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名家讲堂:杨大卫•习练太极拳理念方法

习练太极拳理念方法


引言:《纪昌学射》典故说明学艺关键有三:第一,练好基本功;第二,刻苦练习;第三,循序渐进。

一、现象:习练太极拳的弯路

太极拳界乱象:

1、迷信化:大师、拳论、拳种。

2、标签化:热衷自创门派。

3、局限性:教练认知有限。

4、套路化:只打套路不练功。

5、私有化:把学员徒弟当私产。

6、扩大化:无限夸大某种功法。

7、教与学:师父想传承,学生要健康。

二、本质:太极的本体

传统太极、国标太极,文太极、武太极,养生太极、竞技太极,丹道太极、走镖太极,所谓正宗太极、非正宗太极,等等各种太极分类,其实他们合起来就是太极,因为太极就是对立统一、就是阴阳、就是开合、最终就是和合。

太极拳门派,陈杨武吴孙等等各个门派,其实就是演绎太极拳的风格,太极门派虽然变化多端,但太极唯一不变的就是都是在变化之中;杨澄甫的弟子练法风格各异,是他们对八劲五步表达的方式或叫手眼身法步不一样,不变的是八法五步十三势。

三、方法:太极拳习练方法

1、学拳先明理;

2、老师很重要性;

3、目标与计划的合理性与执行力;

4、个体的自我突破。

第一,明理:太极拳明理不是拳谱拳论的本本,而是逻辑思维的过程。

第二,拆解组合,掌握核心要素:棚、捋、挤、按、採、挒、肘、靠八法,前进、后退、左顾、右盼、中定五步十三势。

八法:

棚是由内而外撑开的张力;

捋是顺引轻带之力谓之捋;

挤是斜进正出的横向切线之力;

按是沉挫前抛的腰攻推按之力;

採由上向下或两侧的沉实之力;

挒是螺旋延伸的惊弹之力:

肘是以肘为核心的冲击之力;

靠是以肩胸背胯等躯的崩弹之力。

第三,勤学苦练,身体记住要点:学拳与学书法,有异曲同工之理。

临摹:笔画是书法的基本功,身体控制力是太极拳的基本功,

结构:书法结构讲究字正腔圆,太极拳要求以形生劲,以劲成形。

表达:书者散也。拳者心之苗也。书法和练拳都是表达刚柔、节奏、气韵、性情、品味、境界。

第四,太极拳要练精、气、神。

形与劲:形正力达平衡生劲。

气与力:劲力传导促气血运行。

身与心:身与心的互动能力,

性与命:生命力的提升。

形体实践:松沉与反弹的往复循环。

精神实践:自我与世界关系。

第五,太极拳习练过程口诀:

初学拳架,规范其形;

形正气顺,式势松沉;

即知松沉,劲为纲领;

蹬撑反弹,蓄于腰间;

展背竖脊,劲达稍端;

蓄发伸松,往复循环;

如渠引水,相连不断;

以劲成形,虚实变换;

运身成势,开合自然;

阴阳互济,中正平和。

总结:

1、拳架是综合领悟太极的载体,是用来悟季的,就像扫地僧手里的扫帚,要学会拳为我所使,而非被套路所。推手是来流去送的体证,而非技击实战的竟争与输赢的较量。器械是与物建立情感的交流和肢体的延中,而非表演的道具。功法是挑战和激发身心潜能的实践,而非输赢或竟技的资本。

2、一直尝试去探讨太极拳的本体,或者说太极拳的终极意义,或者说太极拳就像一个被人们打扮的小姑娘,我一直尝试追寻其本来的面目最终却发现,终极意义上的本体,于每个人或者每一个在太极修行路上有成就的先贤们而言,也是一人一太极,一花一世界。所以,太极拳是以太极思维和哲学为主导的一套身心修炼体系而言,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种定义和解读,就像千江水有千江月。

太极拳名家讲堂:杨大卫•习练太极拳理念方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