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失眠

人一生中有1/3時間在睡眠中度過,睡眠是生命中最重要、必須的過程。可是隨著工作、學習、家庭壓力的增大,很多人卻在為失去睡眠而苦惱。據統計,我國有38.2%的人患有失眠等多種睡眠障礙。

醫生介紹,失眠可導致反應遲鈍、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下降、思維遲緩、易衝動等心理異常,甚至可引起幻覺。

長期失眠,還會使人體免疫力下降,易誘發或加重多種疾病,患腦梗塞、腦血栓、焦慮、抑鬱等疾病的風險要比正常人高30%以上。

尤其心腦血管疾病患者,極導致猝死,嚴重威脅到生命質量和安全。

二千餘年前的《黃帝內經》中醫對睡眠就有記載,主要通過陰陽、營衛、氣血學說對“寐寤”進行了闡述。

此後,歷代醫家從臨床與理論方面,不斷補充、豐富和發展了中醫睡眠醫學。中醫將失眠稱為“不寐”、“不得眠”、“不得臥”、“目不瞑”等,多為情志所傷、飲食不節、稟賦不足、心虛膽怯引起。

病機:實證為肝鬱化火,痰熱內擾,淤血阻絡。虛證為心、肝、脾、肺、腎(五臟)陰血不足。

針對實/虛證,中醫治療失眠手段從淤、痰、火、虛入手。從病機和治法上分,中醫失眠證型可分為虛證、實證、虛實夾雜證三大類

1.酸棗仁、五味子、丹參等組成。具有養血安神。用於心血不足所致的失眠。屬於比較平和的安神藥,補益作用沒有人參歸脾丸大。

2.人參、白朮、茯苓、黃芪、酸棗仁等組成,具有益氣補血,健脾養心。用於心脾兩虛,氣血不足所致的心悸、怔忡、失眠健忘等。

3.人參、白朮、熟地、遠志等組成,具有益氣補血,寧心安神之功,用於心脾不足,氣血兩虧,形瘦神疲,食少便溏,病後虛弱。

4.柏子仁、黨參、茯苓、遠志、硃砂等組成,具有補氣,養血,安神。用於心氣虛寒,心悸不寧,失眠多夢,健忘。

5.刺五加、黃精、蠶蛾、桑椹、黨參、黃芪、砂仁等組成,具有益氣補腎、健脾和胃、養心安神之效。用於頭暈耳鳴,視減聽衰,失眠健忘,食慾不振,腰膝痠軟,心慌氣短等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