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的妈处处护着自己孩子对吗?

用户2041587969275


中国有句古话:爱之则为之计深远。母亲爱子女之情,是人类最伟大的爱。正因为母爱的伟大,才有无数前贤今人歌之诵之。

那么,妈妈处处护着自己的孩子对吗?

这要分几种时间和情况。

第一,分时间。

孩子在3岁以前,基本上是没有自我生存的能力的。这个时候,处处护着,是必须的,必要的。无可厚非。

但是孩子在3岁以后,开始慢慢学会一些生存技能,作为妈妈,该学会教孩子生存技能和独立生活的能力,而不能处处护着孩子,该吃的苦要吃,该受的磨练也要受。特别是孩子成年以后,妈妈必须学会放手,让孩子依靠自己的力量活得更好、更精彩。动物世界里,很多动物长大了,动物妈妈都会把孩子赶走,这是连很多动物都有的本能。如果此时,妈妈还处处护着孩子,那不是爱孩子,而是害孩子。慈母多败儿,讲的就是这类凡事包办、该放手时不懂放手的妈妈。

第二,分情况。

每个孩子有很多差异。有一种特例,孩子一辈子的生存需要依靠妈妈,那就是一些缺乏独立生存能力的残疾孩子。对于这些残疾孩子,需要妈妈处处护着、一辈子护着,甚至需要社会的每个人都对他们一辈子护着,不歧视、不放弃。否则,他们就可能夭折或者遭遇不幸。这也是人之所以为人而不是动物的根本区别之一。

综上所述,妈妈处处护着孩子,不能一概而论,要分清各种情况。总体而言,希望母慈子孝,每个人都能享受母爱,享受关怀,同时,又各尽所能,发挥所长,为构建美丽和谐的社会而共同努力!


出世光明入世磊落


妈妈和自己的孩子都是有着血缘关系,本能上处于一种母爱,肯定会护着自己的孩子,但是过分的宠着孩子,不分好坏的对护着,那么将会害了孩子一生。我们家婆婆就是这么一个人,处处护着自己的孩子,对自己孩子百般呵护,就算我跟他有一点不愉快的事情而她总不帮着劝说,反而在中间起着相反的作用,天天在我老公面前表现的特别特别好,可是她对我做的一些事情,真的跟他儿子闹矛盾的时候,比如孩子一双袜子她都不会去洗一下,她根本不把我跟孩子放在眼里,吃饭也只是一味的为他儿子,什么都是为了他儿子着像,一味的对他的百般呵护,可是在我老公看来她妈妈对他很好很好,却忘了就自己的老婆和孩子他妈妈又是怎么对待的,正因为我老公不把我放在眼里,造成我的婆婆也不把自己放眼里,处处跟我作对,天天拿一些事情来气我,我每天都会被她气的半死,经常把气撒在我老公身上而他全然不知道我经常生气是为了什么。所以过度的不分皂白的护着孩子,也许会害了孩子一生!



安安女的生活记录


妈妈护孩子是一种原始本能,但是我们要分情况而定。

每一位孩子就像天使般的降临,从十月怀胎到呱呱坠地,又开始吖吖学语,到背包上学,整个环节中,都是妈妈心血所就,多少个日日夜夜的焦虑和期待、多少个分分秒秒的担心与呵护,把他们养育出来。用“心头肉”、“小心肝”称呼孩子都不为过。

但是在家里过分袒护就不对了。每一个家庭都有家风、家规。譬如:孩子遇到不爱吃的饭菜把盘子摔了,自己霸着电视机整半天看他喜欢的动画片,孩子上街遇到想要的东西撒泼打混,这些妈妈就要采取一定的家规,约束他,教育他,引导他,力争让他成为有规矩、有节制的孩子。

走进学校、走向社会再袒护就是一种放纵。一个孩子婴儿期到学前期、再到学龄期,心智不断的发育,特别是青春期就渐趋完善。整个阶段,如果对孩子一味的迁就和纵容,譬如:孩子和同学争吵,家长就抱打不平。孩子说学校老师讲不行,妈妈也信口迎合。孩子学会偷偷拿邻居家的东西,妈妈夸奖他会把家。这些具体行为,轻则让孩子孤家寡人,重则让孩子浪荡入狱。

当然,孩子的健康呵护、孩子的心理呵护是必须的,孩子发烧、感冒、挑食不吃饭。这需要妈妈的精心照料。孩子考试遇到挫折、与好朋友有点误会,我们做情绪引导,这都是家长必须及时的给予引导。

总之,陪伴孩子成长是一个漫长的、可期待的、有挑战的、也很有意思的一段旅程。方向定好了,我们事半功倍,方向错了,地点错了,我们心理坎坷,同时孩子也不会愉快。



丙方观点


出于公平心,有利于孩子长远生活发展的,怎么爱护都是对的。出于偏袒心,不利于孩子长远生活发展的,怎么爱护都是不对的。


比如说:1.在自己家里,他喜欢吃的东西可以优先让他吃,但不能护着他霸占。护着他霸占容易滋长他的贪心和傲慢,贪心会让他对他喜欢的东西不知足。由于不知足,他就会失去幸福感。傲慢会让他轻视同学的存在,不利于同学朋友的交往。


2.说好到玩具店买两样玩具,绝不因为他哭闹,就买三样四样。让他养成从小就对自己的选择和承诺负责。


3.不护着他奢侈浪费。要让他惜财惜福。奢侈浪费不光苦了孩子,更会拖累一家人。因为现在的孩子,往往辛苦挣的钱,不够他们随便花费。让他们从小知道合理消费,才能保持长久的幸福。
4.自己跌倒了,要鼓励他自己站起来。损坏了东西,虽不训斥他,但要鼓励他他勇于承认错误。不能护着他,将错误转嫁到其它人物上。





5.严格要求孩子先做作业再玩,不能护着他养成先玩,再做作业的习惯。
6.寓教于乐,在陪孩子玩耍时,要善巧方便教他些学习技巧,和生活技巧。这些技巧才是他们未来使用不完的财富。


点亮人生7299


不过,护孩子也要分清情况,不是什么事儿都护着,有时候护他反而是害了他。

以下二种情况家长千万不要护孩子:

1、公共场合,孩子有违公德的时候,不要维护孩子。

去年有一则新闻,深圳一位年轻妈妈带孩子到书店看书,孩子在那儿吵闹,旁边一女生正在写论文,提醒她让孩子安静点。

结果这位妈妈破口大骂,女生不堪其扰,先行离开,可这个妈妈不依不饶,追出去拽住女生继续谩骂。

身教重于言教,这位妈妈的行为,给孩子做了个错误的示范,下次他依然会犯同样的错误。

2、孩子的坏习惯,一定要及时纠正。

曾看到有宝妈说,她四岁的孩子在外看到喜欢的玩具,会偷偷拿回家。

她没有发火,而是耐心跟孩子解释别人的东西不能动,更不能拿。又打比方说,假如别人拿走你喜欢的东西,你是不是会很难过?

接着,妈妈又告诉孩子,可以跟小朋友交换玩具玩,也可以跟妈妈商量,只要要求合理,妈妈就会满足他。

孩子通过妈妈的教育,了解了自己行为的错误,并且学会了解决方法,下次便不会发生这样的事了


胡图图日常工作vlog


自己的妈妈处处护着自己孩子对吗?这是典型护犊子心理!

保护自己的孩子是每个父母的天性,谁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收到伤害。但是,如果孩子做错了事情或者欺负了别人,就要站在公正的角度,让孩子认错、道歉!很多人有一个问题,就是孩子做错了事是不是不能当着别人的面批评孩子?这种也要分情况!

如果你的孩子跟你自己闹矛盾或者自己犯了错没影响到别人,那你可以等孩子回到家了以后再跟孩子沟通,做思想工作,毕竟小孩子也有自尊的。

如果你的孩子是因为跟别人闹矛盾或者影响了别人,那就要当面道歉,因为这已经伤害到了别人,就应该付出应有的惩罚。即使孩子哭啊闹啊,也不要服软,坚守原则!


MT教育碎碎念


“处处”一词体现了妈妈对孩子的溺爱和过多的控制。

我们常说,护得了孩子一时,护不了孩子一世。作为妈妈,我们养育孩子,是为了让他以后长大了能够独自面对未来。

我们什么时候应该保护孩子?

答案就是:他需要你的时候。

  • 0-3 幼儿期

在他爬来爬去,跌跌撞撞的时候,我们需要给孩子提供安全的物质环境,让他探索世界的同时,不受伤害。

  • 3-6学龄前期

是孩子刚刚接触这个人情世界,开始建立与小伙伴的友谊,开始由幼儿教师长时间照看,这个时候,我们的保护更多的就是觉察孩子的情绪,交给孩子处理遇到问题的办法。

  • 6+学龄期

是时候学着放手了,你太多的保护,反而会成为孩子的障碍。

零花钱该怎么给?作业的辅导方式?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孩子被欺负的处理方式?青春期家长的应对方式?良好习惯的培养如何?孩子的情商如何培养?

在这些事情的处理方案上,你塑造着你的孩子。

什么时候我们要放手了?

25岁。25岁,孩子可能已经组建一个家庭,可能已经踏入社会,他有了为自己负责的能力。这个时候父母就要放手,让孩子去过他自己的生活了。

纪伯伦的《你的孩子其实不是你的孩子》

你的孩子,其实并不是你的孩子,

他是生命对自身的渴望而生的子女。

他借你而来,却非因你而来。

他与你在一起,却不属于你。

你可以给他以爱,却不能给他以思想,

因为他有自己的思想。

你可以庇护他的身体,却不能庇护他的灵魂,

因为他的灵魂属于明天,属于你的梦境也无法到达的明天。

你可以拼尽全力变得象他一样,却无法让他变得象你一样,

因为生命不会倒退,不会停留在过去。

你是弓,孩子是从你那里射出的箭。

射手望着未来之路上的箭靶,

用神力将你拉开,让箭飞得又快又远。

让自己能在射手的手中弯曲而感到喜乐吧,

他爱飞驰的箭,也爱静默的弓。

借用纪伯伦的这首诗来回答这个问题,我觉得最为合适了。你的孩子只是借你而来,你可以给他爱,你可以庇护他的身体,却不能庇护他的灵魂。

所谓母子一场,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

妈妈的处处保护,只会让孩子失去远行的能力,失去看到更宽广世界的机会。


微光家庭教育


自己的妈妈处处护着自己的孩子这个本事是没毛病的呀

哪个妈妈不会护着自己的孩子呢

但是要看是在什么情境下了

如果婆婆总是护着自己的儿子,喜欢责怪儿媳

或者丈母娘总是护着自己的女儿,喜欢找女婿问题

这个情境下就是要好好分析了

一切本着团结,本着和谐的角度出发的爱都是无私的

#春季科学育儿经#


七妈育儿科普


这个问题很难用对错来回答。

比如当孩子还是小婴儿的时候,那么妈妈必须这么做,这样才能够给孩子足够的安全感。

但是随着孩子慢慢的长大,母亲就需要不断的后退。

当孩子犯错,总有人为他兜底,为他处理好,并且处处维护这孩子,孩子就会失去敬畏心,也没有责任感。

将来就是出现李天一、我爸是李刚这样的情况。

看似在保护孩子,实则是害了他。


妈妈休息室


.当然不对的。自己妈妈一直照顾和陪伴在孩子身边,是孩子第一任老师。应该让孩子从小就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孩子就像那小树一样,正直向上生长,才会生机勃勃。

妈妈不能处处护着孩子,让孩子知道,什么事能做,什么事不能做。倘若孩子做错了,及时纠正他。孩子做错事,该承担什么,就让他去承担。这样,孩子就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有正确判断力,家长要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