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陵,為什麼不能大面積發掘?

秦始皇是中國歷史上叱吒風雲的人物,統一六國無人能及,對於秦始皇陵司馬遷曾在《史記》中描述“以水銀為百川江河大海,機相灌輸,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魚膏為燭,度不滅者久之”正是因為這局話更是讓人對地宮內的場景浮想聯翩。

秦始皇陵,為什麼不能大面積發掘?

去年有幸參觀了一次秦皇帝陵,才知其中奧妙之深。秦始皇在十三歲繼位後第二年就下令修建陵園,耗時30多年,徵集了70多萬人力。其中《史記》記載“宮觀百官,奇器異怪徙藏滿之”這可謂極度奢華,那麼為何不發掘呢?

其一,地宮中文物珍貴,當長眠地下的文物重見天日時,接觸到空氣就會極速氧化,本應五彩繽紛的各類文物,因為氧化很快就失去了原本的顏色,因現有技術還無法保留住這些色彩,盲目發掘只會使文物毀於一旦,所以,有很多發掘了的坑都及時填埋了,文物專家們也不忍貿然開發。

秦始皇陵,為什麼不能大面積發掘?


其二,《史記》曾記載秦始皇陵中彌散著大量的水銀,根據專家勘察地宮中確實存在汞異常,如果貿然開發皇陵可能吸入大量地宮中彌散的汞導致中毒身亡。

其三,這一條是比較玄乎的理由,秦始皇帝陵的位置剛好位於龍脈之眼上,所以萬不能開採。

秦始皇陵,為什麼不能大面積發掘?

無論各種理由,秦皇帝陵是當之無愧的文化瑰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