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名錄76——白頭鶴


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名錄76——白頭鶴

白頭鶴(學名:Grus monacha)是大型涉禽。頸長,喙長,腿長,脛下部裸露,蹼不發達,後趾細小,著生位較高;翼圓短;尾短,無真正的嗉囊;鳴管由氣管與部分支氣管構成;能在胸骨和胸肌間構成複雜的捲曲,有利於發聲共鳴。性情溫雅,機警膽小。它除了額和兩眼前方有較密集的黑色剛毛,從頭到頸是雪白的柔毛外,其餘部分體羽都是石板灰色。早成鳥。棲息於河流、湖泊的岸邊泥灘、沼澤和蘆葦沼澤及溼草地中,主要以甲殼類、小魚、軟體動物、多足類以及直翅目、鱗翅目、蜻蜓目等昆蟲和幼蟲為食,也吃苔草、苗蓼、眼子菜等植物嫩葉、塊根,小麥、稻穀等植物性食物和農作物。繁殖期為5-7月。營巢於生長有稀疏落葉松和灌木的沼澤地上,巢主要由枯草和苔蘚所構成。每窩產卵2枚,卵的顏色為綠紅色,其上被有大的暗色斑點。分佈於歐亞大陸。

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名錄76——白頭鶴

白頭鶴為溼地的旗艦物種,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全世界僅存9,100只,保護好已知的繁殖地、遷徙途經地和越冬地的沼澤湖灘,把水利、農業、漁業和自然保護各項工作協調起來,統一管理;在相關季節嚴禁人群在白頭鶴棲息地放牧、狩獵、捕魚、割葦,以減少人類活動的干擾;在稻田越冬地應保持稻田積水的深度,調控稻田積水,及時排除洪澇,嚴禁施放烈性農藥汙染土壤和白頭鶴的食物。

黑龍江省伊春市新青區被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授予“中國白頭鶴之鄉”稱譽。2008年新青區共記錄有白頭鶴18個繁殖對,90只個體,並發現有多個繁殖地。為了切實加強白頭鶴的保護,新青區建立了省級白頭鶴自然保護區,加大了保護的科普宣傳力度,增加了保護資金的投入,促進了白頭鶴等野生動物的保護工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