文中意,讀懂已是不惑年


朱自清在浙江第一師範任教的那段時間,父親朱鴻鈞憑著與校長的私交,不打招呼就直接把朱自清的薪水取走,這是導致他們父子矛盾的第三個原因。

朱自清和父親之間的矛盾,從表面上看來是因為家庭經濟原因,而實際上朱鴻鈞封建思想根深蒂固,朱自清卻是在新思想洗禮下長大的新青年,父親想控制著自己的兒子,自然兩人之間產生了很深的隔閡,這也是新時代新思想與舊社會封建思想的對抗。

朱自清《背影》:年少不懂文中意,讀懂已是不惑年



03

父子恩怨終因情深而冰釋前嫌

這篇《背影》創作於1925年,而事情發生在1917年。為什麼會有8年的時差?也是因為這期間朱自清和父親的諸多矛盾,導致兩人幾年互不來往。

我與父親不相見,已二年餘了。

說明朱自清和父親生氣,不去主動回家和父親相見。“不相見”雖然表達了“沒見”的意思,但更加突出了作者主觀不去見。

最近兩年的不見

仍然表達出朱自清因對父親的不滿而主動與父親決裂。隨著父親年歲越來越大,身體越來越差,以及朱自清的主動不見,朱鴻鈞開始思念兒子,並且反思自己。

朱自清《背影》:年少不懂文中意,讀懂已是不惑年


我身體平安,惟膀子疼痛厲害,舉箸提筆,諸多不便,大約大去之期不遠矣。

文章的結尾,作者說自己北上之後,父親給他寫了一封信。這封信是

父親主動寫給朱自清的,表面上像是在和朱自清聊聊家常,實際上是想向朱自清尋求和解。“大約大去之期不遠矣”,父親為了博取兒子的憐憫之心,不惜“詛咒”自己,可見,他心裡期待兒子的原諒。

而朱自清看到父親的信,潸然淚下。

在晶瑩的淚光中,又看見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馬褂的背影。唉,我不知何時再能與他相見!


朱自清《背影》:年少不懂文中意,讀懂已是不惑年


朱自清看到了父親的來信,頓時,心中對父親的怨恨煙消雲散。隨之映入眼簾的,是父親送自己北上時,爬上月臺為自己買橘子時笨拙的背影。父親已經年邁,而自己卻不能在身邊盡孝,想到此刻不禁淚水模糊了雙眼。

當即,朱自清便寫下了父親與自己在南京送別時的情景,也就是這篇飽含父子情深的《背影》。此後,朱自清與父親多年的積怨也一筆勾銷。

所以,整篇只有1500字的散文,隻字未提父親當年的荒唐行為,卻把父親為自己買橘子時的動作細節刻畫的入木三分,意在告訴父親,過去的怨恨已然過去,現在和將來你依舊是那個愛意滿滿的父親。

世間所有的父子,又何嘗不是這般:血濃於水的親情,可以逾越任何隔閡的鴻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